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娟
语言积累,是口头表达的前提,也是书面写作的准备。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很好的文章,其中不乏优美的词语和精彩的句段。日常学习中,学生通过抄写、朗读和背诵等方式,内化吸收语言材料,并将之储备、消化和运用,是提高语言积累的重要方式,可以说,“抄写、读背”是小学生语言积累的一种传统、常用又必不可少的作业形式。
但是,在通常的抄写读背型作业设计中,却存在机械低效,趣味性缺乏等问题,为此,笔者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进行了一定的探索改进,本文将结合日常教学实例,对“抄写型作业”和“读背型作业”设计的形式创新,谈谈粗浅的看法。
一、抄写型积累作业
传统的抄写作业在布置的时候,通常是“抄写生字5遍;抄写课文词语3遍;抄写重点句、段2遍;抄写要背诵的课文1遍”这样的形式,由于缺少变化和优化,显得比较枯燥单一,机械而低效。由此,在设计抄写作业时,教师对知识点的整合和形式上的新颖有趣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变机械重复为归类整合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获得知识,掌握能力,采用板块式存入会明显优于零碎的存入。笔者在执教《维也纳生活圆舞曲》一文时,就学生对词语的积累进行了归类梳理的指导:
上述片段中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却是在最后的词语归类整理环节。在充分想象、模仿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归类、整理,对凌乱的词语进行提炼、梳理,形成板块进行存储,这里的抄写和背诵就不再是死记硬背,而是能帮助学生扎扎实实掌握积累方法,提升积累效率。
(二)变静态抄写为灵活运用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知识的学习也是一样。只有将知识和生活联系起来,在灵活运用中,知识也被赋予了生命,并一路伴随孩子的生命成长,成为他们生命的一部分。
人教实验版二年级上册《识字1》是积累描写秋天的词语,结合图片、练习生活理解了意思以后,要把它们积累下来。相对于传统的直接抄下来,笔者设计了这样的练习,让孩子们在灵活运用中抄写词语,形成积累:
这样的练习,使得这些描写秋天的成语就不再是一个个静止的符号,在运用中,它们成为一个个鲜活的影像,一幅幅动人的画面,融入秋天,槽刻在孩子们的心田上,脑海里。
(三)变“一刀切”为“分层练”
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可是很多时候,为了布置和批改起来方便省事,老师在布置作业时都是统一要求,统一尺度,使很多学习基础较好的孩子陷于机械重复的泥沼中,相反,基础薄弱的孩子,由于作业形式上的一成不变,被动的抄写使得兴趣和效率都愈发低下。作业中的分层练习,体现梯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抄写上的分层,首先体现在抄写的数量上:基础好的孩子,少抄甚至不抄,基础薄弱的孩子适量多抄几遍。其次体现在内容上:统一布置的抄写作业,是对孩子们的保底要求,基础好已掌握的孩子,可以将此换成适合自己层次的抄写作业。如:抄写古诗。有的孩子不仅会背,甚至连默写都完全正确了,这项作业就可以换成“自主抄寫积累一首课外古诗”。
二、朗读背诵型积累作业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朗读和背诵之类的非书面作业一直得不到重视。整体上来说,传统的朗读背诵作业完成的质量和对于积累所起的效用是不明显的。笔者在这类作业设计时,有意识地采取了以下几种方式。
(一)编排演练,让语言活起来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生的演员。因此,在布置朗读背诵类的作业时,只要改变形式,让孩子们把课文中的故事、情景演出来,就极大地调动了孩子们的作业兴趣。孩子们会积极找伙伴、分角色、排练、表演。在这个过程中,为了表演的生动性,孩子们必然会主动亲近文本,仔细揣摩文中相关的每一个词,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标点符号。孩子们在兴味盎然的揣摩、表演中,不知不觉就完成了对文本语言的理解、吸收、内化,再到输出的整个过程,达到对语言积累运用的目的。
(二)模拟播音,让语感美起来
作为一项普通家庭作业的“朗读”,孩子可能会去读,多半会“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地读上几遍,或“唱忘口歌”一样顺利地背出,但不一定会声情并茂。可是,如果孩子的面前放了一个话筒,他这时就不自觉地让自己紧张起来,对朗读的要求也会更完美:精神会更集中,语气语调会更到位,停顿会更合理,声音也会更动听。为了让效果更理想,他们在正式录音之前,会自觉自愿地把课文多读几遍或背得更熟,更有甚者,在录音之后回放时,觉得不满意还要再练习,然后重录。就在这样自发的高标准要求之下,孩子们在完成这项作业时,不仅完成了对语言材料的积累,还完成了对语感的积累和提升。
(三)因时顺势,让语材丰起来
语言材料的积累,光靠书本上提供的语段是不够的,还需要老师的积极拓展,但是,也不能为了拓展而拓展,要摒弃随意性和盲目性,在拓展作业设计时,努力做到系统性、明确性和时代性。
1.循时节更替。笔者借助常丽华老师的《在农历的天空下》,带着孩子们从春到秋,跨越四季,在这段旅程中,以二十四节气为线索,根据四季变化学习诗歌,同时结合民间故事、汉字、书法、对联、民俗感受着诗词的温暖和气息,触摸着诗词背后一颗颗伟大的灵魂。
2.借活动之势。节假日到了,越来越多的家长在假期里安排了出行计划,所以,作业单上有这样的一项作业:孩子们,你即将去往的胜地,在你之前,一定留下了很多文人墨客的足迹,站在前人的肩上,你的旅行一定会有更多的与众不同!旅行小贴士:1.行前做足功课,搜集有关旅游地的资料:古诗词、风土人情、传说故事等;2.行中用心感受,并以简短的语言记录;3.行后整理旅行见闻,以影像、文字等方式记录成册。
3.乘流行之风。对于新时代的青少年来说,流行歌曲和歌星在他们的生活中占据重要的作用。对于语文的学习和积累来说,这也是一项丰富的资源。如有一段时间,“周杰伦”非常流行,笔者就设计了“走进周杰伦”专题,了解其人,学唱其歌,研究其词。从《东风破》到《发如雪》,再到《菊花台》《青花瓷》,我们尽情地唱了,深入地读了,水到渠成地背诵积累了很多歌词中的文化精华。
参考文献:
[1] 金树培.对语文积累的全息性思考[J].教学与管理,2010,(21)。
[2] 吴忠豪.语言积累是语文学习的基础[J].语文教学通讯,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