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春艳
[摘要]国家出版基金的设立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了巨大作用,解决了很多中小出版社在打造精品项目时所遇到的资金不足的难题,为中小出版社出精品、创品牌提供了大力支持。中小出版社应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和地域优势,结合政策资助重点,做好选题定位,力争所策划的选题入选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关键词]出版基金;精品出版;选题定位
2007年,国家出版基金正式设立,是继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后的第三大国家基金。国家出版基金在引领出版高质量发展,推动学术进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方面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较大压力,特别是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国家财政进一步缩减了对基金的投入,基金规模从去年的6亿元,减少到今年的5.04亿元。”[1]因此,符合条件申报的出版单位可申报的项目数量也由原来的每家可申报3个项目调整为2个项目,这对各家出版社提出了挑战,尤其是中小出版社。在当前形势下,中小出版社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做好选题,力争国家出版基金的项目支持,是值得出版同人思考的问题。
目前,中小出版社都有其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如何将国家出版基金资助政策与出版社自身的优势发展结合起来,是出版基金项目申报的核心和基础。文章结合广西教育出版社近年来所获得的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来谈一谈出版社该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力争获得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的支持。近10年来,广西教育出版社共申报入选国家出版基金项目16个,具体见下表。
一、发挥出版社专业特长,满足国家需要,体现国家水平
(一)认真研读国家政策,做好中长期发展规划,加强选题内容储备
能入选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的出版项目和选题内容,所体现的是国家出版规划发展大局的需要,代表的是国家出版水平。其无论是项目导向、选题价值,还是内容质量都代表在国家层面对出版内容的认可。这就要求出版社策划的选题“立意要高、专业水平要高、内容质量要高,能代表国家出版水平,能满足国家出版需要、社会发展需要、读者需要”[2]。而要打造这样一部高质量高标准的出版物实属不易,其从策划选题到项目申报,再到项目实施阶段,直到最后的项目结项,通常需要历经三四年的時间。这就要求出版社认真研读国家政策,做好中长期发展规划,结合自身优势和特长,找准选题方向和定位,并做好内容储备。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支持政策每年都会有所调整,也会体现侧重点,但大方向的发展和要求比较持平。通过分析《2021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申报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笔者发现《指南》列出了八大出版申报内容重点,其在“哲学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方面,着重强调“具有原创性、开拓性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反映自然科学各领域具有国际领先水平或国内一流水平的研究成果,强化重点学科基础理论研究、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研究”。
与此同时,通过分析广西教育出版社入选国家出版基金的项目,我们不难看出,广西教育出版社自2015年策划“中国化学教育研究丛书”获得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支持后,又陆续策划了“中国物理教育研究丛书” “中国语文教育研究丛书(第一辑)”“中国生物学教育研究丛书”,并都获得了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的支持。这一系列出版物以基础学科教育研究为选题切入点,其原创性、学术性强,并有规模、成系列地集中展示了我国各学科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最高、最新水平,具有创新性,填补了相关领域的出版空白,具备出版价值,体现国家相关领域内容的专业水平。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一直以来,广西教育出版社专注学科教学理论内容的出版,经过多年沉淀和积累,其拥有专业的编辑力量,在教育领域选题储备丰富扎实,并积累了大量的作者资源,形成了较为广泛的区域品牌影响力。在20世纪90年代,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过一套“学科现代教育理论书系”。该书系的出版既为广西教育出版社在学科教育理论出版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作者资源,也奠定了其在学科教育学术方面的区域出版地位。广西教育出版社发掘并延续自身在教育出版方面的优势,将其选题内容策划定位为学科教育理论学术著作图书,密切结合《指南》中的“哲学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方面的项目支持重点,突出自身的专业优势,重点打造能代表国家出版水平的教育理论书系。
(二)打造长期产品线,推精品,创品牌
