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用生态批评视角解读《达摩流浪者》主人公们的行为和思想,分别考察其中呈现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找到发起“背包革命”的来源——自然,探索出一条有可能改变美国社会的革命之路。
【关键词】 流浪者;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精神生态
【中图分类号】I1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10-0013-02
一、引言
《达摩流浪者》(The Dharma Bums)(1958)是美国“垮掉的一代”作家杰克·凯鲁亚克(Jack Kerouac 1922-1969)继《在路上》(On the Road)(1957)后极具影响力的另一部“在路上”题材小说。其中主人公对东方禅宗的信仰以及所设想的“背包革命”为美国年轻人提供了一条解放自我、回归自然的思想和生活方式。陈杰认为“《达摩流浪者》代表凯鲁亚克从内在生活的体验中发生人生的价值”[1]13;陈登则把达摩流浪者看成凯鲁亚克献给美国寒山的一部小说[2]1;邓建新认为《达摩流浪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垮掉的一代”作家的佛教观[3]115。从小说名就体现的宗教观吸引了大多数研究者的目光,但和东方宗教分不开的自然应获得更多的关注,从生态批评视角能看到更多自然被忽略的价值,反思人类行为并从自然中获得更多对现实生活的指导。
二、和谐自然生态的渴望
对自然生态的关注是生态批评的基础和出发点,自然生态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的相处模式,两者地位是否平等以及自然的内在价值是否得到充分重视等方面,目的在于建构人类与自然互动统一的整体。
《达摩流浪者》中雷(Ray)对自然最真实的描写呈现出了最理想的自然生态,表达出作为人类个体与自然互为统一整体的强烈愿望,呼吁人们从生态系统的有机整体观念出发,重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关系。贾菲(Japhy)是雷眼中真正的达摩流浪者,是厌倦了城市和这个世界,所以躲到深山去隐居的“美国的寒山子”[4]20“流浪者”这一身份,不带任何功利性而又最能亲近自然,为更加深刻了解自然提供最佳视角。贾菲认为,自然需要用身体去感受:雷这样描写贾菲的小屋:“里面的陈设,是他简朴苦修生活的具体见证:没有半张椅子,要坐,只能坐在铺着草席的地板上”。[4]18雷在首次进入贾菲小屋时,被贾菲这样提醒道:“你进屋时,务必要拖鞋。看到地上的草席没有?不脱鞋的话,你会把它踩坏的。于是我就把脚上的蓝色软底布鞋脱掉,恭顺地把它们摆在门边。”[4]19简朴和苦修是对贾菲生活最好的概括,建立在斜坡之上简陋的小屋和城市的高楼大厦形成鲜明对比,是贾菲与雷走向自然并寻找自然生态平衡的起点;布鞋代表人造商品,草席是自然的代表,穿鞋踩上草席,一是阻隔了人与自然的直接接触,二是破坏了自然的草席,那也就无法达到对自然的了解。雷“恭顺地摆在门边”的动作恰好体现他对贾菲提议的赞同,可见两人对待自然的观点保持一致。
贾菲的言行体现出生态批评中另一重大内涵:非中心化,正如女性主义致力于解构男权中心主义,后殖民主义反对西方中心化,生态批评解构的是人类中心主义,“生态批评建立的是一种生态整体观,而生态整体观的基本前提就是非中心化,它的核心特征是对整体及其整体内部联系的强调,绝不是将整体内部的某一部分看作整体的中心。”[5]9小说里的自然不再是人类获得经济利益的资源和工具,而是作为和人类同为整体的部分被重新认识,贾菲以谦卑之心去接近自然,渴望探索人类个体和自然的内部联系,力求寻找一条改变人们生活方式和思想状况的革命之路。“在钢铁工厂和飞机场遍布的美国,会出现这样一号人物,更是奇上加奇。有贾菲这样的人在,表示这世界还不算太没有希望。” [4]79
三、平衡社会生态的追求
“人类作为生物链上独立的一环,自身内部也存在生态平衡问题。这包括两个方面: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面对当代自然环境的失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由于类似的生存竞争而导致心态异化,这就是社会生态失衡。” [6]9 19世纪50-60年代的美国经济飞速发展,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盛行,快速及大量的积累物质财富成为人们最大生活目标。
小说中记录的一个场景可看成当时社会生态的缩影:贾菲一行人在登山前到酒吧喝酒,三人自成一国地在谈悄悄话,酒吧里的猎人因不喜欢他们的聊天模式而纷纷凑过来参与聊天,他们谈论的话题都和如何猎鹿有关,而当贾菲解释说他们是去登山而非杀生时,他们一脸愕然,并把贾菲等人视为怪胎,一一掉头走开。习惯了生活在强调一致和顺从的社会的人们,对和自己思想和行为不同的另类自然会选择排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像被一栋栋居住用房所隔绝,思想早已被电视同化,每天在那些没有“个性的房子”里盯着“大独眼”——客厅里亮着的蓝色的小框框看,“没有勇气,不敢保持自己的个性,不敢用自己的声音说话”诺曼梅勒所言[7]56 。电视虽然带来了娱乐,可“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8]194。因为不再思考,就没有危害性,心态异化,就更容易受控制,所以他们只会投入工作——生产——消费的无限循环中,把满足物质欲当作唯一的精神寄托。
