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秋凤
摘 要:长期以来,高中语文古诗阅读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困境重重,亟需解决方法。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及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成为必然趋势。笔者在高中语文古诗阅读教学中积极探索,运用信息技术激活高中语文古诗教学课堂,提高古诗教学课堂质量。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语文古诗阅读教学;深度融合
高中语文古诗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一直存在诸多问题,例如教学模式陈旧、课堂效率低下等。教师缺乏有效方法,学生缺乏阅读兴趣,教学课堂缺乏生气,学生的语文素养不能得到提升,此時亟需新活力的注入来打破僵局。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及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二者深度融合已成必然趋势。运用信息技术进行高中语文古诗阅读教学,可以改变旧的教学模式,打破原有的教学流程,将被动教学转化为主动学习,调动网络上一切可用的语文教学资源,增加课堂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发展学生的语文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等多方面能力,最终使学生确确实实学有所得。笔者在近两年语文教学中积极尝试,将信息技术与古诗阅读教学进行深度融合,传统文化与先进技术进行碰撞,探究其巨大作用。
一、信息技术的融合有助于增加古诗阅读课堂的内容。
现代信息技术最大的优势是海量的信息资源,与旧有配套的教学参考或相关资料相比较,极大地增加了语文教学课堂的容量,调动一切可利用资源,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料,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在浩瀚的古诗海洋中获得更多的知识。例如,中国古代诗坛中除了“李杜”外,最为出名的应该是宋代大文豪苏东坡,高中语文古诗文阅读教材选取了三篇名作《前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高考必背篇目也要求了两篇《江城子密州出猎》和《水调歌头》,加起来五篇,足见其在高中语文古诗文阅读教学中的分量。依照以往的教学方法,教师课前用PPT课件进行介绍,介绍其出身、介绍其遭遇、介绍其创作背景,千篇一律,死板枯燥,很难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笔者大胆尝试,进行翻转课堂教学实践,通过网络平台课前为学生推送纪录片《苏东坡》或《宋之韵——苏轼》,推荐阅读传记《苏东坡传》(林语堂)、诗注《补注东坡编年诗》(查慎行)、文注《经进东坡文集事略》(邱晔)、词注《东坡乐府》(朱祖谋)等评论著作,在班级论坛中设立“苏东坡专题”资料库,实时推送更新评论资料,为学生了解苏东坡提供丰富的信息。与此同时,发动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疑问自主上网收集整理资料,在班级论坛中自建“主题帖”,多角度、多方面地讨论研究。信息技术的融合,让学生不再死记硬背“苏轼是北宋豪放派词人,号东坡居士,乌台诗案后被贬黄州……”的模板,而是从海量信息中自主梳理整合资料,形成自己的认知,更加真切地了解苏轼的生平遭遇,更加深切地理解苏轼的独特风格。信息技术的融合使古诗课堂教学内容更具有广度,使学生在更广阔的语言环境中自主学习,获得更多的知识,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
二、信息技术的融合有助于改变课堂固有模式。
高中语文古诗阅读教学常见模式是“知人论世——疏通文意——解读主题——艺术欣赏”,不可否认,这四个环节有其科学性与合理性,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及深,逐层理解。但施行多年就容易陷入模式化、教条化的窘境。可以设想一下,每一节古诗阅读课都是如此,老师还未讲授,学生已然知道套路,鉴赏还未开始,学生已经没有兴趣了。如何打破这种窘境呢?信息技术的巧妙融合就是很好的方法。笔者在教学杜甫的《登高》时进行大胆尝试,运用希沃白板的强大功能,将信息技术巧妙融合其中,建设线上与线下一体化的学习模式。首先,课前要求学生根据预习的情况提出问题,将问题提交到班级论坛中,教师收集问题,根据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类,根据难易程度分成三个等级“初级”、“中级”、“高级”,以备课堂使用;其次,教学课堂上,教师根据就近原则八个人为一个学习小组,全班分成六个学习小组,运用希沃白板的“易课堂”功能,将准备好的问题推送到平板,学习小组合作讨论,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等级和完成解答。教师再运用希沃白板“及时反馈”功能,快速呈现学生的答题情况,然后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第二轮讨论,解决学生最大的困惑,大大提高课堂效率。课后要求学生整理学习心得,也可以提出新的问题,再传送到网络班级论坛,以备下节课讨论。在整个网络互动过程中,线上与线下一体化,学生是知识的主导者,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的问题意识得到极大地激发,学生更愿意学,更积极地学。运用信息技术改变了固有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古诗阅读教学过程不再按部就班,学生不再唯“师”是从,形成全新的教学体验。
