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物质对柿子醋的褐变控制

2021-09-10 07:22:44王彦晴王君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1年4期
关键词:抑制褐变柿子

王彦晴 王君

摘 要:以柿子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抗坏血酸、乙二胺四乙酸、亚硫酸氢钠、柠檬酸、氯化钙、氯化钠,探讨其对柿子醋褐变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单因素试验中,以0.15 g/100 mL抗坏血酸、0.015 g/100 mL乙二胺四乙酸、0.3 g/100 mL亚硫酸氢钠、0.4 g/100 mL柠檬酸、0.6 g/100 mL氯化钙、0.6 g/100 mL氯化钠对柿子醋抑制效果较好。由正交试验确定复合添加剂的最佳组合为抗坏血酸0.1 g/100 mL、乙二胺四乙酸0.02 g/100 mL、亚硫酸氢钠0.4 g/100 mL、柠檬酸0.5 g/100 mL。

关键词:柿子;褐变;抑制

柿子经发酵制醋后,富含多种有机酸、氨基酸和生物活性物质,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但柿子醋液中含有较高的酚类物质如单宁等,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颜色逐渐加深,尤其是在打开食用后,褐变明显加速。目前研究普遍认为,防止酶促褐变的主要途径有抑制酶活性、降低底物浓度和降低氧气浓度[1-4]。但从食用的角度来考虑,上述方法会影响柿子醋口感,故本研究通过考察抗坏血酸、乙二胺四乙酸、亚硫酸氢钠、柠檬酸、氯化钠、氯化钙等添加剂对柿子醋褐变的影响效果,探索有效的复合防褐变抑制剂[5]。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柿子,市购,自然脱涩后备用;酿酒活性干酵母,购于安琪酵母有限公司;醋酸菌,本实验室保藏菌种。添加剂:抗坏血酸、乙二胺四乙酸、亚硫酸氢钠、柠檬酸、氯化钠、氯化钙,均为食品级,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仪器:手持糖度计、721型分光光度计、离心机。

1.2 工艺流程

利用同一批柿子发酵制得柿子醋,柿子醋酿造完成后分组加入添加剂,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观察对比[6]。

1.3 具体操作

(1)准备工作。柿子原料经后熟、洗净、去核、热烫后放入打浆机中打浆,然后在75 ℃灭菌15 min,冷却至室温[7]。(2)酒精发酵。将1%的活化好的活性干酵母和亚硫酸氢钠0.26 g(使二氧化硫量达到40 mg/L)分别接入到4 L柿果浆中,直到第7 d时气泡极少,发酵基本停止,此时酒精度约7.2%、残糖约0.7%。(3)醋酸发酵。接醋酸菌培养液于柿果浆发酵的酒醪中,维持品温30 ℃,在摇床中发酵3 d,将酒精发酵转化为醋酸发酵。前期每12 h测定1次酒度、酸度和残糖,48 h以后,每4 h测定1次酒度、残糖和酸度,当发酵醪中醋酸含量间隔1 h不再上升或下降,即可出醋。(3)过滤和澄清。用加硅藻土的真空抽滤装置过滤柿子醋,得到澄清透明,无悬浮物,呈琥珀色的柿子醋,此时酒度约6.8%、残糖约0.55、酸度约0.93%[8]。(5)装瓶。装瓶前需进行巴氏杀菌,密闭冷却后灌装,得成品柿子醋[9]。

1.4 不同抗氧化剂对柿子醋褐变的影响

采用分光光度法,以吸光值作为主要评价指标,分别对抗坏血酸添加量、乙二胺四乙酸添加量、亚硫酸氢钠添加量、柠檬酸添加量、氯化钙添加量和氯化钠添加量进行单因素防褐变试验。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选取抗坏血酸、乙二胺四乙酸、亚硫酸氢钠和柠檬酸四个因素(表1)。

1.5 测定方法

总酸(以醋酸计,10~2 g/mL):酸碱滴定法(0.1 mol/L NaOH)。可溶性固形物(SSC):手持糖度计直接测定。酒度%(v/v,20 ℃):酒精蒸馏法。吸光值:柿子醋经离心沉降后,用721型分光光度计在波长420 nm处测吸光值,用1 cm比色皿,以蒸馏水作空白。

1.5.1 抗坏血酸对柿子醋褐变的影响 将抗坏血酸和柿子醋按照一定比例稀释,得到0.05%、0.1%、0.15%、0.2%、0.25%、0.3%的抗坏血酸,分别量取20 mL加入到小烧杯中,迅速搅拌后室温(约22 ℃)静置14 d。每7 d经过巴氏杀菌(60 ℃)、离心(3 000 r/min,10 min)后,用胶头吸管轻轻吸取上清液测定柿子醋吸光值。每个试样重复测定3次,最终取其平均值,并记录数据。

