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20年初,新冠肺炎席卷全球,作为公共卫生领域重大突发事件,病毒的高速扩张危及全球人类公共健康。中国的防疫斗争在短时间内有效开展,新冠肺炎病毒得到有效控制。而国外许多国家的疫情仍未得到有效控制甚至仍在蔓延。在抗击疫情过程中,各国政府分别采取了不同的解决措施,取得了截然不同的结果。中国所采取的彻底的防控举措,为国际疫情治理争取了宝贵时间,形成了有效经验;相反一些西方国家陷入了制度失效、治理无序、社会混乱、物资紧张、病患激增的危机,暴露了其体制机制方面的缺陷。毋庸置疑的是,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中国政府的防疫举措在国际上成为范本,为国际社会提供方案与救助,受到了来自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赞扬。这场胜利高度展示了我国政治制度及治理体系方面的优势,以集体主义为中心的中华文明熠熠生辉,抗疫的成效彰显了中国之治,展现了大国担当。
关键词:疫情 制度优势 中国之治
中图分类号:F1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1)04-228-02
重大传染病造成的伤害是难以估量的,新冠肺炎病毒的全球爆发,使各国人民的安全健康遭受威胁,截至2021年4月,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超过1.3亿多例,累积死亡2897余万例,其中欧洲早已成为重灾区,美国、印度、巴西的累计确诊病例数位列全球前三。疫情防控实际上是一场总体国家综合国力的较量,其中包括医疗生活用品供给、国家物资储备、社会治理、新闻舆论宣传、思想建设等各方面的对比。在这场全球性的公共安全事件中,各国的防疫举措大相径庭,甚至有一些西方国家主张“群体免疫”,即作为政府对于疫情并无明确抵御之举,任由病毒发展,造成的结果不仅会极大地侵害本国人民生命健康权,而且在当前全球化时代,对全球疫情防控也会产生负面影响。中国防疫斗争在短时间内得到了有效开展,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一时间进行科学决策,在疫情尚未波及全国时作出迅速反应、精准决策,采取封城、居家隔离等最全面、严格、彻底的防控举措,暂停社会生产工作做到疫情扩散最小化。面对疫情,中国不仅紧抓防疫过程,更注重防疫结果。新冠肺炎病毒在三个月的时间内得到了有效控制,人民的生活一定程度上得以恢复正常,中国政府所采取的及时有效的防疫举措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势。
既然要谈中国之治制度优势,那么首先要明确什么是制度?制度属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范畴,反映着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政治状况、思想文化状况,并随着社会发展不断演化。处理疫情的不同的国家治理模式,实则是中西方社会制度、历史文化深刻差异的表现。以下将从几个方面逐一阐释疫情背后中国之治的优势何在。
一、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政治优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一切为了人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坚持人民当家做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全人类解放的深刻体现,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揭示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即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是我国制度的根本指向。
新中国的革命、改革发展是都印证了党中央无论处于何种历史时期,都始终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党工作的首要位置,也正是因为人民的根本地位,在本次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中,党中央能够领导人民才能做到快速反应,作为最高政治力量,党中央起到统帅作用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回顾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生命于泰山”“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人民利益高于一切”,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自2020年1月20日起,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全国疫情防控工作,统筹领导各级党组织带领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抗击疫情,一家一户一个社区都是疫情防控的重要环节,紧抓社会基层环节的防控。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时间就是生命,由于武汉病患数量庞大,导致本地医疗系统短期崩溃,医护人员供给不足,医疗设备、床位紧张等问题成为主要矛盾。为协调这一矛盾,社会各领域迅速协调联动,投入防疫救治工作,全国各省市第一时间向武汉输送了数万名医护志愿者团队,集中力量对抗疫情。为了承载武汉更多患者,减少交叉感染风险,火神山与雷神山医院于除夕当天开始建造,僅9天时间火神山竣工,武汉建立了11个方舱医院,极大地缓解了医疗资源的不足,中国速度谱写着其他国家难以实现的奇迹,应对疫情需要人民的力量,同时一切成果由人民共享,应对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是对党中央工作能力的重大考验,事实证明,党为人民交上了满意的答卷,这是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目标的鲜活表现。
二、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制优势,坚持中国共产领导,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作为我国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从本质来看,说明了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历程中的主体作用,不断加强党的统一领导,就是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疫情之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加快蔓延的严重形势,必须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面对严峻斗争,习总书记指出,“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作为最高政治力量,党中央成立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在中央政治常务委员会领导下开展工作。做到及时反应,党中央向湖北等疫情严重地区派出指导组,推动有关地方全面加强防控一线工作。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疫情防控要坚持全国一盘棋。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坚决服从党中央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做到令行禁止。”