但贾菲有意识和勇气做一个反抗的人,他身体力行,企图改善社会生态。他和雷建立了和谐的相处模式,通过登山、在荒野中静坐冥想等深入自然的方式加深对彼此的了解,“爬山的时候,你会觉得没有说话的必要,因为单靠心电感应——就像动物一样,就足以让你和同伴沟通。”[4]70 贾菲会热情地和路人打招呼,不管被问到什么问题,他都会认真思考,给出一个精彩绝伦的回答。这份活力和坦率在冷漠麻木的社会里显得弥足珍贵,他试图用在自然中感受到的真挚和热情唤醒人们,让人们看到在物质财富之外更宝贵的精神自由,努力还原平衡的社会生态:“我期待着一场伟大的背包革命的诞生。届时,将有以千计甚至数以万计的美国青年,背着背包,在全国各地流浪……他们会写一些突然想到的、莫名其妙的诗,会把永恒自由的意象带给所有的人和所有的生灵……”[4]106要重新恢复社会生态平衡,那必定要消除因人之间存在的物质競争关系而导致的心态异化,只有在自然中生活,才不存在物质财富竞争,“只需要一个背包,一些干粮和一双登山的鞋子,便能享受百万富翁才能得到的快乐”[4]85。所以贾菲坚信只有在远离城市的自然空间里才能让人真正从满足物质欲的禁锢中逃脱出来,才能发起背包革命,平衡社会生态。
四、健康精神生态的重构
鲁枢元曾经指出:“人不仅仅是一种生物性的存在,一种社会性的存在,还是一种精神性的存在。” [5]147人的精神生态直接体现出当时的社会生态,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态失衡同时会导致人类精神层面的异化。
《达摩流浪者》以贾菲一行人准备登山——登山——准备登山为主线展开,小说用轻快的语言为人们献上了一本绝佳的自然游记,其中记录科迪女友自杀事件的沉重和紧张就显得尤为突出:她害上了妄想症,有自残行为,并一直强调会有警察来逮捕所有人,她疯狂地和周围人说马上就有一场政治大革命爆发,要摧毁所有的宗教狂热分子,她受不了这样的恐惧,最终跳楼自杀。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美国社会被麦卡锡主义笼罩,人们生活在猜忌和怀疑中,随处可见的警察更是让美国人担惊受怕。如此异常的社会生态直接导致个体精神生态的全面失衡和崩溃。“人类的精神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变量。” [6]191罗丝自杀事件虽然所占篇幅不多但足以令人反思:失常的个人精神生态直接反映出当时美国令人窒息的社会生态,这样互相渗透生态系统已导致严重后果,若不再做出任何改变,就会爆发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难道我认为人应该怎么生活的那些想法是愚蠢和幼稚的吗?而这件事的发生,又是不是意味着我应该立刻开始追随我认为是对的生活方式呢?”[4]124小说用最直接的语言和最具震撼力的事件披露当时病态的生态环境,雷再次把目光投向自然,只能用自己认为对的方式重构精神生态,才能踏上“通往天堂的道路”。
五、结语
自然在《达摩流浪者》里不再是可以任由人肆意攫取的资源和(被)创造对象,不再是工业文明的对象化存在,也不再是与人对立的客体,而是人存在的本源,是唤醒人本心的纯净空间,是始终与人类统一存在的共同体。达摩流浪者们企图发起的这场自然的革命体现了他们对和谐自然生态的向往、对平衡社会生态的追求和对重建健康精神生态的渴望。他们深刻体会到自然的力量,深知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同源性,在看到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出现的异态时,勇于开拓出一条走向自然的道路,“解决生态问题最根本的途径是重塑人的精神生态。” [9]2 同样,解决人类社会问题也必须转向自然,树立人与自然命运共同体的意识。
参考文献:
[1]陈杰.从《达摩流浪者》看凯鲁亚克对佛教思想的接受[J].外国文学研究,2010,(3):13.
[2]陈登.《达摩流浪者》——杰克·凯鲁亚克的一本先给美国寒山的小说[J].湖南大学学报,2014,(6):1-2.
[3]邓建新.从《达摩流浪者》看“垮掉的一代”作家对佛教的接受和誤读[J].世界宗教文化,2013,(3):115.
[4]杰克·凯鲁亚克.达摩流浪者[M].梁永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
[5]鲁枢元.生态文艺学[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6]张艳梅,蒋学杰,吴景明.生态批评[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7]莫里斯·迪克斯坦.伊甸园之门[M].方晓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7.
[8]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章艳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5.
[9]生态.当代中西文化交汇的路口[J].文艺报,2017,(8):2.
作者简介:
徐岚,女,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