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雷
【摘要】为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信息道德素质,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主动性,推动社会的信息化建设,我国高中课程中开始逐步加入信息技术课程。在教学实践中,受到认知不足,缺少专业信息技术教师配备以及教学内容理论化等等因素的影响,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活动开展受到了一定的阻碍。本文将对高中信息技术教育中算法思维的培养策略进行深入探析。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算法思维培养
引言
对高中信息技术教育而言,如何能培养并有效提高学生的算法思维能力是教师的重点研究课题之一。在此过程中,教师既要保证学生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同时也要与时俱进满足时代发展需求。教师需要更新教育理念,对教学模式进行全方位的创新,构建出一套完整的高效教学体系,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机会,为学生的未来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的问题分析
1.1学校尚未认识到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重要性
近年来,虽然我国一直在不断地加强教育改革,但是目前教育的实质仍然是“应试教育”。特别是高中时期,所有的学生都面临着升学压力,高考成为改变命运的重要转折点,导致学校并不重视信息技术的课程教学。很多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虽然在课表上设置了信息技术课程,但是实践教学中这门课程已经被其他课程占用,导致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流于形式。这种情况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工作难以有效落实,导致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无法实现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与信息道德品质的教学目标。
1.2缺乏生活化的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联系性偏低
虽然部分学校开展了信息技术课程,但是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没有统一的教材,也尚未制定出清晰地教学要求。由于不同地区发展水平不同,学校的课程设置与软硬件设施的配备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信息技术课程的教材内容并不相同。多数学校的硬件设施配备不足,且教学内容相对老旧,难以满足信息化时代对学生的要求。以电脑的系统为例,信息技术快速发展,WIN10系统逐步成为主流,而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仍然以xp系统作为讲解的重要内容。同时,网络接入应用的是拨号上网的方式,并不符合信息化发展的潮流,与实际情况想脱离。由于教学内容未进行实时更新,导致学生的信息素养与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培养。
1.3信息技术的课程内容与学科概念存在差异
受到各个地区教育资源和发展水平的影响,高中信息技术的教材分为多个版本。但无论是哪一个版本,其内容并未根据信息化发展进程进行优化。从信息技术的课本内容设置来看,缺乏信息技术前沿知识的引用与渗透,难以推动信息技术学科的发展,信息技术水平也相对较低。同时,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和信息系统、数学学科之间还有一定的差异,难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同时也不利于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理论知识。由此可见,信息技术学科还存在教材内容设置不科学,教学内容亟需更新的问题,导致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下降,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大打折扣。
2高中信息技术教育中的算法思维培养策略
2.1立足生活实际,了解算法思想
课程改革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保证学生积极参与每一项课堂活动。为了满足这一要求,教师需要更新教育理念,从生本的角度出发筛选教学内容,将培养学生的主观意识和思维能力作为首要目标,做到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的有机融合,课上为学生展示生活化案例,并要求他们根据生活经验和习惯去解决问题。在此期间学生能够对算法思维的定义形成深入了解,为后续的教学工作作好铺垫,保证高效教学。在这过程中教师也可以组织多元化的探索活动,采取问题引导、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学生通过对解决问题过程的详细分析能够在脑海中形成一个流程图,深入理解流程中每一个分支的组成结构以及知识内涵。同时教师再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从实践操作的角度去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能力以及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引导学生明确认知算法思维在信息技术知识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从而真正了解算法思想,从主观意识上接受自身算法思维的形成。
2.2布置数学题目,形成算法思维
算法思维是在数学学科的基础上形成的,学生在解答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会总结出解题原理以及解答方法,从而构建出一个独特的思想体系,这一体系正是算法思维,由此可见数学题目对算法思维的重要意义。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将培养学生的算法思维视为首要教学目标,但是在这样的前提下教师难以将数学与信息技术教学进行真正地融合,导致学生只能凭借自己的想象而非实踐操作去解决问题,形成的算法思维形式化严重,不能对未来学习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需要从大量的数学题目中挑选一些具有典型特点的算法体系,应用在程序设计的过程中。因为程序设计原理与数学题目的解答方法相同,所以二者的算法思维具有一致性。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最大程度的锻炼,同时他们的行事逻辑能力也随之提高,从而实现学生算法思维的理想目标。
2.3组织课上实践,强调解题过程
算法思维的形成离不开实践操作,学生明确解题原则以及具体解决方法后能潜移默化地形成算法思维,所以教师一定要增加上机实践操作环节,锻炼学生的解题能力。而在课堂上,有些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实践技巧,往往会反复演示,这样就无法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操作练习,教学效果一直得不到提升。因此教师需要结合教授内容为学生合理安排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锻炼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自己验证、运行程序的过程中进行证明和猜想,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体现出信息技术教学的创造性价值。在此期间学生对陌生领域的畏惧感会大幅度降低,也能进一步理解算法思维的真正含义,及时进行归纳和总结,进一步发明和创新算法过程,实现个性化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开展培养学生算法思维的有关工作时一定要与时俱进、转换思想,同时也要重视过程而非一味追求结果,不要急于求成,从而为学生提供最优质的学习环境。在此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了解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掌握他们的学习特点和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算法思维的提升,最终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魏娟.高中学生计算思维培养策略研究[D].宁夏大学,2019.
[2]祝缓.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计算思维培养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8.
[3]孙宁.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生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D].宁波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