从现实来看,在面对重大公共卫生危机时,国家的强大执行力是扭转时局关键,只有中国共产党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做到攻坚克难。中国这样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没有坚强有力的政治力量,很难领导人民齐心协力,不利于解决重大事件。在本次疫情中,党中央作为领导力量,合理统筹调配各项物资,使人力、物力在第一时间发挥作用,建立方舱医院,征集志愿者,通过征用宾馆及其他场地等增加隔离床位,尽最大努力收治患者;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不断优化治疗方案,坚持中西医结合导向,及时解决医疗方面的现实困境。除此之外,疫情期间普通人民百姓同样需要重视,要确保居民生活必需品供应,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特殊时期要积极协调各地资源,做到重点区域的生活物资的充分供应,人民日常生活有保障、有依靠。在疫情中出现的哄抬物价等违法乱纪的现象予以严厉法律处罚。妥善处理疫情中出现的生活、心理、舆论的各类问题,稳定社会大局,切实解决好各类社会问题。中国政府的积极应对举措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统一领导,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举全国之力做好疫情防控,为全球疫情治理提供了积极方案。
三、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优势,坚持公有制为主,人民生命健康高于经济效益
我国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本次疫情中公有制经济和国有企业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方面统筹疫情防控,许多国有企业关系着民生的基础领域和关键性行业,一些国企提出“人民需要什么,我们就生产什么”的口号,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稳固物质基础。另一方面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疫情防控关系着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经济发展关系到人民群众生活保障,二者都是影响社会全局的大事。现实有力地回击了先前关于公有制和国有企业工作低效的言论。
正是在这样的经济制度下,中国的公共医疗部门能够忽略经济效益,全力挽救人民生命,国家不计经济上的损失,将人民的生命视为根本,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疗,医保买单,财政兜底,减轻疫情为人民生活带来的困难。全国新冠患者有近8万人,其中中等症状和轻微症状的患者有7万多人,每个病患治疗的平均费用大概需要5万元,总体上需要接近40亿元的费用。治疗一位危重症患者,在使用人工心肺机的情况下,总计至少要花费40万元,治疗重症患者需要花费20万元,所以治疗危重症患者和重症患者需要花费20亿元,这些全部都由国家出钱“买单”。火神山、雷神山两座医院的建设费用、人工费用、机器费用以及病房内各种设施的费用加起来需要10亿元。为了减轻疫情造成的损失,我国财政仍在继续拨款。所以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鼓励企事业单位根据疫情实际情况,可以有序地安排复工复产,实现抗疫、恢复经济两不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提供了强大的经济支撑,同时快速恢复经济领域运行,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公有制经济的巨大优越性。
四、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文化优势,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中华传统文化熠熠生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千百万年以来,数亿中国人依靠着有限的土地生活,农耕文明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加之经济和社会的客观条件,以及儒家、佛教和道教的伦理道德观的约束,中国人的生产生活始终置于整个社会需要之下。若干世纪的集体文化,历史性地、不可避免地影响着中国形成社会主义制度。
抗疫精神则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抗疫斗争中的生动展现,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守和传承。马克思认为文化是影响制度的深层次因素,疫情背后是中华传统文化熠熠生辉,是集体利益让渡个人权利的体现。一声号召,数万名“最美逆行者”不畏艰险、驰援武汉等重災区,各行各业志愿者舍弃家庭团聚,奔赴一线加工加点生产疫情应急用品,广大医护人员不畏生死救助患者。应对疫情离不开每个社会个体的付出与奉献,这种历史文化延绵中华数千年。中国的集体主义文化观、以人为本价值观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治理观,对于凝聚社会力量、促进社会进步维持社会稳定以及维护世界和平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未来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着力建设具有凝聚力和领导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坚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定力,增进人民对民族荣誉感和民族历史的认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工作机制,完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产业体制机制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导向的舆论引导机制,在国内和国际不断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结语
完善的制度是现代化强国的基石,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和关键。实践是检验制度优劣的试金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不断探索和实践,逐步确立起来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制度体系。历史、理论、实践和国际等多个角度都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生产力、社会法治、社会稳定以及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方面都表现出鲜明的优势。疫情从开始到消失有时限,然而对疫情防控的经验反思却不能停止,无论是医疗卫生方面亦或是社会科学方面。举全国之力,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得到了有效控制,在国际上书写了中国力度、中国速度、中国高度,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N].人民日报,2017-10-28(1)
[2] 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J].台声,2020(02)
[3] 张世贵,吕少德.党的全面领导是战胜疫情的根本保证[J].机关党建研究,2020(03)
[4] 杨有海,王永生,柳絮,雷博.战“疫”时刻: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J].新长征,2020(03)
[5] 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指挥疫情防控工作纪实[J].中国设备工程,2020(02)
[6] 尹文,重大疫情背景下党员干部坚持“两个维护”的四维进路[J].红色文化学刊,2020(03)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80)
[作者简介:杨欣泽(1995—),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研究。]
(责编: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