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林珍
【摘 要】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车坊实验小学的校训为“成德达才”。育人“润物无声”的“成德”教育是学校书法教育的首要追求:榜样示范,不言之教;环境熏陶,潜移默化。学校“达才有道”,通过书法进校园进课程的普及之道、技能学习与文化审美的同行之道、线上线下与课内课外的融合之道开展书法教育,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也使书法这一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弘扬。
【关键词】成德;达才;书法育人
壬子寒春,橹声欸乃,一只小船沿吴淞江缓缓从东而来。梅朗丞先生伫立船头,目光凝聚、期待。也许是受了辛亥年那场革命的激励,也许是满怀“教育救国”的理想,总之,他和千千万万的革命志士一样,被这个时代裹挟、感召和激奋。从沪上出发一路船行,没有事先的接洽,最终他的目光落定在姑苏城东这个水乡泽国的小镇东南。于是,一株寒梅悄然绽放,一所学堂“凌寒”而开。车坊实小,自此开启了108年的办学旅程……
吴淞江畔,独墅湖边,坐落着一所百年老校——苏州工业园区车坊实验小学。学校始建于1912年,为来自上海的乡贤梅朗丞先生所创办。近年来,在园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学校进行了多次改扩建,硬件设施不断完善,育人环境日渐优化,是一所具有浓郁水乡文化气息的现代化公办小学。2017年9月,车坊实小的淞泽校区正式启用,办学资源得到了极大的拓展。承载着百年水乡的梦想,顺应苏州工业园区教育现代化、国际化、均衡化、特色化的发展要求,学校始终秉承“成德达才”的校训,致力于传统与现代的和谐,传承与创新的圆融,培育书法教育特色,孜孜以求,立德树人。
一、成德无声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杜甫《春夜喜雨》中的名句。“好雨”之好在于“当春乃发生”,在合适的节点应时而来。而“润物细无声”的可贵之处,一是“细”,点点入地,细致入微,易于吸收;二是“无声”,不知不觉,自然而然,春风化雨。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是形成世界观、人生觀、价值观的奠基时期。但由于儿童少年的认知能力尚处于较低水平,因此“润物无声”的教育更为适合。
学校的校训为“成德达才”。书法教育是学校的特色教育,同样承担着“立德树人、成德达才”的重任。因此,“润物无声”的“成德”教育就成了学校书法教育的首要追求。
1.榜样示范,不言之教。
我国先秦时期的典籍《道德经》就指出,圣人应“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苏霍姆林斯基也明确指出,“把自己的教育意图隐藏起来,是教育艺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
车坊实验小学是一所有着悠久办学历史的百年老校,既有深厚的文脉根基,又有优良的师德传承。校园里,一代又一代的教师热爱传统文化,热爱书法艺术。教师们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书法培训,语文教师全员参加,其他学科执教五年内的青年教师全员参加,软笔、钢笔、粉笔,在书法家的指导下每天坚持,勤习不辍。不管是上课板书,还是作业评语,甚或每学年的“班主任寄语、任课教师寄语”,乃至与学生日常的书面交流,教师们都以一手规范漂亮的文字给予学生示范引领。
校园里,一代又一代的教师踏踏实实,儒雅朴正,体现着中国知识分子的情怀和担当,给学生以无声的教育和引领。这其中,既有28年担任学校校长、为学校发展呕心沥血、倾注了毕生精力的老领导,又有一辈子扎根农村教育,无私奉献,作出杰出贡献的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劳动模范,更有一大批立足讲台、勤勉朴实、默默无闻的一线优秀教师。我们倡导,每一个教师都要有大国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尤其是语文教师和美术教师,他们担任着学校书法教育的重任。他们更应了解和热爱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文明,更应该自觉于仪表服饰中,言谈举止间,体现中国人的优雅气质和高洁品格。我们利用各种各样的平台和机会,如教师节时给有30年教龄的老教师献词献花,请有师承关系的老教师、新教师上台分享故事,老教师作中华传统美德国旗下讲话,评选“车坊实小最美教师”等等,让学生认识、了解身边的师德榜样,体验、感悟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君子之道,知道什么是真,什么是善,什么是人性之美。
2.环境熏陶,潜移默化。
