公共艺术专业综合材料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初探

2021-09-10 03:12曾佳罗宇澳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1年3期
关键词:综合材料公共艺术教学改革

曾佳 罗宇澳

摘  要:综合材料应用课程是公共艺术专业的必修课之一,作为公共艺术创作的基础课程,要求学生对材料进行深度研究认知,提升对材料的敏感度,为之后的公共艺术创作夯实基础。但由于公共艺术较为复杂的学科背景,且本校公共艺术专业建立时间短,课程设计上存在诸多不足。本文从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上开展探讨,对综合材料应用课程进行了优化与改革,整理了一些思路及方法,以期改善课程设计,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推动本专业教学的进步。

关键词:公共艺术;综合材料;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11-0138-02

一、国内公共艺术专业综合材料课程现状概述

综合材料课程在多个专业领域的课程设置中都十分常见,作为一门基础课程,是合理且必要的存在。在公共艺术专业课程中,综合材料的研究与应用同样不可或缺。要求学生能够在课上熟练掌握各种材料的特征,并深入挖掘材料的可能性,以作为公共艺术创作的学前根基。

由于公共艺术所覆盖的专业领域及其空间表现类型甚广,近年来市场求贤若渴,各艺术院校也相继创办公共艺术专业,但基于公共艺术的理论概念及定义尚未达成统一,实践边界又十分模糊等问题,各高校公共艺术专业学科背景复杂,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及课程安排都存在着较大差异 [1]。就综合材料课程而言,对比几所高校,如湖北美术学院公共艺术专业由壁画系创立,开设了与综合材料研究相关的立体材料与工艺成型(抽象造型)课程。以提升学生造型能力及空间思维能力为目的,课程内容主要是熟悉硬质及软质的材料特性,了解成型工艺;山东工艺开设了综合材料表现课程,主要教学目的在于打破传统素材对学生的束缚,提升其对审美、拓宽思维和材料的创新表达,教学内容主要是将常见材料通过各种加工方法进行解构、重建及变形扭曲;西安美术学院公共艺术专业由手工艺术学院创立,开设了材料与观念课程,教学目的是材料精神属性与观念的融合,通过对材料的研究深化艺术观念的表达 [2]。主要教学内容是指导学生根据材料的属性和特点,结合观念设计公共艺术作品。

景德镇陶瓷大学公共艺术专业开办于2015年,综合材料应用安排在本科二年级上学期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中。在2017年制定的教学大纲中,为突出地方性与区域性的文化优势,综合材料运用课程教学大纲明确提出了主要教学目的,整个课程着重研究陶瓷材料以及陶瓷材料与其他材料的综合运用。在教学内容上,分成了四个部分内容:材料认知、公共艺术与材料、综合材料的细分以及综合材料的运用。

二、综合材料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公共艺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尚不成熟

景德镇陶瓷大学综合材料应用的课程设计,整体架构并不稳固。教学目的中所提到的侧重陶瓷文化特色及对陶瓷材料与其他综合材料的研究,在教学内容中没有得到体现。

不单该校公共艺术专业综合材料课程设计不成熟,纵观几所高校的综合材料相关课程大纲设计差异较大,各有侧重点,但都没有一套逻辑较为清晰、方法较为新颖的教学方案可供参详。各院校的公共艺术依托不同专业建立,深受原专业影响,无论从教学内容或是教学方式上看,都不止于不同院校的专业培养倾向之间的差异,更传达出不明确、不成熟、无体系的明显缺陷。可见作为新型专业,公共艺术专业的学科背景理论知识相对单薄,教学尚肩负重任,亟待从实践中进一步的研究探索与改革 [3]。

(二)综合材料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单一

综合材料应用作为一门基础专业课程,根据培养计划要求,应当符合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与研究中把知识与经验转换成能力。但就具体的课程教学情况及成效而言,教师讲授案例,分析材料在作品中的存在价值;随后简要将材料进行分类罗列;最后布置学生自选材料完成一项公共艺术创作。首先,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单一且收效甚微,学生听过之后,很难将所学知识即刻吸收。在目的性不明确的教案讲解后,学生更难一步到位对综合材料进行深度认知,并在短短几节课上发展成创作能力。这种学习方式很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呈现消极的学习态度。教师更无法在这种单一、模式化且跨越性极强的课程教学中取得良好成效。

三、综合材料课程教学改革方向与措施

(一)整合課程内容,明确材料研究方法

在前期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明确阶段性基础课程属性,并弱化陶瓷材料在课程研究材料中的占比。课程主要内容变更为讲解材料的属性、研究方向、研究方法、记录方式等。课程目标有三点,分别是熟练掌握常见材料在公共艺术创作中的运用方式及情感表达;自行将收集的材料进行分类归纳总结,根据教师讲授的材料研究方法步骤进行实验,对过程中的现象做记录、总结;整合研究过程中的手法与技巧,归纳并得出研究成果。将与自己情感共鸣的材料推进实验 [4]。

