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洋
中图分类号:G885.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1)01-054-02
摘 要 现如今,中学生体质健康现状普遍不佳,这已经引发社会各方人士的广泛关注。本文以中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运行机制研析为题,旨在为日后制定解决当前现状的对策提供可行性借鉴。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对论题进行研究,结果认为:中学生体质健康问题凸显出来的是由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的障碍性因素导致的。基于社会学理论,本文从动力、整合、激励、控制、评价五个方面探究其协调发展的运行机制,以期寻求完善策略。
关键词 中学生 体质健康 发展 运行机制
学生体质健康历来是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阶层热议的话题。近几年,随着“阳光体育”的实施,各级教育部门关于学生体质健康政策的出台,彰显出这一论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现如今,学生体质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中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凸显出来的是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的障碍性因素。本文探析中学生体质健康系统协调运行的良性机制,积极推动学生体质健康发展,以期为学校体育的发展和日后教育改革工作提供建议。
一、运行动力机制
动力机制的功能是为中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提供适度的动力,较为适度的动力才能使事物的发展过程保持持续与稳定。
中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系统运行的动力来源于中学生对体质健康发展的合理而适度的需求。这种客观需求越是合理,就越能推动中学生体质健康发展。中学生体育锻炼的需求可分为时间需求和内容需求。首先,时间需求包括体育课、大课间、课外活动。能否保证时间的满足,要看学校对待体育锻炼态度,为此,教育部门需要把相关政策性文件直接下发到校领导那里,要求其限时制定可操作性较强的方案,并以全体学生会、家长会的形式传达方案,以保证家长对学校的监督。其次,内容需求要从改革中考体育方案、制定高考体育方案着手。方案制定要以终身体育为原则,要涉及某一项目整体内容的考核。以篮球运动为例,在考核学生的学习成果时,不仅要考运球,还要考传球、投篮,乃至比赛等内容,当考核内容充实了之后,才谈得上更丰富的教学实施,这也会促进学生更加系统地学习该项运动,并对这项运动产生兴趣。
二、整合协调机制
在整合机制中,从利益协调这一角度出发,通过利益的认同、互补及强制,使各具特殊利益的人和有共同利益组成的利益团体整合为一体。中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系统的整合,是指对影响中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诸因素利益进行协调与调整,以促使系统内各要素组成有机整体(即一体化)的过程。中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系统内要素应包括家庭和学校,而学校内部要素还应包括体育主管领导、班主任、体育老师和学生。对各因素之间的利益关系进行整合,可通过纵向和横向两条路线进行。
从纵向看,应明晰和协调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关系。若学校行动和家庭行动发生冲突时(如学校安排学生课外训练,家长安排学生课外辅导班,这就是学校与家庭利益不一致),为了建立和谐的关系,就必须对二者的理念进行协调整合。理念的整合协调不是随意性的,而是一种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坚持科学性和价值性的有机统一。坚持科学性是要求学校所做出的理念整合必须是符合学生发展规律的,并且要理解家长认知的偏差,同时还要坚持价值性原则,需向家长阐明学校的理念有着明确的目标,这些目标最终还是有利于学生的发展的。
从横向看,还应注意协调学校内部体育主管领导、班主任、体育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利益关系。在组织实施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即部分运动队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与班级上课时间冲突,以至于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但是班主任不同意,学生与班主任出现利益冲突;另外,体育主管领导为求形式上的美感,要求跑步要跑整齐,不允许学生跑快、跑步讲究队形变换、广播体操整齐一致等,以至于大课间只练这些令学生枯燥的内容,体育老师的计划与主管领导的安排发生冲突,造成体育老师利益与主管领导利益冲突。为此,在对横向因素进行整合协调时需坚持平等性原则和过程性原则。要实现整合协调,必须通过不同的人及其不同理念的相互交流、相互切磋来实现,此时坚持平等性原则就显得至关重要,因此要赋予每一个人或每一种理念以同等阐述观点的机会,也就是让各横向因素的各种观点都充分表达出来,然后才能从中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从而进行合理地整合与协调。另外,还要坚持过程性原则,整合协调本身就是一个过程,要想各因素达到一个和谐状态是不能求之过急的,而是要在平等表达的基础上提出有利于学校、学生进步发展的新理念。由此可见,只有整合好系统内各因素之间的利益关系,才能最终形成一个有机的、充满活力的整体,才能促使系统协调运行。