1.5.2 乙二胺四乙酸对柿子醋褐变的影响 将乙二胺四乙酸和柿子醋按照一定比例稀释,得到0.005%、0.01%、0.015%、0.02%、0.025%、0.03%的乙二胺四乙酸,后续步骤如上条,最终取其平均值,记录数据。

1.5.3 亚硫酸氢钠对柿子醋褐变的影响 将亚硫酸氢钠和柿子醋按照一定比例稀释,得到0.1%、0.2%、0.3%、0.4%、0.5%、0.6%的亚硫酸氢钠,后续步骤如上条,最终取其平均值,并记录数据。

1.5.4 柠檬酸对柿子醋褐变的影响 将柠檬酸和柿子醋按照一定比例稀释,得到0.1%、0.2%、0.3%、0.4%、0.5%、0.6%的柠檬酸,后续步骤如上条,最终取其平均值,并记录数据。

1.5.5 氯化钙对柿子醋褐变的影响 将氯化钙和柿子醋按照一定比例稀释,得到0.1%、0.3%、0.6%、0.9%、1.2%的氯化钙,后续步骤如上条,最终取其平均值。

1.5.6 氯化钠对柿子醋褐变的影响(同氯化钙)

1.5.7 正交试验 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选用效果较好的抗坏血酸、乙二胺四乙酸、亚硫酸氢钠和柠檬酸四个因素,设计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确定9个对照样的试验条件,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吸光值的方法获得试验数据。

2 结果与分析

2.1 测定波长的确定

为了量化评定柿子醋褐变程度,选用吸光值作为试验指标来度量。以蒸馏水为参照,用WJF2100型可见分光光度计在420 nm波長范围内对柿子醋的吸光值进行测量。吸光值越小,褐变程度越低,护色效果越好。

2.2 抗坏血酸对柿子醋褐变的影响

图1表明,用抗坏血酸护色效果明显,且不同浓度的抗坏血酸对柿子醋的褐变抑制效果不同。随着抗坏血酸浓度的增大,7 d时柿子醋吸光值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在抗坏血酸选用量为0.15%时,柿子醋吸光值最低,但是效果较原醋不太明显;14 d时柿子醋的吸光值呈先减少后增大再减少的趋势,在抗坏血酸选用量为0.15%时,柿子醋吸光值最低,护色效果越好,可以得到呈琥珀色的柿子醋,在抗坏血酸选用量为0.25%时,柿子醋吸光值最高,且与原醋吸光值相近,说明此浓度对柿子醋褐变的抑制效果没影响,但当抗坏血酸选用量为0.3%时,柿子醋的吸光值很低,说明该浓度对柿子醋褐变抑制效果较好,在以后的试验中应该注意研究。

2.3 乙二胺四乙酸对柿子醋褐变的影响

图2表明,用乙二胺四乙酸抑制柿子醋褐变效果明显,且乙二胺四乙酸浓度对抑制柿子醋褐变效果差异不大。随着乙二胺四乙酸选用浓度的增大,7 d和14 d的吸光值变化不大,且当乙二胺四乙酸选用浓度为0.015%时,柿子醋的吸光值在经历14 d仍几乎不变,且吸光值较小,说明此浓度的乙二胺四乙酸护色效果较好。

2.4 亚硫酸氢钠对柿子醋褐变的影响

图3表明,用亚硫酸氢钠护色效果明显,且不同浓度的亚硫酸氢钠对柿子醋的褐变抑制效果不同。随着亚硫酸氢钠选用浓度的增大,7 d时吸光值变化不大,但较原醋,吸光值很低;而14 d时吸光值逐渐增大,在亚硫酸氢钠为0.3%时,吸光值最小,即此时的护色效果最好,而当亚硫酸氢钠浓度为0.5%时吸光值最大,即此浓度的护色效果最差,而当亚硫酸氢钠浓度为0.6%时,吸光值迅速下降,表明此浓度的护色效果较好,需在后续试验中注意研究。

2.5 柠檬酸对柿子醋褐变的影响

图4表明,用柠檬酸护色效果明显,且不同浓度的柠檬酸对柿子醋的褐变抑制效果不同。随着柠檬酸选用浓度的增大,7 d时吸光值变化不大,但当柠檬酸浓度为0.5%时,吸光值显著增大,此时护色效果较差。与原醋相比,吸光值较小;而14 d时吸光值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在柠檬酸浓度为0.4%时,吸光值最小,即此时的护色效果最好,而当柠檬酸浓度为0.6%时吸光值最大,即此浓度的护色效果最差,当柠檬酸浓度在0.3%~0.5%内,吸光值很稳定且很小,说明这个浓度范围的檸檬酸护色效果较好。