优美的校园环境可以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春风化雨的熏陶。在“融古今,泽天下”的大美理念引领下,学校充分发掘水乡之美、历史之美、特色之美,打造属于车坊实小特有的墨香雅韵校园环境,力求为学生提供一个美丽、优雅、充溢着人文气息的翰墨校园。学校粉墙黛瓦、一步一景,将现代建筑之美和传统文化之美自然融合。学校的校名是中国书界隶书泰斗、苏州市书法家协会前主席华人德先生所书。两个校区门口,造型优美的大型文化石上镌刻着书法家题写的“成德”“达才”校训。淞泽校区大门后的 “泽文化”墙,以中国书法特有的刻字方式书写了12个带有“泽”字的成语,“泽被后世”“温润而泽”“深仁厚泽”“同袍同泽”等成语于无声处润泽着学生的心田,教化着学生的品性。书法教室、书法艺术长廊、特色教育长廊、视觉艺术学习与展示中心处处可见内容丰富、装帧精美的书法艺术作品,它们时时给学生以视觉的冲击,艺术的滋养。每个班级门口的学生书法作业、作品展示栏也是各美其美,时时亲近着、激励着每一个学生。此外,学校网站还专门开辟“翰墨校园”专栏,“书法活动”“经典赏析”“教师作品”“学生作品”“家长作品”等板块成为学校又一个弥漫着浓浓墨香的宣传窗口。大道无形,大音希声,大美无界,至真至深至美之情就是通过车坊实小这一石一墙、一字一书在慢慢地渗透和传达,让学生在润物无声、潜移默化中丰富心灵,以美育德。
二、达才有道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书法教育对中小学生进行书写基本技能的培养和书法艺术欣赏,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培养爱国情怀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学生汉字书写能力,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这是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文件中的重要阐述。它告诉我们,书法教育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书写技能,更可以培养艺术审美、传承优秀文化、厚植爱国情怀、提高国民素质,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也是车坊实小“成德达才”校训的应有之义。
成德无声,达才有道,学校的书法教育由来已久。自2004年划归苏州工业园区以来,学校高度重视书法写字教育,每年认真组织、指导学生参加园区和苏州市二、四、六年级整班铅笔字、钢笔字书写比赛、规范汉字比赛,屡获佳绩。2015年开始,学校正式把书法教育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有计划、有组织地加以推进、培育,五年来,硕果累累。2015年,学校成为苏州工业园区妇工委和教育局联合设立的“翰墨蓓蕾计划”第一个实验校,并获评“苏州市书法特色学校”;2016年,学校成为“江苏省硬笔书法家协会书法教育基地”;2018年,荣获 “苏州市书法教育先进集体”光荣称号;2019年,荣获“中国书法(写字)特色学校”(省级)光荣称号。这些成绩的背后,既反映了学校对书法教育的重视,更体现了学校开展书法教育的“达才有道”。
1.书法进校园进课程的普及之道。
笔者曾在《特色学校的理性思考与价值追求》一文中旗帜鲜明地指出:特色学校建设要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发展。当前,不少所谓的“特色学校”存在着这样的误区:选择一个项目,选拔一小部分优秀学生,以参加竞赛、获得奖项为唯一的目标。有的学校获得了一些竞赛成绩就大加宣传,认为自己是特色学校了。我们经常说,教育是为了“学生的一切”,是为了“一切的学生”,后者,就揭示了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宗旨,也明确了特色学校建设要着眼于全体学生发展的价值追求。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发展,既是教育公平的体现,也是学校称之为“特色学校”的基础所在。学校确立创建书法教育特色学校之初就坚持“书法写字教育为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终身发展服务”的理念,把特色教育的普及之道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普及之道,关键在真正落实教育部书法进校园、进课程的要求。
目前,车坊实小一至六年级68个班级全部按照教育部《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开设了一周一节的书法课。一、二年级在每周八课时的语文课中专门拿出一节用于硬笔书法教学,三至六年级在地方课程中安排一课时用于软笔书法教学。为了保证书法教学的质量,学校还提出了三个统一。一是统一教学用书。硬笔书法各年级除写好与教材配套的《硬笔习字册》外,各年段还分别增加了一本校本教材。软笔书法:三四年级课堂教学统一选用《曹全碑》学习,五六年级统一使用西泠印社版的《书法练习指导》。二是统一练习时间。除每周一课时的书法课外,学校还规定每周二中午为统一的书法练习时间。音乐声起,提示音后,全校3000余名学生在语文教师的指导下全部凝神静气,提笔练字,值班行政巡视检查。“千人齐练字”的情景成了校园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三是统一评价考核。评价考核是课程落实的重要举措。平时,教导处和值班行政加强对书法课的巡视检查与反馈,每学年末,学校利用《车坊实验小学学生硬笔书法考评管理办法》,以整班考评的形式对每一个语文教师提出了考核要求并与绩效奖励挂钩,大大激发了教师的积极性和责任心。
