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语言在钢琴演奏教学中的实际作用和意义

2021-09-10 00:01黄因
乐器 2021年4期
关键词:身体语言演奏者弹奏

黄因

钢琴音乐演绎时,演奏者可以通过切换弹奏发声方式,使钢琴发声产生“声乐化”的听觉艺术效果。还可以使用身体语言,通过视觉上可观赏的肢体动作来传递演奏情感,使钢琴演奏产生“舞蹈化”的视觉艺术效果,丰富现场观众的聆听感受,让钢琴演奏散发出无穷魅力。本文主要通过对弹奏发声、身体语言进行论证分析,讨论弹奏发声与身体律动在钢琴演奏中的重要作用和教学意义。

一、新的时代对钢琴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在常见教学现实中,幼儿学生和钢琴老师之间经常存在一个问题:幼儿因为无法理解成人的语言描述,在弹奏中弹不出曲子应有的情感,导致弹奏水平无法提高,止步不前。

从幼儿生理条件来看,幼儿在语言表达和文字理解方面的能力较弱,老师用语言表达的内容难以让幼儿理解,音乐意境又是抽象的没有具体形象,耳朵中听到的音乐是对声音的感知,当转化成演奏动作时,手指触键动作又涉及对演奏动作的感知,这中间存在着天然的教学障碍,等待老师引领幼儿去跨越。

尤其在幼儿启蒙钢琴教学的课堂上,老师都有一个强烈的共识:通过言传意会告诉学生音乐中的情感,是一个艰难而又痛苦的低效过程。老师应该照顾幼儿的生理弱点,掌握幼儿的特点,改进教学方法,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音乐。

语言的尽头就是音乐,音乐是聆听的艺术,主要通过耳朵接收声音,用听觉来感受。幼儿通常会对“可视化”“可触碰”的东西更为敏感,所以将听觉感受转化为眼前可看、上手易做的具体动作,更利于幼儿的弹奏学习。

本文在此理论上大胆提出:感受身体语言和弹奏声音的微妙关系,掌握二者之间的处理方法,是能够帮助幼儿提升钢琴演奏水平的有效方法。

二、弹奏发声借以身体语言营造“音乐意境”

所谓钢琴的声乐化,是同人声歌唱声乐区分而来的概念。钢琴是通过敲击单个琴键来发声,因此,钢琴的强项在于敲击节奏,弱项在于让声音连起来,形成线条。人声经过训练,歌唱时很容易具有线条性、律动感,但要想让钢琴敲击出来的单音连续起来、具有线条性会比较困难。实际弹奏中,如果幼儿接收到的教学内容是曲子要歌唱,弹奏要体现线条,要有律动性,幼儿弹奏时就会很难实操。所以除了歌唱旋律,体会音乐的流动性,还要给予幼儿真正的弹奏发声指导,也就是钢琴声乐化。

以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一号》举例(谱例1)。乐曲的相关论文介绍里通常会说,乐曲一开始由震音引入轻柔的声音,营造出一种神秘、忧郁的感觉,使人产生许多幻想。比如联想到清晨在森林的远处传来了微风,吹动风铃发出的声音,由远及近,优美而轻盈。这是成人能够想象出来的意境,具体弹奏还需要老师引领幼儿跨越弹奏的障碍,让幼儿体会到微风优美、轻盈的意境,弹奏出连贯性和轻柔性。具体弹奏时,如果希望观众感受到特别的轻盈和连贯,我们就要做一些轻盈连贯的动作,用来辅助身体,辅助手的各个部位去达到这样一种音色。所以作为老师,此时就应抛开对乐曲意境的描述,指导幼儿去做出轻盈连贯的具体动作。弹奏曲谱上的震音部分,弹奏的方法就不是用手指头,而是用手腕和前臂,因为光手腕的力量还不够,还要带上前臂的力量来晃动,把音连起来,这就是幼儿能够做到的震音弹法。

作为表演,只弹对了音还不够,我们还要带着观众去聆听,比如演奏者要把头侧歪靠近琴键,给观众的感觉就是你在用心去听自己弹的音乐,那么观众就会去关注,和你一起听弹奏的内容,这就叫做“共情能力”。带着观众强迫性地立刻进入我们营造的一个森林意境,由远而近,演奏时要强调的不仅仅是手指头的弹奏,而且还要带上身体各个部位的协调运动。

