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菊杰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接收的信息量也在不断地增加,尤其是对于大学生而言,所面临的社会环境也日益复杂,而且大学生在校园里接收的信息量也不断在增加,而且日趋多元化。因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容易受到影响,同时影响着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更是国之栋梁,如果他们在形成健全人格的关键时期出现了心理问题,那么将会影响他们未来的发展和成长。所以教育工作者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做好培养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工作十分有必要。
关键词:高校;心理健康;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13-0143-03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定义人格,人格就是人行为、态度、责任、道德、品质的高度统一,健全的人格需要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做好情绪控制,拥有积极的态度和习惯,从而妥善地处理人际关系。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定义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就是身体、智力以及情感可以很好地适应周围的环境,并得到积极的发展。所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人格的健全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如果学生出现心理问题,那将无法形成健全的人格,会影响其一生。
一、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现状分析
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有以下特点。第一,大部分学生的整体素质虽有所进步,但与此同时也使得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呈现多元化趋势。如相关学者对某市10所普通高校2019级本科学生进行了测试和问卷调查,经过随机抽样获得1528名学生的有效数据,该调查采用的是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该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共90道题,采用5级评分,最后将结果通过SPSS 20.0软件进行方差处理后发现,该地区普通高校的敌对因子、强迫因子、人际敏感因子存在显著性差异,主要表现为大部分学生拥有强迫症、人际敏感性。学生表现为评论凌乱,明知没必要还是作出冲动行为;还有的学生容易出现反复不可控制的焦虑情绪、以自我为中心、容易情绪化、追求完美等情况。由此可见,高校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已经从以往的单一化走向了现代的多元化。
其次,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呈现阶段性特征,主要表现为不同阶段的学生所出现的心理问题不一样 [1]。大一学生遇到的心理问题最多,包括学习、人际关系、新生活、环境等各方面。如大部分在校学生不能合理安排课余时间,难以适应新环境的现象。另外,大二的学生学习问题是影响其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相关数据表明大二是相对平稳的一年,因为大部分学生已经经过了一年的调整能够适应大学生活,仅仅只有少部分學生难以适应。
二、新时期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宏观层面分析
从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和追踪来看,虽然多数大学生是健康的,而且有着较高的智力水平,对学习也有良好的兴趣,但是仍然可以看到心理不健康的大学生比例在持续上升,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形式也是日趋多元化,产生的原因也是越来越复杂。从宏观层面上来解析,影响其心理健康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层次 [2]。
首先,体现为时代的变迁、环境的变化,个体的心理状态会受到影响。心理学家曾表明,个体所处的巨大环境产生变迁会使个体以新的准备状态调节心理。大一新生进入学校后,会出现较多的心理问题,主要在于环境的变迁易使大学生产生心理应激,进而导致其心理问题。
其次,社会对学生的期望也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主要表现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模式的革新,需要大学生以新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接受新的知识,这无疑会让学生的行为习惯发生改变。
其三,交际圈的变化,意味着学生担任的角色呈现多元化,学生的人际交往圈也在发生深刻的改变,不同背景、不同经济状况、不同生活习惯的人组成了新的人际关系,增加了高校大学生的压力。
(二)中观层面分析
家庭教育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一种重要的方式,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承担着不同的功能,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促进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和行为习惯的提升 [3]。许多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导致很多孩子从出生开始就受到过度保护,并在溺爱的环境当中长大。因此现在许多大学生的心理非常脆弱,经不起挫折,从家庭生活到学校生活无法实现过渡,所以会使学生的心理产生严重的挫败感,进而否定自我、迷失自我。除此之外,家庭经济也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尤其是大学生会接触来自不同地方的学生,相互攀比是不可避免的,一些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的学生会处于劣势,受到讥讽或是嘲笑,可能会产生较多的负面情绪,而这些负面情绪无疑会导致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乐观。其次,生活事件也会对学生的认知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其心理健康,学生在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变动,这些生活事件的不确定性会增加学生的压力。
