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光华
摘要:诗画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二者均属于艺术,艺术的意象化和情趣化能够给人美的熏陶。文章作者从营造氛围、渲染情境、引导想象等方面进行诗画有效融合,讓学生感受到诗歌的意境美,从而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关键词:语文;诗画融合;意境美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4-057
世界读书日前后,学校阅读节开展得如火如荼,其中有一个阅读节的活动是诗配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同学根据自己对古诗词的理解为诗词配上了优美的插图画,能体现诗词的意境。笔者作为美术教师不禁思索:是否能将此形式请进美术课堂,美术课堂培养的是学生作图的能力,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告诉我们,他们富有朝气、喜爱表现自我,若启发学生给自己的画面配上相关文字,就是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新平台。
一、营造氛围,培养良好诵读习惯,激发诵读兴趣
(1)精心布置校园环境,使校园充满诗意。为营造良好诵读氛围,学校在校园文化布置中应大量使用诗歌元素,将经典诵读的片段、名句等上墙;在教室文化布置中,班级应用经典诗文主题进行美化。
(2)通过课程引领,促进诵读习惯养成。学校开设有诵读课,教师要教给学生诵读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诵读水平。同时学校要每天专门安排时间诵读经典诗文,可以是晨诵、午读或暮吟,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
(3)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诵读兴趣。将故事插入诵读教学中,尤其在诵读古诗的时候,插入生动的故事,让学生体会诗歌的情境,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
二、情境渲染,调动学生审美体验,体会诗歌意境美
诗在艺术形式上为语言艺术,画为空间艺术。这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虽然在情感抒发上没有区别,但在表达上却有一定的限制。比如诗歌有着想象的高度自由。作为一种间接艺术,诗歌描绘出一种情景给读者,读者经过自身的阅读经验,凭借自身感受来解读文本,形成独一无二的艺术感受。这种感受可以是作者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也可以是读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而生成的。而画作为直观造型艺术,相对于诗歌的间接艺术而言,能够相对直观地呈现画家心中的情感。即使有些画面难以理解,但答案都在画中,欣赏者只要进行耐心的解读,就会有深层次的理解。
(1)以生活为源泉,调动学生审美体验。生活既是学生学习的源泉,又是学习的应用和实践天地。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歌所要表达的意境,教师可以调动学生自身的生活积累与审美经验,与诗歌中描述的情境相结合。生活中我们也要引导学生积极感悟经典名句并大胆使用它们,使诵读最终回归生活。
(2)用多媒体技术营造乃至再现诗歌的情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多媒体渲染情境的方式,可以是图片、音乐或视频等。
(3)通过语言创设美的课堂教学情境。教师通过对声调、节奏等处理,使声音抑扬顿挫,富有感染力,让学生更容易进入角色,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使他们与诗人产生强烈的共鸣,从而沉浸在诗歌的意境美当中。
三、诗画融合,将诗歌意境倾注于画笔,再现意境美
诗歌具有音美和意美的特点,前面我们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学生诵读的兴趣和习惯,并初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为了让学生将感受到的意境美表现出来,我们提出将诗画融入教学。
(1)通过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意境美。通过诵读,我们可以体会到诗歌的音美,而绘画则给诗歌以画意美。绘画在启发人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效果。在语文教学中将美术融合进来,在课堂上合理地安排学生进行绘画,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又为他们更深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奠定了基础。
(2)通过插图,感受诗歌意境美。教师可以引導学生通过画的形式展开想象,体会诗歌的意境。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每首古诗都配有鲜艳插画,这些插画很多时候都是为了表现诗的意境美的,它们形象生动,有很强的艺术性和启发性。因而,我们可以结合插画,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将诗中的意境用画笔描绘出来。如在《望天门山》中,我先让学生初读古诗,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插画,进而讨论看到的画面,此时学生对诗的意境有了初步的感知。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引导学生将楚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的壮阔,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的波涛汹涌,两岸青山的高耸巍峨,诗人行舟从太阳升起的地方缓缓驶来的画面用画笔描绘出来,通过诗画的融合,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3)以活动为载体,推动诗画深入融合教学。通过定期开展全校性诗配画比赛,这样可以此激励学生乐于诵读,勤于作画。学校或者班级教室可以设立诗配画作品展示栏,定期贴上比赛优胜作品,以供其他学生欣赏和学习。此外,还可以将诗画和书法等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对美的爱好与追求。由此,我们可以将两门学科对“文化理解”的解读进行融合,生成对“文化理解”的界定:从文化的角度观察和理解作品,了解作品与文化的关系,认识中华优秀文化作品的文化内涵及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形成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同时,理解不同地区和国家、不同民族和时代的作品体现出来的文化多样性,并尊重作者的创造成果及其对人类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贡献。这里,作品指的是诗与画。诗是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画亦是美术学科的教学内容。有了这样的解读,我们就在诗与画、语文与美术中间找到了一个合理的融通点,也可以称作逻辑起点,在诗教与画教、语文教学与美术教学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随着知识论的发展,随着时代的改变与不断进步,学科的边界正逐步打开,甚至被打破。我们应该勇敢地迎上这样的潮流,用更为理性的方式让我们的课堂向四面八方打开。这是我们可以做到的。因此,我们要始终坚守学科本位:语文还是语文,语文应当更语文些,只不过它的文化视野和文化方式应该发生变化;美术还是美术,还应该更美术些,只不过其文化理解的通道可以更广些。
参考文献
[1]王璟璐.浅析诗画融合的意境之美[J].大观,2014(8).
[2]胡秀芬.从意境论入思中国诗画融合的必然性再探[J].山花,2013(6):165-166.
贵州省赤水市第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