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等教育质量研究,完善高等教育评估制度,是建立高等教育评估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快高校建设的重要着力点。高等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关键环节,这一阶段的教育质量,直接决定着学生未来的社会发展。针对新时期的社会人才需求,探索高等教育质量观的改革及高等教育评估价值取向,建设与高等教育建设相适应、符合现代高等教育评估制度,成为新时代赋予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
【关键词】高等教育;质量观;评估价值
教学观的改革以及评估取向的明确是教学发展的前提,高等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在新时期更应结合教育发展趋势思考教育质量观及教育评估的价值取向,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本质要求和现实需求,为未来的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一、新时期高等教育质量观的改革
(一)从学生角度出发,优化学习质量
高等教育的对象是高校学生群体,学生学会知识、掌握技能、强化素养,以更好的状态步入社会,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了高等教育的最终目标。要达成育人的目标,必须要从学生主体的角度出发去思考教学工作的改革方向,衡量教学的质量。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更新的周期不断缩短,高等教育的质量观也会随之变化,不应再局限于量变到质变的原则,而是应当思考如何能够让学生的学习更具实效性。当今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已经不限于学历、成绩,而是更加重视人才与社会所要求、市场需求的契合度,思考如何保证学生在有限时间内掌握更多有用的知识,掌握更多可以在工作当中实际应用的技能。而从学生的个人发展角度出发,则需要更加重视对于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激发,要让学生意识到自身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这样的观念下,教师应当摒弃以往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要重视对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技能应用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等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要用更加开放、宽容的态度去看待,体现出人本主义质量观。新时期的高校教育,要强调学生中心的意识,强调感性与理性认知的结合,并且更加重视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养成,让正面的情感成为教育的推进剂。要重视学生的潜能激发,帮助学生形成健康人格,才能更好应对未来。
(二)从教师角度出发,创新教学思想与方式
教师是各项教学工作的执行者,其个人能力与素养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效果与个人发展。在新时期的教学发展趋势下,从教师的角度思考教学观的更新,需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其一是开放性的观念,教师需要认识到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下,自己占据了课堂的过多时间,导致学生缺乏思考与表达的空间,学习热情必然会受到严重打击。因此必须要摒弃传统的封闭性教学模式,要确保课程设计、教学资源配备、教学管理等都向学生开放,允许学生了解并一定程度参与其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避免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其二是要创新观念。以往的教学内容普遍受到教材限制,加之部分教师并不会积极拓展教学内容,这样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很大影响,而且因内容更新不及时,学生的学习也是徒劳的。因此高校需要将教学内容与当今社会发展趋势结合起来,与社会各个领域的人才需求结合起来,要让教学内容突破教材的局限,与各个领域的岗位职能需求以及工作内容关联起来,与时俱进,才能满足学生未来就业的需要。其三是实效性观念,要让校内的教师队伍与企业内的资深员工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经验,将教学内容与工作实际联系起来,企业可委派资深员工到校内参与授课,同时也应当组织校内教师定期到企业当中学习专业知识,随着教学交流的不断加深,教学内容自然会更加符合实际,理论与实践结合更加紧密。
二、新时期高等教育评估价值取向
(一)推动教学改进