(三)微观层面分析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微观因素,包括学生的自我认知以及学生对自己的定位和学生的心理冲突状况 [4]。其中自我认知是指大学生进入大学之后,生活模式和内容发生了转变,正是这种转变使得学生对自我的评价也产生转变,不仅表现在学习成绩上,更表现在知识经验、人际交往等多方面。大多数学生无法快速适应就会产生认知冲突,进而影响其心理健康。其次,随着社会的革新,大部分学生的自我期望也在产生变化,学生对自己的评估和对自己优势、劣势的判断影响着其是否能以更高的抵抗力面对压力。最后,大学生在成长过程当中难免会产生心理冲突,所谓心理冲突就是指个体在有目的的行为活动当中,存在两种以上相反或相互排斥的动机时,产生的一种矛盾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冲突往往会造成某部分动机不能满足,同时会伴随着挫折的产生,是学生受打击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5]。
三、高校如何在新形势下为塑造学生健全人格采取措施
(一)以规范教育为基础,塑造学生健全人格
学校教育能够有计划地、系统地向学生进行教育,对大学生的人格塑造有着重要作用。所以学校应该制定相关的教育规章制度,这样能够为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更好地提供制度保障,这不仅能够促进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也会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以及学校的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影响到学校的社会地位,从而影响学校的教学效率,所以学校应该利用规范制度来塑造大学生的人格。除了用制度文化规范大学生的人格形成过程,学校文化也可以在大学生的人格形成和发展过程当中发挥主导作用,所以大学教育对学生人格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学校应该把日常教育管理工作和人格教育相结合,在课堂上注重人格塑造,在课堂管理当中也要注重人格塑造。除此之外,学校也应该利用课堂文化活动,丰富大学生的业余生活,在业余生活当中了解大学生的需要,促进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二)以情感教育为核心,塑造学生健全人格
大学教育也不应忽视对学生三观的纠正与培养,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和正确的道德意识感,让学生对自身有合适的正确的理解,是学校教育工作者的职责。但在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同时,教师要以教育为主,改变以往只传授知识,而学生未真正理解相关知识的现状,所以学校要大力推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当中得到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够形成融洽的人际关系。
所以学校工作者应该结合大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及他们求知欲望,渴望在实践活动中增强自身能力、社会认知和个人因素,应该从实践中完善学生的人格。学校可以采用志愿服务、实习调研等活动,帮助大学生锻炼自身的意志,解决理论和实践的问题,从而帮助大学生解决理想和现实的问题,改变对自己的看法,让学生正确对待自己的缺陷,从而合理纠正自身缺陷,在点点滴滴当中培养出学生健康的人格。
(三)以自我教育为重点,塑造学生健全人格
事物的变化都有外因和内因,而内因是事物变化的主要依据。所以为了更好地塑造大学生的人格,应该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讨并形成健全的人格。发挥学生自我塑造、自我教育的功能,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加明确地增强自我意识,在言行和效果方面检查自己、督促自己、反思自己,从而消除不良信息的影响,用意志战胜私欲偏见,用道德战胜社会与个人的利益冲突,使自我意识更加明确,向着健康积极的方面去发展。
例如校园当中开展的一些实践活动,大学生应主动参与其中,形成自我教育的氛围,在活动当中看到自己的问题,正确地面对自己的内心,从而消除障碍,更加积极地走向未来。同时学校也可以利用心理咨询、心理团队以及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参与到这些活动当中去,让学生在活动当中了解到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从而更好地进行自我教育,以促进自我成长。
参考文献:
[1] 卓潇,穆可俞. 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J].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06):16 -17.
[2] 石如玉.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 知識文库,2018(17):229.
[3] 王卫红,赵剑,李静,等. 某高校在校大学生亚健康状况调查及分析[J]. 泰山医学院学报,2016,37(11):1243-1244.
[4] 郝莹,李艳,卢亚楠,郝晨宇,马一丁,权会会.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07):135+172 .
[5] 赵越,熊晶晶,怀雅君,等. 襄阳市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 现代医药卫生,2015,31(S1):3-5.
(荐稿人:娄文婧,单位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莫唯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