出版社要塑造品牌,精品图书的出版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只有持续不断地推出精品图书,出版社才能逐渐积累并铸造自身的独特品牌;另一方面,“精品图书的打造又有助于出版社不断吸引和聚集优势资源,从而助推其品牌图书的进一步形成和发展”[3]。广西教育出版社注重树立自身品牌意识,并着力打造精品图书。笔者通过分析该社所入选的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的内容发现,其产品线清晰,且内容均为可持续发展的中长期出版产品,主要体现为四大精品生产线。一是学科教育研究丛书系列;二是科学史研究丛书系列;三是东南亚国家语言辞书系列;四是地方文化古籍整理系列。
由此可见,通过打造品牌精品图书,一方面,出版社可增强自身的图书产品竞争力,巩固出版社在该领域的出版优势和品牌地位;另一方面,出版社能积累更多精品出版经验和资源,在项目可行性实操上凸显优势。
(三)突出专业优势,注重内容与形式创新
出版项目具有创新性,是入选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的重要评判标准。广西教育出版社的《当代中国语文教育家口述实录》作为一套学术著作,其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有很大突破,采用口述实录的形式,全面呈现当代中国著名语文教育家的心路历程和教育思想,弥补了我国语文教育研究史料的不足和空白。其内容不仅具有原创性、学术性,而且让读者通过阅读身临其境,仿佛在与大师对话,内容具有亲切感、现场感,更符合读者阅读需求。在装帧设计上,该丛书采用裸背装的形式,与时俱进,突破了传统平装书和精装书的模式,使读者阅读感受更佳。
二、发挥出版社地域优势,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一)把握地域文化,深入发掘、传承和发展民族优秀文化
一般来说,不同的地域具有鲜明的独有的地域文化。而根据所处地域的不同,中小出版社通常也会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地域文化源远流长、独具特色,是特定区域的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等文明的表现,是中华文化的组成元素。“地域文化的发掘、传承工作在‘讲好中国故事,阐释中国特色,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4]。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域文化的独特性和丰厚性是值得传承的,而基于地域优势,出版社策划独具地方特色的选题和内容,则体现中华文化精髓,有利于传播中国特色文化,且原创性与独创性兼备,与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的支持政策十分贴切。
广西教育出版社立足其所在地的民族文化,发挥地域优势,先后策划了《仫佬族地区文书古籍影印校注》(富媒体出版物)《〈顿造忙(创世经)〉影印译注》《瑶族婚俗古歌译注》(富媒体出版物)等独具地域文化的选题及内容,真正做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地域文化是地方出版社策划选题的重要资源,同时,地方出版社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输出载体,在发掘、传承、弘扬地域文化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二者相互依存、相互成就。广西教育出版社的这些选题成功入选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印证了地方出版社在選题策划上走地域文化特色之路的正确性。“文化建设和中华优秀文化传承”是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支持的重点之一。
(二)把握区位优势和人文优势,打造精品辞书
自2004年起,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每年都在广西南宁举办。广西教育出版社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展望东盟国家语言文化等领域的出版前景,其2004年开始策划“东南亚国家语言辞书系列”,成功打造了《新越汉词典》《新汉越词典》《实用越汉,汉越词典》《新汉泰词典》《现代泰汉词典》等多部辞书,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要打造高质量的辞书,并非易事,与其他图书出版相比,辞书的编纂和出版投资大、周期长。类似《现代泰汉词典》这样一部中型辞书,出版需要投资数百万元,耗时逾十年。而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的支持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出版社进行辞书出版的经济压力,助力中小型出版社打造精品图书。广西教育出版社着眼于地域优势和出版发展,心系读者阅读需求,怀着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把社会效益放首位,打造了《现代泰汉词典》,最终通过国家出版基金项目验收,并被评为优秀等级。
三、结语
在打造精品出版物的道路上,中小型出版社应结合自身专业优势和地域优势,精准选题定位,着力塑造品牌,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兼顾经济效益。中小型出版社要践行文化交流、知识传承的使命,打磨精品学术图书,体现国家发展和出版水平,并为此不断付出努力。
[参考文献]
[1]国家出版基金规划管理办公室.2021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申报相关问题解读(上)[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0-07-01.
[2]范庆奎.国家出版基金项目选题策划与申报浅谈[J].出版广角,2020(10):28-30.
[3]范高强.论出版领域图书品牌建设的重要性及方法策略[J].科技传播,2020(17):55-56.
[4]侯琳.浅析地域文化与地方出版社图书出版之间的关系[J].新西部,2020(05):39,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