三、信息技术的融合有助于优化课堂教学手段
传统的教学手段多为“黑板+PPT课件”授课,而希沃白板具有更强大的功能,其中“课堂活动”的游戏功能优化了课堂的教学手段,使之多样化和趣味化。例如笔者在教授“诗歌意象”专题学习时,设计了一节活动课,改变教学手段,不是简单使用PPT课件进行展示,而是充分运用希沃的“课堂活动”的各个功能。首先运用“趣味分类”的功能,将常见意象分为“送别类”、“思乡类”、“战争类”等六大类别;其次运用“知识配对”的功能,进一步学习常见意象的特定内涵;再次,运用“小组PK”的功能,四个小组进行PK赛,及时巩固刚学的知识点;最后运用“选词填空”的功能,举典型诗歌例题进行课堂训练,将所学知识实操演练。这堂活动课异常热闹,改变知识点传授课的枯燥性,使知识更加有趣,学生在趣味活动中学到知识,学得轻松且效果更佳。当然,活动课最忌讳的是华而不实,热闹是热闹了,但没有实在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活动过程中不能只是流于形式,还要适时补充知识要点。例如,有位学生在进行“知识配对”活动环节时提出“双鲤为什么指代书信”的问题,笔者及时链接“百度百科”补充相关知识:“在古代,古人为了避免书信在传递过程中受到损毁,常把书信扎在两片鱼形的竹木简中或者放于鱼形的函套中,所以用“双鲤”指代书信。”还补充经典古诗来加深认知,例如韩愈《寄卢仝》:“先生有意许降临,更遣长须致双鲤”。运用网络资源实时补充,使活动课堂更有了深度,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信息技术的融合优化了课堂教学手段,运用希沃白板中的“课堂活动”的游戏功能把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术语进行趣味教学,传统枯燥的知识点记忆训练变得生动形象,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获得知识。
四、信息技术的融合有助于提升审美鉴赏品位。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但也涉及了美术、音乐等其他艺术内容,如何将各种艺术元素有机结合在一起呢?新课标中提出:“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技术的运用。”信息技术的融合能将语文与美术、音乐等学科相结合,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亲近古诗,爱上古诗,获得不一样的审美体验,进而提升审美鉴赏品位。例如笔者在设计白居易的《琵琶行》教学时运用信息技术,引领学生领略诗中音乐描写的高妙。《琵琶行》的第二段诗人运用多种艺术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琵琶曲,但毕竟是文字,还是比较抽象,如何更为直观地从中获得审美体验呢?笔者课前向美术老师与音乐老师请教,搜集大量的图片和音乐,整理文本的学习资料,建立丰富的资料库;课堂中将诗歌的第二段分成四个曲目:“前奏曲——倾诉悲情”、“欢快曲——急切愉快”、“沉思曲——幽愁暗恨”、“悲愤曲——激越雄壮”,分配四个大组,四个大组分工合作,为每个画面搭配图片、音乐及文字说明,运用简单的动画制作软件flash以及配音软件CoolEdit2.0,将抽象的文字转换成直观可感的动画视频,最后传送到资源平台,每个同学都可以观赏和评价。在整个制作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其中,献计献策,讨论交流,将语言艺术与音乐、美术等艺术相结合,调动多种感官,全面欣赏白居易音乐描写技巧的高超,不仅获得视听上的审美体验,更提升了审美鉴赏品位。
中国古代诗歌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语文教师应该努力让学生爱上古代诗歌,爱上中华文化,使古诗阅读教学成为一种艺术。正如新课标提出的要求:“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整合课堂教学。”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古诗阅读教学的深度融合,增加古诗阅读课堂的內容,改变固有的课堂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品位。因此,在语文教学课堂上我们应该多加尝试,大胆创新,让信息技术在语文的知识海洋里大放光彩。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邱海芳.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J].试题与研究,2019(09):35.
[3]林浩.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几点思考[J].现代教育,2017(07):124-126
[4]李伟宁.信息技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影响[J].语文大世界,2014(04):79-80
[5]杨永红.巧用信息技术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6,33(Z1):78-79
[6]周香.新课程背景下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