回到音乐,第一小节有一个高音谱号的地方,是需要左手加进来,在这个地方它是个波音,波音底下打了一个点,就是跳音。这就说明作曲家在这个地方用了一个变化,去把右手的连线打断。然后再看第二小节,也是一样的,分了乐句以后,我们就能发现作曲家的聪明之处,演奏者看到的作品是单个音,但是作曲家并不希望演奏者弹出一堆的点,作曲家希望演奏者用音乐拽出一根线条,这里不需要演奏者用很快的速度把曲谱上的点弹奏出来,所以作曲家就在长线之中精心设计了两个点,左手弹奏的是一个点,右手弹奏的是条线,用点切断了连起来的线,音就会跳起来,有了对比度,最后的音响效果就会很好听。

三、弹奏发声通过身体语言达到理想的音响效果

钢琴弹奏不仅要“声乐化”,还要“舞蹈化”,借助身体语言来帮助弹奏发声,进而达到理想的音响效果,同样以上个作品为例(谱例2)。

作曲家还在一堆的线中间预留了两个点,单点弹奏起来“哒哒哒哒哒”,彷佛鸟叫一样,这就是点的存在,其余的地方都是线。因为小鸟在叫,所以用了8个跳音点,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跳音音符上同时还有一条连线,乐理上叫做非连音,非连音的处理就是既要断,又不要太断。在实际教学中,老师要教会幼儿,在断的过程中还要加上手腕呼吸,就可以做到似断非断。所以教学中告诉学生的时候,要把动作、语境、怎么操作、为什么讲清楚,学生才能真正学会并跟随示范做出来。

乐曲是以点来结尾,下一段要进入到线开头的乐段,用什么办法可以去衔接段与段之间完全不同的内容呢?乐谱上使用的是休止符,正常情况下,看到休止符我们就要停住,可是在这个地方是不能停的。段落与段落之间,用提手和慢跳来处理都是不够的,从点到线要靠身体拉断,用点来结束。线要吸气把演奏者的大臂拉起来,然后落线,这个地方的休止符这样就可以过掉了,既好看又能够衔接点和线段落之间的区别。这就是段和段之间用身体语言如何去衔接。

再回到乐曲第二段的第一句和第二句,谱子上是完全相同的。但是作为第二段,跟上一段比起来,音乐的走向是不一样的,乐曲现在走向更加快乐活泼的氛围,所以演奏者也要注意到这里面的区别。同前面的点不同,這里的每一个点都会刻意往上移了一些,要先上拉一点再拉下来。正常如果不加调整,这里就会一直弹,所以应该让音跳起来,具体怎样跳,就要加入腰的力量。让音跳起来,这个时候音乐的效果就变了,变得流动起来了。这其实就是作曲家的聪明之处,他在乐曲里面埋了很多宝藏,老师要帮助学生发现宝藏,并给学生提供合适的工具,来把这些宝藏从乐曲深处挖掘出来。让乐曲里神秘的内容变得显性化,类似的内容加大变化。弹奏的时候要放大乐曲里面细微的不同,让音乐的跳跃变得更加的活泼,这就是钢琴声乐化。钢琴舞蹈化是指,演奏者的身体其实是演奏中的好帮手,我们不仅要用手弹琴,还要用身体,还要用各个部位,包括面部表情都要跟上,这么多部位一起配合起来,就像是一位舞蹈演员在表演。音乐的乐句是有长短,有强弱,有拉伸的。演奏者要用自己的身体,用大臂去做飞翔,去张开,把身体力气拉开。不要永远都只集中在那几个手指头上。弹奏时要调动身体的一切感官,要去聆听,要去歌唱,要去进行一些变化处理,这才是音乐。音乐带给观众的不是好听,是美,还是演奏者的自我享受。

四、训练身体语言的教學示范

使用身体语言还能帮助乐曲表达不同的音响效果。提到用身体语言并能给观众带来深刻印象的钢琴家,大家第一个能够想到的就是郎朗,他弹琴时相对夸张的“动作”已经成为了他的“标签”,使他在年轻钢琴家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全中国琴童们的偶像,如果仔细研究郎朗每一个弹奏表达动作,可以发现,郎朗其实是在借用身体的各个部位帮助手指运动,进而达到乐曲需要表达不同的音响效果,这在钢琴教学法里有个专属的名称——身体语言。

弹过乐器的人都知道,作曲家为了让后人能够更好地还原出原曲的样子,会在谱面上或多或少地标注出各种演奏记号、表情术语,在实际钢琴演奏中,大家虽然也能够读懂这些术语的字面意思,可最终呈现出来的弹奏效果,相同的曲谱,演奏者却可以弹出不同的音响效果,就仿佛拿错了曲谱。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大的区别呢?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不会像郎朗那样用身体帮忙。