三、動力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的主要功能是促使社会成员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与社会倡导的趋于一致,激发社会活力。要实现中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良好运行机制,需采用相应的激励手段,以培养中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首先,从国家层面要增加体育考核的分值、内容,改变像“过程性考核”类似考试的考核方式,探究切实可行的考核办法,最大化地杜绝成绩“水分”掺杂。其次,从学校层面要形成一种体育锻炼的氛围,要根据学校实际,根据学生的需求开展学校、年级、班级的体育锻炼活动,真正做到所开展的体育活动学生喜欢,全员参与。为此,学校要给予体育活动举办以适当的投入,鼓励学校开展一些有偿服务项目,保证其能够正常运转和有所发展,并将学校开展体育活动的状况纳入领导、学校的考核标准之中。再次,从体育教师层面要加强“如何引导学生体育锻炼”的培训。另外,从家长层面上看,学校要把体育锻炼的政策传达给家长,让家长从思想上消除体育为“副科”的想法,提高家长对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重视程度。最后,从学生层面上看,要积极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以丰富的体育活动内容和灵活的开展形式激发他们参与体育的主动性。
四、系统控制机制
控制机制的主要功能是维系良好的社会秩序,控制社会运行的方向与速度。中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系统的控制是通过运用一系列手段对中学生体质健康改善活动的运行进行规范指导、制约和监督,防止出现失控的恶性运行状况的机制。为此,可从制度控制和观念控制两个方面入手。
第一,制度控制。制度控制是通过稳定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和有一定强制性的规范体系来干预偏离轨道的行为,并且会给予不同程度的惩罚。具体到中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系统的控制来说,首先通过政府文件中對体育锻炼的具体规定控制学校的行为;其次,通过学校内部各种规章制度对行为主体的体育锻炼行为进行调整和控制。
第二,观念控制。观念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积淀起来的思想意识。传统守旧的体育观念会影响中学生体质健康的良好运行,因此需要对观念加以控制,这里具体要控制的是家庭和学校两方的观念。控制家庭观念,打消“训练耽误学习”、“体育分值少”、“体育是副科”等传统观念;控制学校观念,彻底摒弃“体育只是为了中考”、“体育训练队影响班级稳定”、“占用体育课”等消极观念。
五、运行评价机制
评价机制是组织机构的一种制度安排,旨在运用科学的评价手段增强人和事物内在的运行动力并调节各方面的制约关系,最终保证运行和管理目标的实现。这里所提到的评价涉及学校、体育教师和学生三方。对学校的评价不能仅是关注硬件设施的配置情况,还应顾及体育教学训练的体制和体育价值观念等“软件”;对体育教师的评价需建立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不能仅局限于像“评优课”、“研究课”、“示范课”等类似的教学评价,还要着眼于学生学习氛围、管理组织等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评价不能仅局限于体能和运动技能的评定,而忽视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行为、情感与合作精神等方面的评定,这种评价方式的缺陷为造成有些学生不用怎么努力,仅凭体能和运动技能成绩也能达到优秀,而有些学生由于“天分”差、体质差,虽然十分努力,但成绩还是达不到优秀的情况。
六、结语
学生体质健康问题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要想改善这一问题,需要学校、社会、家庭等多方努力来促成。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分析了中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障碍性因素,明晰了当前中学生体质健康发展存在的问题,然后以社会学为依据,从动力机制、整合机制、激励机制、控制机制和运行评价机制五个方面进行理论上的研究,从而为提升中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启示。
参考文献:
[1]孙坤.多学科视域下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困境与突破[J].质量与市场,2020(15):22-24.
[2]梁哲,李曼丽.青少年儿童体质健康促进与学业表现研究进展[J].体育学刊,2020,27(03):96-102.
[3]梁天.新时期影响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20(15):15.
[4]李冲,史曙生.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评估现存问题及改进思路[J].体育学刊,2018(04):68-72.
[5]蒋立兵,李永安.青少年体质问题致因分析与健康促进协同机制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6(06):13-19.
★课题项目: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青年专项课题,中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障碍性因素及其运行机制研究,课题批准号:BCEA17048。
北京市通州区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