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理念的价值取向研究

2021-09-10 01:09程涛涛
经济师 2021年4期
关键词:异化劳动价值研究新发展理念

摘 要:马克思通过分析资产阶级社会中现实工人异化劳动的本质现象,进而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全面阐释了共产主义的实现路径:即彻底消灭私有财产,积极摒弃异化勞动,复归人的本性。基于历代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共产主义理论的积极探索与实践,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我党创造性地提出新发展理念。作为当今时代的最新发展方式,新发展理念积极扬弃异化劳动难题、坚守共产主义的基本原则,大力助推社会生产力,探寻人的解放与自由全面发展,深刻指明了其实现共产主义的最终价值取向。

关键词:新发展理念 异化劳动 共产主义 价值研究

中图分类号:F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1)04-032-02

“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而且保存了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1]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一个长期且渐进的历史过程,马克思共产主义理论分为社会主义社会与共产主义社会两个阶段,当下中国处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模式,部分劳动者执迷于对“物”的追求,丧失了其劳动的本质特性,只有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积极扬弃人的异化,使劳动者重归人的本质才能确保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此外,我国劳动者的社会分工依旧明显,劳动者为了维系自身生存使自己固定于某一职业,劳动异化的现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仍然存在,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仍然有待取得长足进步。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必须践行与之符合的新的发展方式,新发展理念应运而生,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劳动方式是新时代中国扬弃异化劳动的最佳途径。

一、新发展理念是扬弃异化劳动的最佳途径

“现实的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马克思共产主义理论的基础,马克思深刻指明了在资产阶级社会体制下,现实工人的劳动背离了人类对象化劳动的本质,并提出异化劳动理论的四重规定性:劳动者同自身劳动成果的异化、劳动者同自己劳动实践活动的异化(劳动不再是自由的劳动)、劳动者同人的类本质的异化(人的类特性就在于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异化劳动湮灭了人的主体性)、人同人的异化。在《手稿》中,马克思揭示了异化劳动的现象,指明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必须坚守现实工人占有自身劳动的本质力量,扬弃异化了的劳动方式,最终消除劳动的异化性质。异化劳动的彻底湮灭以解放现实工人,现实工人恢复了劳动的主体性,成了对象化劳动的真正拥有者,劳动产品成为了展现个性化的劳动成果、是充分发挥主体创造性的成果。

马克思指明了资本主义社会是短暂的社会形态,随着社会财富的不断积累,对象化的劳动重新成为现实工人的本质力量,共产主义社会终将实现。作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我国虽然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形式,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劳动外化的表现,有效遏制了异化劳动的加剧,但是我国劳动者依然被明显的分工所限制,其劳动多是为了满足自身生存的需要,新时代下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目标迫切需要新的发展模式与理念作为指引。新发展理念是当今中国最科学、最先进的发展方式,是破解异化劳动难题并向着共产主义目标迈进的根本途径。

创新发展需要多方面共同创新。通过理论创新与制度创新,创新顶层设计,使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达到内在逻辑的统一,不断完善我国的所有制形式与分配制度,使劳动成果的分配更加倾向于劳动者本身,现实工人拥有自己生产的全部劳动产品,其劳动实践活动更加关注于自身发展的需要,对象化的劳动不再仅仅束缚于获取自身生存资料。通过科技创新,大力变革劳动工具与生产资料以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为现实工人的劳动创造更加丰富的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劳动工具的革新使现实工人更少从事体力劳动并有效缩短劳动时间,劳动者在最大程度上摆脱劳动工具与劳动对象的控制,为实现人的解放以及恢复人的类本质特征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通过文化创新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养,使劳动者更加适应劳动工具的发展,从而摆脱社会生产实践的束缚。

协调发展必须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不仅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劳动者对自身生存、发展及享受型的需要,使劳动者可以获得更加多的劳动成果,满足现实工人的物质需求。另外,精神文明建设同样居于重要位置,通过文化教育可以提高劳动者的文化素养,精神文明建设能够丰富劳动者的业余生活培育劳动者的兴趣爱好,并逐步实现劳动者的自由全面发展。

共产主义社会完成了自然主义与人道主义的统一。绿色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底线,是建设优美的生态环境及美丽中国的实践路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现实工人从事的社会生产实践活动必须以绿色为底线,尊重自然界的规律性,坚持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方式,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格局;此外,“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2],现实工人在劳动中保护的优美生态环境作为劳动成果,更加能满足每位劳动者的享受型需要使其成为自身的劳动产品。

二、大力发展生产力,奋力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目标

在《手稿》中,马克思清晰阐释了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需要以往社会财富的积累,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现实工人摆脱了劳动分工的限制,能够在对象化的实践活动中展示本质力量、实现自我确证,进而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要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一主线,践行新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生产力朝着实现共产主义的三个阶段目标稳步迈进。