2.6 氯化钙对柿子醋褐变的影响

图5表明,用氯化钙护色效果较好,且氯化钙浓度对抑制柿子醋褐变效果差异不大。随着氯化钙选用浓度的增大,7 d和14 d时吸光值变化不大,与原醋相比,吸光值较小,但柿子醋是一种调味品,添加氯化钙可能会影响其风味、口感和品质,故不作深入研究。

2.7 氯化钠对柿子醋褐变的影响

图6表明,用氯化钠护色效果较好,且氯化钠浓度对抑制柿子醋褐变效果差异不大。随着氯化钙浓度的增大,7 d和14 d时吸光值图6 氯化钠对柿子醋褐变的影响变化不大,与原醋相比,吸光值较小,随着氯化钠浓度的增大,吸光值先减少再增大,当氯化钠浓度在0.3%~0.9%这个范围内,护色效果较好,但柿子醋是一种调味品,添加氯化钠可能会影响其风味、口感和品质,故不作深入研究。

2.8 正交试验

在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以护色效果较好的抗坏血酸、乙二胺四乙酸、亚硫酸氢钠、柠檬酸四个因素各取3个水平作正交试验。表2表明,各因素的主次顺序为A>C>D>B,最适组合为A1C3D3B3,即抗坏血酸为0.10%、亚硫酸氢钠为0.40%、柠檬酸为0.50%、乙二胺四乙酸为0.020%。

3 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抗坏血酸、乙二胺四乙酸、亚硫酸氢钠、柠檬酸、氯化钙、氯化钠对柿子醋的褐变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四个主要因素对抑制柿子醋褐变作用的主次顺序为抗坏血酸、亚硫酸氢钠、柠檬酸、乙二胺四乙酸,最优的抑制条件为抗坏血酸浓度为0.10%、亚硫酸氢钠浓度为0.40%、柠檬酸浓度为0.50%、乙二胺四乙酸浓度为0.020%。本试验采用最优抑制条件对柿子醋褐变进行抑制作用,将柿子醋的吸光值降低了52%。◇

参考文献

[1]孙芝杨,钱建亚.果蔬酶促褐变机理及酶促褐变抑制研究进展[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7,13(3):22-24.

[2]Geraldm S.Browning of food:control by sulfites,antioxidantys,and other means[J].Food Technol,1993,47(10):75-84.

[3]陈振林.带果肉柿子汁饮料工艺研究[J].工艺技术,2005,26(8):99-101.

[4]占习娟,陈义伦,张蕾,等.鲜柿贮藏保鲜及褐变控制技术的研究[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6(6):21.

[5]李刚,孙俊良,张玉坡.几种抗氧化剂对柿子醋颜色变化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6,16(34):4100-4104.

[6]周文凤.柿果醋生产工艺研究[J].中国酿造,2002(3):23-25.

[7]占习娟.柿果贮藏加工品质变化及控制技术的研究[D].山东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07.

[8]田瑜.食醋非生物性返混的研究[J].中国酿制,2003(2):12.

[9]张东健,李新生.食品防腐保鲜技术[J].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

Control of Browning of Persimmon Vinegar

WANG Yan-qing,WANG Jun

(College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Taigu 030801,China)

Abstract:Experiment with persimmon vinegar as the research object,using ascorbic acid,ethylene diamine tetraacetic acid,sodium bisufite,citric acid,calcium chloride,sodium chloride,explore the persimmon vinegar browning effect.The results showed that,in a single factor experiment,using 0.15 g/100 mL ascorbic acid,0.015 g/100 mL ethylene diamine teraaetic acid,0.3 g/100 mL sodium bisulfite,0.4 g/100 mL citric acid,0.6 g/100 mL calcium chloride and 0.6 g/100 mL sodium chloride on persimmon vinegar had good inhibitory effect.Trial by the orthogonal test 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combination of compound additives was ascorbic acid 0.1 g/100 mL,EDTA 0.02 g/100 mL,sodium bisulfite 0.4 g/100 mL,citric acid 0.5 g/100 mL.

Keywords:persimmon vinegar;browning;inhibitory

猜你喜欢
抑制褐变柿子
柿子乐
外源乙烯处理对黄冠梨果皮褐变和货架期品质的影响
留一些柿子在树上
快乐语文(2021年34期)2022-01-18 06:03:50
山里的柿子红了
心声歌刊(2020年5期)2020-11-27 01:56:02
来自柿子的烦恼
紫杉酚纳米纤维对肿瘤生长和新陈代谢的抑制作用
开关电源的电磁干扰抑制分析
电源纹波测量及抑制方法研究
影响牡丹石榴外植体褐变的因素分析
对外开放对金融发展的抑制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