2.技能学习与文化审美的并行之道。
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中小学书法教育包括硬笔书写和毛笔书写教学。书法教育既要重视培养学生汉字书写的实用能力,还要渗透美感教育,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中小学书法教育要注重基本书写技能的培养,不断提高书写水平。同时在教学活动中适当进行书法文化教育,使学生对汉字和书法的丰富内涵及文化价值有所了解,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学校在组织书法教师、语文教师培训时就十分重视文化与审美的提升培训,除聘请书法家指导学校教师练字外,更不定期开设书法文化与审美讲座,组织教师参观、欣赏各类书艺展览。对书法专职教师,更大力提倡他们在书法专业理论和书法专业文化两方面进修成长,如中国书法史、书法美学、历代碑帖欣赏、书法艺术创作指导等。书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明珠,因此,我们提倡所有的专、兼职书法教师还应读一读古代汉语、古文字学,甚至学一点古典诗词创作等。学校编写了《爱国情·翰墨韵》书法校本教材,选录了28首中华优秀爱国诗词以及名言警句,除让学生认真临写外,更让学生理解、诵读,进行文化熏陶和情感培养。我们指导学生制作书签、苏扇,书写贺卡、明信片、春联,组织学生开展书法文化主题班会,让学生亲身实践、体验书法中的文化之美。书法课堂教学是书法教育的主阵地,我们更通过教研活动、评课选优等方式倡导书法教师将技能教学与文化审美有机融合,同行前进。
3.线上线下与课内课外的整合之道。
受“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不超过6小时”所限,加之学校不可能为了书法教育而减少其他学科的课时,因此,学生在校学习书法的时间是有限的。而书法技能的提升又离不开足量练习时间的保证,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呢?线上线下、课内课外的整合是可行之道。
学校紧跟“互联网+教育”的时代潮流,引进了专业的数字化书法教育系统平台。平台中,既有书法家对教材例字的示范书写、讲解指导,更有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对学生的书法作业进行自动评测的功能,还有大量书法文化、审美的学习内容,可以说,大大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每年寒暑假,平台还会生成学生的假期学习报告,一方面便于学校教导处了解各班学生线上学习、线下提交作业的情况,另一方面,对作业完成优秀的学生进行奖励,这大大激发了学生利用平台学习书法的积极性。这套数字化书法教育系统,很大程度上还解决了学校专职书法教师不足的难题。每周二中午的书法练习时间,语文教师打开平台,组织全班学生跟着视频中的书法家习字,成效显著。
书法社团建设是书法教育课内课外整合的重要途径。在面向全体学生上好书法课的基础上,学校还在每个年级开设了书法社团,选拔学有所好、学有所长的学生进行重点指导和训练。同时,学校组织成立了蓓蕾书法社,定期邀请书法名家来校开展书法辅导、书法艺术讲座等活动,让学生近距离感受书法高手的风采,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学校还积极组织社团学生参加各类书法展示、交流、竞赛活动,于书法实践中丰富书法教育内涵,提高书法创作水平。近年来,一大批学生在各级各类书法比赛、展览中小荷初露,喜获佳绩。
书法教育的实施,离不开家长的支持,离不开家庭教育的配合,因此,学校高度重视书法教育课内课外的整合。学校在书法骨干教师主持的课题“学校与书协、家庭合作,共同推进书法教育的实践研究”引领下,大力建设“翰墨家庭”,在每年的“六一儿童节”时进行评选表彰。学校一方面联合苏州市文明办的德善书院“淞泽学堂”,每月开设亲子书法夜校,另一方面,在园区妇工委与教育局联合主办的“翰墨蓓蕾计划”的支持下,在社区开设面向家长的书法培训班。“翰墨家庭”的建设,小手拉大手,大手牵小手,学生健康成長,全面发展,使书法这一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弘扬。
成德无声,达才有道。在吴文化深厚土壤中孕育、发展的车坊实小,书法特色教育正助力师生朝着“融古今,泽天下”的美好愿景奋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