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英
摘要:党史文化是共产党人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经过浴血奋战、不懈奋斗,最终取得战争胜利和飞速发展的精神财富,其中包含敢闯新路的井冈山精神、不畏艰险的长征精神、自力更生的延安精神、众志成城的抗疫精神等。将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中,可以帮助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高校思政教育中应发挥党史教育的资政育人功能,找到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中党史教育的准确定位,通过在课程思政中的渗透、举办相关活动、结合新媒体构建平台等途径为党史教育打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提升学生的爱党爱国意识,实现思政教育的全方位渗透。
关键词:党史教育 高校教育 思政教育
思政教育本身的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觉悟和正确的政治意识,通过思政教育学生也能够拥有稳健的心理状态,建立正确的三观。而党史教育就是思政教育的基础,思政教育理念的标准和方向都是与我党理论一致的,思政理论也是源于我党理论,在我党百年之际通过党史学习实现思政教育的落实,有助于培养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人才。
一、结合教学实现党史在课程思政中的渗透
对学生进行党史教育和思政教育,仅仅凭借思政课相关课程的理论学习是不足以满足学生成长需求的,在现代教育体系中要在学科教育中渗透思政教育,结合“课程思政”的理念教导学生跟随党的理念树立良好的思想政治方向,在黨的历史中探寻成长的意义。
高校在构建党史教育和思想教育下的“课程思政”体系,通过在专业课程教学融入思政理念和党的历史方式,带领学生更好地理解思政理念,提升学生的红色意识,实现思政教育的全方位渗透。当今教育的育人作用被教育界所重视,所以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无论电子课件还是教材中,都会蕴含丰富的思政教育内容,学科教师要拥有良好的“课程思政”理念,运用思政理念指导教学。高校也可以通过开展交流会、座谈会等方式,带领学科教师学习党的历史,领悟党的精神,在学科教育中渗透党的教育,实现学生思政品质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中起到的作用是十分关键的,教师个人理念的改变能够促进教学内容的拓展,从而带领学生更好地领悟党的精神,实现学生思政品质的培养。
二、结合活动落实党史与思政教育中的融合
党史教育是指学生要在我党的历史中理解党的理论和党的精神,并将理论和精神应用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在思政教育中融入党史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奉献意识,高校可以通过活动的方式,将党史和思政教育结合起来,促进学生个人品质的成长。
比如,高校可以举办“探寻党的历史”相关活动,带领学生去红色文化基地参观学习红色文化遗迹,在历史氛围的包围下,让学生能够结合实际感悟到党的历史和党的精神,让学生能够认识到历史背后的意义,在党的理念下反思自身,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政治意识,让学生能够在党的指导下实现个人思政品质的提升。高校也可以举办党史和思政结合的辩论赛、演讲等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激发自身的学习意识,带动学生主动探索党的历史,主动参与思政实践,提升学生的对于党的理论、党的精神的了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政治观。
三、结合新媒体构建党史思政教育平台
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新媒体的使用已经越来越广泛,新媒体可以有效地通过互联网实现移动平台的构建,使得学生能够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地投入进学习中,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高校可以结合新媒体构建党史思政教育平台,在教育平台中共享教育资源,带领学生更好地实现思政教育的落实。
高校可以运用微博、微信、今日头条等多种新媒体平台实现资源的推送,让学生能够在移动端查看相关教学内容,构建移动化的教学平台。同时在平台中也拥有一定的互动功能,通过互动可以实现沟通、交流,促进学生对资源的理解。高校也可以运用新媒体构建“党史思政学习站”,组建管理小组负责学习站的管理和更新,通过记录党史学习相关活动、采访先进人物等方式丰富学习站内容,同时也要更新党的理论、讲话、会议等,学生在学习站就能了解党史的内容,了解身边的先进人物案例,也能结合实际提升自身的思维品质,从而影响学生的思想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成长,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养成正确的三观,传承中华民族精神。
总结
综上所述,在建党100周年之际,高校要立足于现在回顾过去,在党的历史中寻找红色精神的意义,运用党的传承实现思政教育,让学生能够在思想方面和政治方面得到成长。高校要结合时代背景,立足于社会发展,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三观,传承党的精神,以更好的态度和精神面貌面对挑战。
参考文献
[1]蒋沫沫.高校思政教育中党史教育的功能优势及实践途径[J].喀什大学学报,2019,040(004):95-99.
[2]姚尧,唐松林,杨明刚. 新时代传承弘扬红色文化的几点思考[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20(12):62-63.
[3]李亚,汪勇.论红色文化传承利用路径的优化[J].老区建设, 2021(04):7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