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爱华 孙艳芹 姜清河 刘霞
【摘要】目的:分析肝苏片联合替诺福韦对重症乙肝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重症乙肝患者12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均为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给予两组患者不同的治疗方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免疫球蛋白水平变化情况以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中免疫球蛋白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中免疫球蛋白水平均有所下降,但观察组患者IgG、IgA、IgM均远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组内对比数据均存在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观察组患者仅出现1例无效,治疗有效率高达98.3%,而对照组患者为88.3%,组间对比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重症乙肝患者治疗中,肝苏片联合替诺福韦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的改善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提升患者免疫功能,从而促进患者肝功能恢复,提高临床治疗疗效,值得推广。
【关键词】肝苏片;替诺福韦;乙肝
【中图分类号】R512.6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03.234
近年来,我国乙肝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且越60%的患者会发症为重症乙肝[1],而重症乙肝不仅治疗难度高,同时患者预后效果也不佳。因此为了提高临床治疗疗效,改善患者预后,我院对120例重症乙肝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肝苏片联合替诺福韦的临床效果,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重症乙肝患者12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均为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共31例男性,29例女性,年龄为25~68岁,平均年龄为(46.5±3.3)岁;观察组共33例男性,27例女性,年龄为27~70岁,平均年龄为(48.5±3.1)岁。两组患者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如抗病毒、抗感染等。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替诺福韦:剂量为300mg/次,每日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肝苏片:剂量为5片/次,每日3次。
1.3觀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免疫球蛋白水平,包括IgG、IgA、IgM。
临床效果:(1)显效:肝功能基本恢复,临床症状消失。(2)有效:肝功能各项指标趋于正常,临床症状减轻。(3)无效:肝功能各项指标无变化,临床症状无改善,或有恶化的趋势。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对数据处理,计数采用%表示,计量采用 (x±s)表示,使用x2/t校检;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免疫球蛋白水平变化情况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中免疫球蛋白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中免疫球蛋白水平均有所下降,但观察组患者IgG、IgA、IgM均远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组内对比数据均存在差异(P<0.05),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疗效对比
治疗后,两组患者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观察组患者仅出现1例无效,治疗有效率高达98.3%,而对照组患者为88.3%,组间对比数据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2。
3 讨论
替诺福韦是临床治疗重症乙肝患者常用的抗病毒药物[2]。属于一种核苷酸类逆转录酶抑制剂,通过逆转肝脏纤维化,降低肝硬化与肝癌发生率,虽然替诺福韦已然成为了治疗重症乙肝患者一线抗病毒药物,但是不能达到更好的预期。而肝苏片属于中成药,通过促进PGE2的生成,抑制TNF-α的分泌,从而减轻对肝细胞的损伤[3]。经过研究后发现,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中免疫球蛋白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中免疫球蛋白水平均有所下降,但观察组患者IgG、IgA、IgM均远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组内对比数据均存在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观察组患者仅出现1例无效,治疗有效率高达98.3%,而对照组患者为88.3%,组间对比数据差异显著(P<0.05)。说明了肝苏片联合替诺福韦在治疗重症乙肝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在重症乙肝患者治疗中,肝苏片联合替诺福韦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的改善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提升患者免疫功能,从而促进患者肝功能恢复,提高临床治疗疗效,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洁冰,唐平阳,张晓兰,亢泽峰,韩元丽,徐会选.肝苏片联合替诺福韦对重症乙肝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影响[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9,37(12):77-78+84.
[2]于静雯,赵胤.肝苏丸联合阿德福韦酯片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观察[J].社区医学杂志,2019,17(19):1211-1215.
[3]徐小佩,谢冬梅.肝苏胶囊联合恩替卡韦片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9,48(11):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