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寒榕
美术课程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审视长期以来的初中美术教学可以发现,部分教师对于美术学科的意义是有所忽视的。同时,从教学手段来看,美术教学内容并不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和实际需要,导致初中美术的教学质量迟迟无法提升。因此,在新时期的初中美术课程中,教师应该准确把握新课改的要求,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指导策略。另外,随着学生的发展变化,还应及时对相应的教学策略进行调整与优化,从而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美术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一、优化课堂氛围,激发美术热情
从美术课程基本理念來看,一个十分重要的要求就是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热情。简单来说,美术课程强调发挥出美术教学的独特魅力,并且教学内容要与学生的认知特征相适应。为此,教师应该有意识地采用趣味的教学手段来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这样有利于提升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将这种学习热情转化为持久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为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保证。
以《卡通故事》为例。这节课主要讲解了卡通的造型方法以及特有的表现语言,并且要求学生根据卡通画的内容进行故事的创编。毋庸置疑,每一个学生在童年的时候都有自己非常喜欢的卡通片或者卡通人物,因此,我在教学中没有直接引导学生进行新知识的学习,而是鼓励学生在课堂中介绍自己最喜欢的卡通故事,并且讲述喜欢的理由,利用这种方式,初步营造了活跃的课堂氛围。然后,我借助多媒体视频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这些视频的内容主要是一些经典卡通片的片段。由于很多卡通内容都是学生非常喜欢的,所以这些视频片段也充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潜移默化了解了卡通的主要特点。由此可见,在初中美术课程中利用恰当的方式优化课堂氛围是十分必要的。
二、尊重学生主体,引导美术鉴赏
在新时期的教育背景下,“以学生为主体”逐渐成为最重要的教学指导思想之一,所以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要充分重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同时,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必须要使教学活动面向全体学生,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美术学习潜能。教师应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性的美术鉴赏,以此来引导学生参与到知识建构的全过程中。这样一来,有利于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巩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以《画家笔下的质感》为例。这一课最主要的教学目标就是引导学生了解并描述物体表面质感给人的触觉感受与视觉感受,并学习运用不同笔触与线条表现不同物品的质感。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自主欣赏罗中立的《父亲》,以此来使学生体会质感所带来的感染力。同时,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的美术鉴赏活动,我结合美术作品设计了几个简单的问题:(1)这个画面作品的篇幅是小还是大?你是怎样判断的?(2)这幅作品刻画了一个怎样人物?(3)从哪些细节可以判断这个人物的特点?设计这些问题主要的意图是给学生的美术鉴赏过程提供一定的线索。随后,学生进行了自主观察与互动交流。最终,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对质感的描绘在作品中的作用有了初步了解。
三、拓宽活动范围,组织美术实践
在美术课程中,组织美术实践是一个十分重要环节。有效的实践活动有利于逐步促进知识的内化。从学科特点来看,美术课程与现实生活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因此,完成课内知识的教学之后,教师应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参与到丰富多彩的美术实践当中。这样有利于学生将掌握的理论知识内化为自身的美术素养。
以《画家乡的风景》为例。通过这节课学习,学生初步了解了透视知识,学习了风景画的构图,并尝试参考摄影作品进行了风景画的绘制。完成课堂教学的基本任务之后,为了进一步锻炼学生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课外实践任务。在这次任务中,学生需要选择一处自己最喜欢的风景进行风景画的绘制。在绘制美术作品的过程中,要根据自己对风景的情感选择恰当的色调,并且要表现出风景的空间立体关系。通过这种练习方式,美术学习活动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了起来,从而提升了练习活动的实效性。
总之,在当前的初中美术课程中,教师要从学生的视角出发,不断对教学方案和教学手段进行调整。然而,无论何种形式的教学模式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教师应该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活动中出现的新问题,从而逐步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