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知识付费的发展,读书会APP应运而生。它以图书精讲为核心,依托手机移动端吸收用戶,对推动全民阅读起重要作用。但其限定性书单、图书精讲对用户阅读权力——阅读内容的选择权、阅读方式的选择权、阅读后的思考权影响巨大,在使用户进入“信息茧房”的同时削弱了他们的思考能力。
关键词:读书会APP;樊登读书;阅读权力
中图分类号:G25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4-0093-02
多年来,“倡导全民阅读”连续被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各地纷纷组织了多种多样的阅读推广活动,读书会作为推广全民阅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贡献了应有之力,基于知识付费和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读书会APP在其中贡献巨大。
一、读书会APP及其特点
读书会APP借助商业化运作将知识服务平台与传统读书会结合,以专业领读、图书精讲、多元互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吸引用户参与,有面向专业人群的总裁读书会、面向儿童的樊登小读者、面向大众的新世相读书会等形式。其中,开发较早、发展较好的当属樊登读书。
樊登读书于2013年推出,樊登本人为主要领读人,APP以讲解图书精华为核心,以文字、思维导图、图书销售为辅助,是沟通线上线下的新式读书会。核心板块“樊登讲书”坚持以每周1本、每年50本的速度更新,截至2020年8月10日,该板块共有300余本图书,主要为实用性、工具性图书[1]。2020年10月22日,樊登官方宣布其注册用户已突破4000万。
读书会APP势如破竹,吸纳了众多用户,究其根本是其瞄准了用户痛点,找到了适合当下快节奏生活的发展道路。
(一)确定书单,缓解信息焦虑
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新书不断涌向市场,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0中国统计年鉴》显示,2015—2019年我国新书品种数呈递减趋势,但总数仍在22万以上。如此庞大的新书数量让多数读者陷入了阅读选择的焦虑中,而读书会APP的适时出现,以书单的形式为用户推荐图书,有助于缓解用户的阅读焦虑。
(二)知识付费,强化用户黏度
如今,人们越来越重视个人成长需求,在我国,知识付费逐渐被人们接受。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18年中国在线知识付费市场研究报告》显示,我国2017年知识付费产业规模约为49亿元,同比增长近3倍,2020年将达到235亿。许多读书会APP在知识付费背景下发展壮大,如樊登读书每年只需支付365元即可成为会员,可以享受各种阅读服务。在这个“免费即真理”已经过时的时代,“每天一元钱”的服务模式大大刺激了用户的参与心理,读书会APP用户黏度不断提高。
(三)图书精讲,满足碎片阅读
樊登读书利用1小时左右的时间系统解读一本书,有助于用户利用碎片时间快速了解图书梗概和关键内容,并将全部书单分为心灵、管理、职场、家庭、人文、创业、生活、作者光临八类,根据播放量和发布时间排序,方便用户快速选择所需图书。除讲书外,樊登读书还提供多种阅读服务,如APP内置电子书可以帮助用户在听书完毕后快速在手机上阅读原书,思维导图可以帮助用户复盘整本书的内容,知识测试则可以帮助用户巩固新获得的知识信息。
二、对用户阅读权力的影响
读书会对人类阅读文化的影响不容小觑。现代意义上的读书会可追溯到20世纪初瑞典的“学习圈”,这是一种依托小型图书馆进行的共同而有计划的学习组织[2]。到现代,读书会依旧盛行,美国著名的电视节目奥普拉读书俱乐部将众多优秀图书推荐给读者,引发了一次次的讨论热潮。在我国,由图书馆、书店等机构和个人组织的读书会也十分流行,互联网出现后,读书会的影响不再局限于某一地区,而是凭趣缘关系利用网络聚集会员。
读书会主要有推动阅读、指导阅读、提供文化服务、方便知识交流的功能。读书会APP在继承传统读书会功能的同时,基于不同的发展背景,增加了许多新特点、新功能。加上APP用户数量众多,对阅读活动的影响也更甚。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对阅读权力的影响。鉴于目前阅读权力还没有统一概念,于是本文结合《书史导论》中作者对阅读的理解——“一种读者从文本中创造意义的个人解释行为,也是一种独特的社会行为”,将阅读权力分为阅读内容的选择权、阅读方式的选择权和阅读后的思考权。读书会APP主要从这三个方面影响用户行使阅读权力。
(一)影响用户阅读内容的选择权
福柯在《规训与惩罚》等著作中提出,现代社会是一个“规训的社会”,权力存在于各个角落。这一判断同样适用于读书会APP场域。读书会自成立之初就具有指导阅读、提供文化服务的功能,之后这一功能通过互联网技术扩大化。如樊登读书会结合自身定位和用户需求制定限定性书单,每年会推出50本书供用户选择。在读书会APP的限定空间中,领读人作为知识明星具有意见领袖功能,会通过限定性书单影响甚至剥夺用户拥有的阅读内容选择权,从而规训其阅读活动。
