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鹏辉 朱华珍
【摘要】目的:探究急救知识宣教应用于危急重症者院前救治护理的作用。方法:择取2019年4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危急重症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编码并应用计算机技术分成两组,对照组单纯院前救治护理,观察组加以急救知识宣教,分析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对病情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且发病至呼救时间、呼救至院前急救时间、GC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两组患者死亡率差异并不明显(P>0.05)。结论:急救知识宣教在危急重症患者院前救治护理中的效果是非常确切的,赞成推广。
【关键词】急救知识宣教;危急重症;院前救治;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03.273
心脑血管疾病在当前临床中发病率较高,具有较高的死亡风险,属于临床危重急症患者,严重影响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在于加强院前急救[1]。但是患者及其家属对院前急救知识的了解并不全面,导致患者错失最佳治疗时机,所以加强急救护理尤为重要[2]。故本次试验以我院2019年4月至2020年6月收集到的院前急救护理的危急重症患者为例,分别给予单纯院前急救和急救知识宣教下的院前急救护理,意在分析急救知识宣教在此类患者院前救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择取接受院前急救的我院危急重症患者60例作为本试验研究对象,收集时间2019年4月至2020年6月。对所有危急重症患者进行随机编码,借助计算机技术分别纳入两个组别中,每组病例数均是30例。一组为对照组,包括男性病人14例,女性病人16例,年龄分布40-79[平均(60.24±6.53)]岁;患病类型:脑出血12例、脑梗死10例、心肌梗死8例。另一组为观察组,包括男性病人17例,女性病人13例,年龄分布42-77[平均(60.20±6.52)]岁;患病类型:脑出血10例、脑梗死13例、心肌梗死7例。对比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和患病类型等资料,差异并不敏感(P>0.05),可比价值高。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单纯给予院前救治护理:1s内开启急救模式,30s内反应,1分钟内派发120救护车,并保证5分钟内出门,两个急救组进行待命,救护车服务半径保持在10公里,同时注意在车上配备相关抢救设备,包括车载呼吸机、心电监测仪、除颤仪等。给予三个阶段的护理干预:救护车行进期间联系患者家属,询问患者病情变化情况,了解既往病史、发病时间和原因,指导患者家属相关家庭急救护理,包括静卧、垫高患者头部、清理口腔异物、冰敷等。待救护车达到现场后,及时观察患者神志、体征以及瞳孔状况,采用GCS法评估患者病情,分数在8分及以上者需要即刻转运至医院,8分以下者需要做好呼吸道护理、吸氧和吸痰处理,同时做好静脉通道的建立工作,必要情况下,可借助甘露醇降颅内压,亦可借助冰敷方式进行降温[3];密切监测患者血压水平和心率变化,对于血压较高者需要及时加以降压处理,待生命体征较为稳定后方可转运。转运期间需要保证患者取平卧体位,将头部稍微偏向一侧,防止误吸诱发窒息,若病情突然性恶化,需要加以紧急处理,联系急诊科及相关科室,做好必要准备。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急救知识宣教:(1)选择本院临床经验丰富的急诊科护师4名、医师2名,组建成急救知识宣教小组,主动为患者及其家属讲解常见疾病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同时介绍正确处理突发事件的方式,并将重点知识印刷成册,社区分发宣传;建立患者诊疗资料。(2)选择资历深的医学专家开展培训,教授危急重症患者的诊治方法,重点讲解心肺复苏处理方法,并对患者进行抽查,了解其掌握情况,加强急救演练,提高患者自我急救护理质量。(3)对社区患者开放健康咨询热线,定期了解高危患者生活状况,通过开展讲座的方式宣传急救知识,鼓励相关人员养成自我判断的习惯,并养成拨打120救护车的习惯。(4)叮嘱患者出现异常后及时回院就诊,鼓励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和规律化饮食。
1.3观察指标
应用本院自制调查问卷评估两组患者对病情知晓状况,分数为100分,以80分及以上表示患者知晓,60-79分表示患者基本知晓,60分以下表示患者不知晓,比较知晓率。总知晓率=知晓率+基本知晓率。
详细记录两组患者发病至呼救时间、呼救至院前急救时间、GCS评分以及病死例数,比较分析临床应用效果。
1.4统计学处理
整理试验数据,应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加以处理和分析,均数±标准差(x±s)描述计量资料,t检验;百分比(%)代表计数资料,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分析两组对病情的知晓状况
对照组患者总知晓率是70.00%(21/30),观察组患者总知晓率是93.33%(28/30),比较发现观察组对病情知晓情况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2.2分析两组临床护理效果
观察组患者发病至呼救时间、呼救至院前急救时间均明显较对照组更短,GC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死亡率之间并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如表2所示。
q
3 讨论
院前急救作为急诊医疗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可直接关系到急诊效果,通常指危急重症患者发病至入院前的急救,但是急救成功与否直接相关于院前医疗急救水平和患者自我急救能力[4]。随着医学管理模式的转变,事先预防的预见性管理模式应运而生,已成为当前临床应用广泛的醫学管理模式,其中急救知识宣教更加重要,是预防危急重症的必要一环[5]。
近幾年,我国心脑血管的发生率不断升高,在危及患者生命的同时,还大大增加了患者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据调查[6]:超过85%的院前急救患者发病于家中或者社区。所以社区是院外急救的重要场所,只有加强急救知识宣教,才能有效提高危重急症患者早期急诊的有效性,控制病情恶化。本试验结果为“观察组患者总知晓率明显较对照组更高,且发病至呼救时间、呼救至院前急救花时间、GCS评分均较对照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死亡率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急救知识宣教在危急重症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中占据有效性地位。观察组积极选择急诊科医师和护师组建健康宣教小组,积极培训并根据危急重症发病特点介绍相关疾病知识,装订成册后分发于社区人员,并建立医疗档案,可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患者及时发现自身异常,并及时至医院就诊,掌握患者病情变化,使患者发病期间充分获得有效的院前急救,提高急救效果[7]。另外,通过资历丰富的专家开展健康讲座,解答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健康问题,同时借助考核的方式评估患者对急救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提升患者对急救知识的知晓程度,保证患者较高的自我护理能力。除此之外,观察组开放的电话咨询热线可帮助临床医师及时了解患者生命体征变化,便于及时接通120急救电话,鼓励患者养成自我救治、规律性饮食和生活作息,亦可保证患者较高的自我急救积极性和有效性,降低患者死亡风险。
综上所述,急救知识宣教在急危重症病例院前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是非常显著的,尤其是在提高患者对病情知晓率、急救效率和GCS评分方面的效果更佳,是理想的急救方法,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杨岚.急救知识宣教在急危重症病例院前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心理月刊,2019,14(08):106.
[2]高凯先,叶珍,丘文方.突发危重症病例的护理宣教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16,45(03):256-258.
[3]付莉霞.急救知识宣教在急危重症病例院前急救护理中的作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02):73-75.
[4]王晓辉.急救知识宣教在急危重症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中的作用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21):245-246.
[5]陆小晶.急救知识宣教在急危重症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中的作用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56):163.
[6]姜艳,石天奇.宣教培训对社区民众院前急救知识掌握的效果评价[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16):2748-2750.
[7]冯玉丽,阮泳瑜,黄燕霞.急救知识宣教在突发危重症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8,8(15):109-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