由于国内没有足够成熟的课程设计供参照,国外在专业分类上又未明确加入公共艺术专业。教学内容参考了斯图加特造型艺术学院为工业及建筑设计制定的设计基础课程,结合公共艺术专业特征及对材料表达的需求,设计了以下课程内容,整体呈递进式。教师首先对综合材料的起源、课程背景及研究方法进行讲授,帮学生建立一个清晰的课程认知,明确阶段性要求,理解综合材料课程学习的目的及意义;第二阶段以案例分析,分类讲解传统公共雕塑、当代公共雕塑、临时性公共艺术、现成品装置艺术及新媒介艺术几大类型中,材料在作品语义上发挥的作用及能效,从而进一步明确材料研究学习对后期公共艺术创作奠定基础的重要性;第三阶段开始进入材料研究进程,这一阶段对材料的研究分为四个步骤:首先选择材料,进行最基础的物理及化学变化实验,对材料进行加工,加热、挤压、弯折、渗透、浸泡等等,在过程中观察并记录产生的现象;第二个步骤是在第一步的基础上,选择某一种或几种加工方式纵向推进,做控制变量实验,将一些微型特征放大,在这一步中,教师可以通过制作或选用一些辅助装置来达到精准的控制变量,将实验结构进一步合理化。第三步是核心基因的提炼,总结归纳控制变量的数据,提炼出母体基因,发散出变种实验,这一步是从平面到立体的跨越,帮助学生对材料的形态进行更全面的掌握,最后将两组通过一系列研究所得的“新材料”进行碰撞实验,制作等体模型。最后总结前三步的实验结果及心得,催生新一轮的创新及变化,在此过程中巩固学生对材料研究方法的掌握。

整个课程内容的设计上完全剥离了“公共艺术创作”作业。将所有的课时分配给材料研究,对材料从横向到纵向,发散到最终的碰撞,进行淋漓尽致的尝试与探究,而非浅显地将材料进行罗列与套用。学生将讲授的知识结合实践的经验转化为能力,为后期课程夯实基础。

(二)提出“材质表情”新观念培养创新思维

中国美术学院的综合材料研究课程名称是“材质表情研习”,材质表情并不算是一个新颖的词汇,但将它用在课程教学核心要求的描述上却十分贴切。材质指材料与质感的结合,表情一词根据心理学家的总结公式——“人类感情表达=言语(7%)+声音(38%)+表情(55%)”,可见它在自我表达以及与外界沟通中的重要性,公共艺术作品的“材质表情”是作品与观者沟通的重要渠道。

在教学过程中提到的“材质表情”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并关注不同实验步骤下,不同材料的形状、颜色、肌理、质感所传递的语义及情感 [5]。而不是对某种材料下定义,例如传统定义中金属是冰冷坚硬的,不传递温度,但同样使用镜面不锈钢材料的艺术作品,英国艺术家Lee Borthwick用在树的横截面,将镜面不锈钢嵌进去,反射出天空和其他树枝的模样,在戏剧化、诙谐中又透露出一丝凄凉;擅用镜面不锈钢的Jeff Koons在他的户外作品中,在镜面不锈钢的造型上涂满看似随意的五彩涂鸦,把原本冰冷的材料转变成一个亲切的大玩具,赋予了它情绪和生命。这启发我们,相同的材料在不同的艺术家手里能够呈现不同的表情,传达不同的情绪。教学过程必须打破传统定义下固定、刻板的材料印象。在实验阶段,教师应当视情况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挖掘出他们对材料的主观感受及情感共鸣,进而将材料变成“我的材料”,在将来的综合性公共艺术创作中展示姿态,传达材质表情。

(三)丰富教学模式,由“输入性”转变“输出型”

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模式无法取得好的教学成效,逐步被淘汰,本课程引入“成果导向”OBE教学理念,将以教师为中心的“输入性”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输出性”教学模式转变,提升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前期的课程讲授和方法引导后,激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材料的研究过程中,从选择到制订研究方案及整个研究过程中的思考,老师只参与引导。由单线的教学模式转换为边合作边学习、边探究边创造、边观察边思考的多维度立体综合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兴趣,丰富学习体验,提升学习价值,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结语

公共艺术特殊的学科背景,导致了现如今各高校專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巨大差异和相对混乱的课程教学体系。本文通过对综合材料应用课程的教研与探索,引入成熟且系统化的研究方法,结合专业的特殊性,提出了一套先验性的课程设计思路,以期对公共艺术专业教学体系的整合与重建发挥作用。新型专业的教学体系存在诸多不足,所面临的是时代的挑战更是机遇,相信在不断地教学改革与研究下,会逐步优化、科学、完善。

参考文献:

[1] 汪大伟. 公共艺术专业教育的思考[J]. 公共艺术2020(01):6-13.

[2] 张勤. “材料”与“观念”——中国当代艺术的另一种延展[J].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2020(09):140-141

[3] 孔繁斌. 公共性的再生产[M].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

[4] 孙振华. 公共艺术时代[M]. 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5] 王东辉. 中国当代公共艺术的现状、问题与对策[D]. 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156.

(荐稿人:魏晗,景德镇陶瓷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汪旦旦)

猜你喜欢
综合材料公共艺术教学改革
浅谈综合材料在水彩画中的应用
中国古建筑色彩研究
论综合材料在现当代油画创作中的运用
公共艺术与城市设计的协调与同步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