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桂平
学校是学生个性发展的主要场所,实际教学中,想要发展学生健康人格,要根据学生的特点,从全体学生出发,立足于个别辅导,准确地把握某一学生在某一方面的优势和不足,给予点拨,加强个性培养,引导学生学会触类旁通,使弱项稍强,强项更突出。传统体育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教学理念落后,忽視学生个性发展,体育学科教学价值难以体现。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该积极转变教学理念,优化教学策略、丰富体育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学习,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国家对体育教学越来越重视。体育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能够有效地参与运动过程,更要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体育爱好的发展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良好的个性发展,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工作、生活等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 高中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意义
1.1 提高学生体育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中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可以让学生时刻对教学充满了热情,全身心的投入到体育运动当中。教师如果能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特点,采用让学生们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的方式,一定可以促进学生的运动兴趣和个人潜能的挖掘。这样的教学方式,才能在发挥自己个性的基础上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为学生建立终身的体育理念。
1.2 更新传统教学观念
在传统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处于一个绝对的权威状态,这样一来,教师无法及时的认识到自身教学方法的不足,学生无法获得个人素养的进步。而以学生个性发展为主的体育教学,能让教师进一步的认清自身的教学情况,不仅可以修改效果不好的教学方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临时的调整。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方法完善,一方面,可以对学生进行综合培养,提高学生全面素养;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促进师生共同进步。
1.3 发展学生综合素质
体育是以人为本的学科,注重的也是每个个体的进步与成长。我们现阶段的体育教育方法改革还处于起步阶段,成效尚不明显,但绝不能因此忽略了个性培养对于学生的重要意义。仅仅单纯侧重知识上的发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日益扩大的需求。只有逐步增加个性化体育教学的深度,才能让学生的个性得到萌发,最终和其他的素质教育方式一起构成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一部分。
2 高中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有效策略
2.1 创新教学理念,促进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教学
受应试教育理念影响,很多高中体育教师教学理念落后,忽视体育学科教学对学生个性培养的重要性,体育学科教学价值不高,学生主体性得不到体现。新课改以来,体育教学理念更新,要求教师积极优化体育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性,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课堂学习,培养学生个性。体育课的环境对学生的课堂积极性,特别是对体育学科的课堂积极性,有很大的影响。体育教学通常采用课外实践教学,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体育课的积极性,是提高体育活动教学效率的有效措施。高中体育教师要积极发挥发散思维的作用,营造轻松、活跃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明确学生主体地位,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进行课堂学习,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2.2 创新教学手段,提高学生体育学习兴趣
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进行对教学策略、教学手段进行创新,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实现体育教学效率最大化。一是教师展开互动教学,与学生构建和谐师生关系。高中阶段,学生具备一定的独立意识,具有自己的想法与欲望,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领导的一言堂教学已经适应体育教学展开,需要教师积极与学生展开互动交流,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进体育教学设计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体育教学参与度,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二是教师展开游戏教学,提高体育学科教学趣味性。游戏教学是高中体育学科教学中采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其新颖性在于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环境、教学内容、学生情况进行游戏设计,以此来提高游戏教学趣味性、生动性,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进课堂教学中,提高体育教学有效性。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展开带有一定竞争性的体育项目,如,篮球比赛、跳绳比赛、足球比赛等,以此来激发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体育课堂参与各种体育教学活动,发展学生个性。
3 结语
高中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唯有如此,才能帮助中学生健康顺利成长。中学体育教师要不断努力学习,钻研,提高自身素质,加强教学研究,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与此同时,要用高尚的师德,正确的言行,在课堂上、生活中为学生作表率,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个性的培养与发展。
(作者单位:安徽省天长市仁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