用钢琴基础教材《拜厄钢琴基础教程》NO.54举例来说,从谱面看,这首曲子的主旋律在右手,左手是由3个音组成的伴奏形式。那么一般在弹奏这首曲子的时候,演奏者都会处理为最基础的:

1.按照谱面上的连线进行提手呼吸,即右手1~4小节为一个长句,提手呼吸第一次;5~8小节为第2个长句,提手呼吸第2次,也是最后一次(全曲结束)。左手3个音为一个短句,一小节提一次。

2.根据谱面上面标记出来的PF等力度记号以及表情术语进行相应的音乐处理。

按照这样的基础处理,弹奏出来的音乐效果并不是那么好听。其实原因很简单,老师只是把谱面上的东西进行了讲解,但是谱面上除了这些记号,是用来提醒演奏者要进行断句、呼吸之外,最重要的还是要告诉演奏者,这些音符记号都代表了什么弹法?是连奏、还是跳音、还是断奏,等等。

所以回到谱面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在这首练习曲中:右手是2句长句,需要进行连奏;左手的3个音组成的短句,可以用落滚的方式进行处理。在第3个音的时候,可以把它处理成跳音,提早一些离键,使得整个左手的旋律小线,都变得更加活泼,并具有前进的推动性。

如果按照谱面上的标记进行提手断句呼吸,也能做出相应的弹奏法,可是最终弹出来的效果,不论从听觉还是视觉,离观众想要的音响效果还是有些差距。这就涉及到了身体语言,也就是在前面所说的,相同的曲子,到了郎朗那里就可以弹得特别好听,有连有跳,有旋律律动,仿佛就是在钢琴上舞蹈,而广大琴童,即使技术纯熟的孩子,在弹奏这些相同曲目的时候就达不到这样的音响效果。这是因为在演奏中,大家普遍缺少了最重要的一环——身体语言。

身体语言具体应该怎么做呢?用左手来举例。观察教材原谱可以看到,这三个音被一条连线连成了“一句话”。按照原谱正常弹下来,一方面将延续前面的稳定感,另一方面则稍嫌不够积极。怎样弹才出彩呢?为了使音乐形象更加生动、活跃,我们可以缩短连线,并且在这个最高音上加上一个顿音记号,把这个音作为顿音来弹。

处理到这里,只有一个四分音符的回落(结束音)有待完成,由于现在的情况是“用粗壮的大拇指去弹奏下行音程”,因而这个音很容易被弹得过于沉重。为了体现出乐曲所要求的轻松谐谑的气氛,要格外注意触键的方式和力量的控制——这个音必须“一触即放”,而且方向必须朝上。随着大拇指迅速离键,全曲结束。这样,当双手合奏的时候,就能听到左右手明显的两种不同的音乐表现:右手悠长而绵延,左手像小浪花一般活泼而向前奔跑着。

所以,这种运用身体帮助、带动手指弹奏的方式,不仅能够帮助演奏者更好地表达作品的音乐律动,同时也能给予观众以视觉和听觉双重享受。而这也正是使用身体语言弹奏,带给观众与众不同的魅力所在。

五、结语

综上所述,虽然训练钢琴基本功没有捷径可寻,但是提升钢琴演奏却大有方法可学。作为演奏者,在舞台上要跟观众有所交流,引导观众去聆听自己的演奏,用弹奏发声方式的处理和身体语言的表达,帮助观众发现乐曲的美好,欣赏乐曲的情感。要做到这一点,离不开老师平时对乐曲细节的分析和指导,帮助学生在钢琴弹奏中建立钢琴“声乐化”“舞蹈化”的思维,为演奏的进阶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储望华钢琴作品中的“器乐化”音色演绎[J].浦佳锐.北方音乐.2019

[2]音乐感知与身体律动的有效整合[J]. 陈亚茹. 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8

[3]器乐化思维在舒伯特声乐套曲中的体现[J].郭轶清.艺术探索.2013

[4]中国钢琴音乐的声乐化成因分析[J].宋子龙,周雪丰,陈蕾.精品文艺.2010

[5]用身体律动表现音乐的教学法[J].贾晓光.乐器.2008

[6]身体语言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对世界著名音乐教学体系相关内容的比较[J].宋婕.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03

猜你喜欢
身体语言演奏者弹奏
野蔷薇倚着桥栏开了
动人心弦
浅谈如何具有歌唱性弹奏钢琴
身体语言
二胡演奏者的合奏技能探究
浅析心理活动对钢琴演奏的重要影响
交响曲中小提琴演奏者视奏能力的培养策略
身体语言对中学生的影响研究
The Application of Body Language in English Teaching
小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