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健 田金栋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事业的发展,再加上人们对建筑安全的要求不断提高,传统单一的框架建筑施工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施工方式和效果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建筑工程的发展需求,因此就要求有关的施工方式和技术要不断革新。所以,为了保障工程施工质量能够达到规定的标准,就要对建筑施工技术进行不断的改进,提高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施工水平,以此来推进现代建筑工程的质量和水准。基于以上原因,进行框架剪力墙结构的研究和讨论, 该施工技术的不断优化和改进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建筑工程;框剪结构;框架施工
引言
框架剪力墙结构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且与纯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更具经济性优势,因此框架剪力墙结构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建筑工程建设。通过合理有效运用框剪结构施工技术,能够使框剪建筑工程的使用性能達到预期效果,提升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
1框架剪力墙特征
1.1.刚度特征
通常情况下,在建筑工程的建筑基地层面,使用框架剪力墙结构的部分大约占到了1/4,这就意味着框架剪力墙与传统框架结构,都能够有效地承受来自外界的力。从这一性质出发,就能够对基地剪力墙框架进行合理的划分,特别是对其抗震等级的划分,要求必须要科学和明确,确保建筑基地剪力墙能够承受2/3的弯曲压力,以此来保证建筑的质量。
1.2抗震特征
在以往的建筑施工活动中,大多数情况下采用较多的就是单一框架结构,由于这种结构受到建筑墙体和施工材料类型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建筑墙体和工程框架之间不能完成有效的衔接。除此之外,来自建筑剪应力的压力也会导致其抗震性能减弱。但是,将新型的框架剪力墙结构应用在建筑活动中,就能够有效地将墙体和框架之间进行充分连接,尤其是当整个建筑受到来自不同方向不同大小的剪应力时,整体建筑都能对其进行合理的分散,有效地承受这些力量,能够增强其对振动能量的吸收力,促使抗震性能不断提升 。
2 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墙结构主体工程施工技术
2.1混凝土施工技术
一般情况下,混凝土施工的浇筑效果越明显,高层建筑的稳定性水平也就越强,反之则越弱。剪力墙结构的主体混凝土施工时,其具体施工工艺需要根据建筑工程框架的实际状况来进行判别。对于不同的施工对象,应采取不同类型的混凝土原材料来浇筑剪力墙结构的主体应用配件。在实施混凝土施工之前,首先需要对建筑工程的剪力墙底部进行填充。所选取的填充物以无石子砂浆为主,且浇筑后的墙体硬度水平必须达到相应的标准才可继续进行后续的工程施工操作。而在面对墙柱混凝土水浇筑施工时,则应采取分层式的混凝土填充处理方法,一方面可使剪力墙结构的外表面保持相对平滑的状态,另一方面也可避免因墙体内部坍塌而造成的建筑工程框架损坏类问题 。剪力墙结构主体工程施工所采用的混凝土需要保持30℃以下的入模温度,且在浇筑过程中也必须借助鼓风机等设备对混凝土内部的升温速度进行有效控制 。
2.2框架结构钢筋施工技术
框架结构主要是由框架柱与框架梁组成,因此,该部分钢筋施工为梁、柱的钢筋框架施工。在框架梁的施工中,需要先用箍筋将主筋固定,然后再用梁上、下铁筋绑扎连接箍筋、主筋,塑造出一个完整的梁钢筋框架。之后,安装保护垫层块,即可等待后续浇筑施工。在框架柱施工中,应先对垂直筋进行就位处理,再通过测量确定箍筋绑扎位置,然后明确地标注出来。此后,套上箍筋,并将箍筋移动到之前标注好的位置上,再采用绑扎的方式,将箍筋固定到垂直的主筋上。最后,每隔 1m 的距离在主筋处设置一个塑料垫块,以保证保护层具备足够的厚度。但在此过程中应注意,必须使箍筋的绑扎点与柱筋的搭接点错开,消除受力薄弱点,增强框剪结构施工技术应用效果。此外,还要注意在钢筋框架的搭设过程中做好除锈工作,且必须在施工之前再次检查钢筋的质量、型号是否符合要求,以保证钢筋框架的使用性能,从而增强剪力墙框架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效果。
2.3脚手架施工阶段
对于现代建筑工程来说,为了推动建筑工程施工的有序展开,在施工时还会用到脚手架施工技术。不同的楼层会采用不同的搭设方式,对于低层的建筑施工来说,用到的是单排拇指脚手架搭设的形式,因此,在这部分工作完成后可以直接对其进行拆除。而对于中高层的建筑施工工程来说,为了保证工作人员在脚手架上施工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则需要运用双排钢管扣件式脚手架的搭设模式,同时还需要在刚排梁施工时,利用工字钢来进行脚手架的固定来确保施工的稳定性。同时,在这部分工作完成后,还要对建筑框架进行系统的、全面的检查,确保框架剪力墙结构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检查结果达到规定的标准时,才能够进行后期的施工来确保工程的质量。
2.4模板施工技术
模板施工技术可在建筑工程框架的支持下,检测剪力墙模板材料之间的长度差异性与重量差异性。一般情况下,大多数剪力墙模板的外侧长度要明显大于其内侧长度,但由于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的硬度值水平相对较高,该项数值的物理量基本维持在200~300mm之间。由于建筑工程框架的存在,剪力墙结构主体更为贴近高层建筑的主墙体,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为避免墙体表面被施工材料破坏,可将海绵等软性材料放置在主墙体与剪力墙结构主体之间,起到一定物理保护作用 。在进行剪力墙结构主体模式浇筑时,需要做好相应的建筑结构体清理措施。由于建筑工程框架的变化特性,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对已建立的建筑结构体清理措施进行及时调整,一方面避免剪力墙结构主体出现倾斜状态,另一方面也可使高层建筑结构体的物理抗压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在浇筑建筑工程框架时,应使剪力墙结构的主体位置保持不变,因此需要在已设定框架模板的内侧位置处放置多个短钢筋接头设备,以此实现对模板结构体的固定,达到最好的建筑模板浇筑效果。
结束语
为加强高层建筑的抗震性与稳定性,需要在建筑工程框架的支持下,对剪力墙结构主体进行集中加固处理。与此同时,应用高质量钢筋混凝土浇筑各项结构化部件,实现对横、纵外力负载作用的有效平衡。
参考文献:
[1]张晓禹.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墙结构主体工程施工技术探究[J].砖瓦,2020(11):177-178.
[2]简锡绸.浅谈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墙结构工程施工技术[J].四川建材,2020,46(11):116-117.
[3]吴永波.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墙结构主体工程施工技术的优化措施[J].居舍,2020(23):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