同时,随着读书会APP用户数量的增加,许多出版社、书店会借助其知识影响力宣传图书,在当当网搜索“樊登推荐”共出现21176本书,其中许多书的商品评价中多次出现“看见樊登推荐过,买来看看”“樊登读书听过,觉得不错”等类似表述,可见,读书会APP对用户阅读内容选择的影响范围已经从移动端延伸到纸质书购买过程中,许多购买者甚至并没有听过樊登的解读,只是相信作为意见领袖的领读人具有超强的图书鉴别力。在这一过程中,用户不知不觉放弃了选择阅读内容的权力。
福柯在“知识与权力”理论中提出,话语、知识和权力三者密不可分,话语的本质是权力,权力则披着知识的外衣,规训着大众的思想和行为。读书会APP是一个相对封闭的“话语社团”,受众的服从保障了言说主体的话语权,即保障了读书会中意见领袖的话语权,同时领读人的教育背景、社会地位、表达能力等因素进一步加强这种话语权,将异己建构为他者,即让更多人成为付费用户[3]。拥有话语权就是拥有实质性的权力,可以进一步借助知识影响力影响用户的阅读权力。
(二)影响用户阅读方式的选择权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介入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传统阅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阅读纸质书籍报刊到“读屏”“读网”,再到近年流行的“听觉阅读”,可供选择的阅读方式越来越多。读书会APP集合众多阅读方式,方便用户选择如何阅读,樊登读书集图书精讲、电子书阅读、纸质书售卖于一体,用户可自主选择适合的方式了解书中内容。
这样看来,用户在使用读书会APP时可选择的阅读方式众多,但事实上,绝大多数用户会优先选择“听觉阅读”,用户倾向于在听完领读人的解读后决定是否阅读及如何阅读该书。用户不自觉地优先选择用耳朵“阅读”,或干脆放弃用眼睛阅读,这是新媒体技术不断发展,手机成为人们获得信息和知识的主要来源的结果。周婕在《新媒体时代的大众阅读方式研究》一文中指出,未来人们的阅读方式相较于“阅读”而言,更偏向于“阅听”,“阅听”的受众逐渐被细分,内容逐渐呈现个性化趋势,同时对图书导读的需求有所增加。这一预言被“耳朵经济”这一全新的经济形态证实,它催生了大众对音频内容的关注,直接推动人们的阅读方式由“阅读”逐渐过渡为“阅听”。在这一背景下,读书会APP应运而生,图书精讲成为主流产品,进一步加速了用户阅读方式的转变。
“阅听”表现为浅阅读的状态,由于声音的伴随性、难抽离性等特征,听众的思绪会紧跟说书人的思维节奏,这剥夺了其在传统阅读中的深度思考权力,导致阅读活动只是单纯的“听”而已。
(三)影响用户的阅读思考权
自古以来,阅读一直被认为是一种思维活动。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阅读活动出现分化,目前学界将其分为深阅读和浅阅读。在深阅读时,阅读主体大脑参与度很高,对于阅读语言和符号的熟悉、理解与掌握达到了较高的程度;在浅阅读时,阅读主体大脑参与程度并不高,对于阅读语言和符号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不高,一般停留在了解或知其大概的层面[4]。随着人们利用网络快速检索信息的习惯养成,碎片化的阅读方式和快节奏生活方式使他们的深度阅读能力逐渐丧失,长时间沉浸在书本中成为奢侈。但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需要人们不断学习,于是,读书会APP顺势而为,将图书精讲打造成核心产品,吸引了用户关注。
图书精讲是领读人对一本书的核心内容的概括、解读,旨在帮助用户快速了解书中精华,如樊登读书中的樊登讲书。表面上看,用户通过精讲可以快速获取精华知识,但长远来看,精讲削弱了用户的深度阅读能力,剥夺了用户的阅读思考权,身为意见领袖的领读人在精讲图书过程中必然会掺杂自己的理解,使其思想先入为主地占据用户大脑,并通过多本图书的讲解强化自己的话语权,进一步剥夺用户的思考权。
三、结语
阅读本是用户个人的自由行为,但读书会APP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用户的阅读活动,最终可能会导致用户阅读独立性的丧失。读书会APP基于用户部分阅读需求制定限定性书单,不同的读书会APP选择标准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用户的阅读范围,使其阅读局限在书单中,产生“信息茧房”效应。此外,信息爆炸让个人时刻处于信息中心,不停接收外部声音。例如,在一个社会事件发生后,意见领袖会第一时间发表观点,网络上快速形成思想跟风,导致大众逐渐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同理,读书会APP用户首先接触的不是作者的原始观点,而是领读人“咀嚼”过的精华内容。用户在习惯了这种“轻松且高效”的知识获取方式后,可能会在阅读中逐渐丧失了思考能力,从而陷入领读人的“思维怪圈”,甚至沉浸在知识渊博的假象中,忘记了思考才是阅读的初衷。
参考文献:
[1] 陶海峰,宋礼秀.用户体验视角下数字阅读平台交互性研究——以樊登读书App为例[J].新媒体研究,2020,6(17):1-3.
[2] 朱宇,张志强.新范式与新路径:深度休闲理论视阈下的读书会研究[J].图书馆论坛,2020,40(10):108-115.
[3] 杨慧.大众阅读中互联网读书会知识选择权的让渡研究[D].辽宁大学,2019.
[4] 周亞.“浅阅读”概念界定及相关辨析[J].图书馆杂志,2013,32(08):18-22.
作者简介:刘亚莉(1992—),女,甘肃兰州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