当代的高校教育评估正在逐渐走出传统的鉴定性评估框架,现代高校教育评估相较以往更加重视评估的指导作用,因此评估的主要目的更倾向于促进学校的教学改进。在这样的评估目的下,以往的教学评估结果只可作为改进的参考,与当前的评估结果进行对比,为后续的教学工作指出方向。为了充分体现出评估的诊断功能,首先必须要对教学评估的标准不断进行明确,应包括师资水平、资源配置、教学内容规划等多个方面,都要有具体的衡量标准,成为评估的依据。此外应当确保评估贯穿校内教育工作的各个环节,包括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教学管理、就业指导等等,给出各方面的实践参考。除此之外,还要对评估的方式不断进行改革,应当利用公开课、不定期突访等多种方式去得出更加可靠的评估结果。这样的教学评估,不但有利于院校的办学条件优化,同时也有利于提升高校的教学水平。
(二)完善教学保障体系
教学的改革,需要以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为基础,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则需要依靠教学评估去明确方向。特别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趋势下,高等院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生源构成更加复杂,因此更要建立并不断完善教学保障体系,这样才能满足新时期的教学改革需求,而评估则是教学保障体系完善的有效途径。当前在许多发达国家,评估已然成为了高等院校自我完善的必要途径,但是实际上,在开展评估时,却往往存在相关措施落实不到位的问题,这会使教学评估的价值得不到充分体现。而高校为了完善教学保障体系,也必须要体现出教学评估自评与自律功能。为了体现出评估的约束力,高校要将自我评估与其他评估方式结合起来,包括教育厅等职能部门不定期评估、专家评估等等,要利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方式,体现评价客观、公正原则。此外需要结合教育行业发展趋势与需求的不断变化去对相关的隐含质量需求与教育目标进行发掘。简而言之,是要强调可持续性发展,突出学校教学评估的作用。不但要对高校的教育投入、过程与产出情况进行明确,同时还要明确高校的教学指导思想、教学定位、质量目标等式等,这样才能衡量高校的教学保障体系是否完善,是否能够保证教学的质量。
(三)促进发展整体性
整体性、全面性的发展,是高等院校未来发展的关键词。为了促进院校教学的全面发展,教育评估也必须要从大局角度出发。从全面性、整体性的角度去分析教学评估,需要注重以下几点。首先是在评估过程中,应当将被评估的院校作为处在不断发展、变化过程中的有机整体去进行评估。不但要重视评估内容的全面性,更要重视院校教学规划是否具备战略性、可行性。除了要考察学校当前教育活动的投入、过程与最终结果,更要考察院校的整体绩效水平,根据现状去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此为基础才能做出教学改革的规划。其次是在评估过程中,需要大量收集相关信息,要尽可能利用不同的信息平台,包括院校的官方网站、微博账号、微信公众号等去做好高校教育信息的收集、整合与分析。再次是要不断发掘关系到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相关信息,包括社会需求、办学特色、学科门类等等。随着高等院校的办学模式、投资主体、办学模式、培养目标、质量标准等都的多元化发展,只有对高校的教学信息进一步加以明确,才能得出更加科学的评估结果,给予高校针对性的教学改進建议。
(四)体现评估主体
评估是一个针对特定对象进行评价与指导的过程,是一个双向沟通的过程。针对高等院校的评估,其目标是为了基于高校相应的教学改进建议,推动高校的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而并不是一个单纯评判的过程。被评估的高校,在评估过程当中,是处于主体地位的,并不是单纯被动接受审核的。高校享有充分的自主权,包括对高校教学情况进行必要解释的权利、反驳审核结果的权利等等。评估机构在评估过程中处于协助的地位,目的是协助评估主体,即高等院校去对自身的工作绩效进行总结,对于高校教育的问题展开分析,并且给出改正的意见,帮助高校达成自我完善的目标。评估机构与人员要体现出相应的服务意识与服务精神,高校才会更加积极参与并配合评估。
结语:
新时期关于高等教育质量研究与评估价值、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一个永恒话题,高等院校是培育英才的摇篮,而高等院校的教育质量观改革以及教育评估价值取向的明确,则是教学改革的必要环节。为适应新时期高校发展,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探索高等教育质量研究与评估价值,才能更好的促进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不断深化,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江珂,范良志.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高等教育质量观[J].教育评论,2020(10):36-43.
[2]王永林.我国高职教育评估的价值取向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
[3]章建石.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多元表达与教学评估变革[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7(02):43-45.
作者简介:张媛,出生年月:1980年12月,性别:女,民族:汉族,籍贯:陕西韩城,职称:研究实习员,学历:大学本科,研究方向:高等教育。
(西安石油大学 71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