“自我异化的扬弃同自我异化走的是一条道路。”这表明马克思对私有财产与异化劳动采取辩证思维,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主要是通过生产力的发展来推动,而消灭私有财产最终还是靠生产力的高度发达。共产主义要消灭私有财产和异化劳动,但并不否定私有财产下全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也不是要恢复人类的最原始状态,而是要充分保留并占有现实工人的劳动成果,促进社会发展到更高的阶段。共产主义的实现离不开工业科技生产力,离不开以往物质财富的积累。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学说分析了私有财产的异化性质及它所包含的以往人类全部的发展成果,把共产主义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马克思始终强调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重要决定力量,不论人类处于哪一发展阶段,以物质资料为基础的生产实践活动都是现实人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现实的人的发展是具体的历史的,一方面发展是建立在人类全部文明成果基础之上,另一方面发展需要物质基础作为支撑,生产力的发展是不断创造物质基础的关键,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必须践行新发展理念,用新的发展方式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人的发展离不开现实的物质基础,离不开生产力的发展。新发展理念是贯穿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下的中国发展,始终以生产力提高为目标。创新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动力,通过理论创新指导现实工人从事的社会生产的实践活动,提高对劳动产品、劳动资料、劳动工具及生产关系的认识,提升生产活动的效率;制度创新积极转化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优化劳动成果的分配方式,使劳动成果更加惠及现实工人;文化创新能够提升劳动者的综合素质,积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变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是创新发展的核心,科技创新变革劳动工具,加速生产效率,在提升生产效率的同时充实劳动者的自由发展的时间。协调发展是立足整体,提高生产力不能仅仅聚焦于高尖端技术产业,更加要关注关乎劳动者生存及发展需要的轻工业生产力,补足经济发展生产力的短板。绿色发展就是要坚持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下谋求发展,劳动者不仅是社会的人更加是自然人,必须要坚守绿色底线确保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生产力永续提高创造良好的条件。开放发展要奉行互利共赢的发展战略,经济全球化是当今时代的特征,必须积极参与全球经济体系,在与他国合作中谋发展、促生产,为我国经济社会生产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外部条件。共享发展强调人人参与发展,发展成果人人共享,劳动者既是生产的主体更加是产品的享有者,劳动者更加自主积极参与生产实践活动中。

三、新发展理念的最终旨趣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马克思在《手稿》中描述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图景是一切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状态[3],践行新发展理念下的未来中国社会必将是以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作为最高追求。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需要一定的历史过程,它具有两个历史阶段,与之相符针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新发展理念亦有实现三个阶段的目标,其最高目标是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秉承新发展理念,要不断创新发展方式,保持永久发展的定力。小康社会具有全面性,任何人在小康的道路上都不准许掉队。必须坚持协调发展注重发展的全局,补足发展中在任何领域出现的短板,实现五位一体式综合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绿色发展是永续发展的保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保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满足现实的人的享受型需要,守住绿色底线确保对象化劳动的自然主义。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实现需要具有高度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不仅表现在经济总量名列前茅、人民的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国民素质与精神素养更加处于自由全面发展的状态。现实的人的需要是不断发展的,必须践行新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生产力与文化素养,解决现实的人对美好生活,绿色生活、高质量生活的需要。只有确保满足现实人的需要,才能不断促进人的发展。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建立在人的本质复归即共产主义社会的基础之上,人的发展是指人性的自我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指社会中一切人的主体性的发展及个人价值的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建立在前两个阶段目标完成的基础之上,进而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在共产主义社会里消灭了旧式分工,每个人都可以做到上午打鱼、下午读书、晚上散步的自由自在的生产生活方式,一切人都可以自由自觉从事社会生产活动。新发展理念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最新发展理论,在提升生产力水平过程中尊重劳动者的主体地位,保障各项权益,“从而促进人在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全面发展,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及可持续的发展”[4]。创新发展通过理论与制度的创新,制定各种政策、完善法律法规,切实提高劳动者的收入、保障劳动者的各项权益;文化创新提升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劳动者在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前提下,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培育自己的兴趣习惯,在业余时间能够使自己不断成长,不断进步,为实现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共享发展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線的切实体现,是坚持发展为了群众的根本途径,是提升劳动者经济基础的保障。新发展理念是切实维护现实工人权益,促进人的发展的重要保证。

总之,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论是科学可实现的理论,这种理论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史,社会主义建设史具有重大指导作用。它指导处于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阶段,甚至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践行新发展理念逐步追寻现实工人的劳动自由的状态。五大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它是党关于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理论的重大升华,是具有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的最新发展方式与目标,是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厚植发展优势的重大抉择。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1979:120

[2] 新华社.习近平在海南考察时强调 加快国际旅游岛建设 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N].今日海南,2013.4.15.

[3] 程健康,陈国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略论[J].陕西省行政学院.陕西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01):58-62.

[4] 姜晶波.《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共产主义思想及当代意义[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2.

(作者单位:中国计量大学 浙江杭州 310018)

[作者简介:程涛涛(1996—),男,安徽宿州人,硕士研究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国计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编:赵毅)

猜你喜欢
异化劳动价值研究新发展理念
试论新发展理念下的创新型政府建设
马克思“异化”理论的现实思考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深刻理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