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萍 朱洁 张碧兰
摘 要:“1+X”证书制度的提出,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带来重要变革。文章探讨了“1+X”证书制度试点背景下,高职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融合现状及其主要影响因素,通过明确教学标准、推动校企合作、突破传统教学三个方面共同发力,促进高职专业教学标准与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融合,以期为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提供动力。
关键词:“1+X”证书制度;高职;专业教学标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融合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15-0028-03
“1+X”证书制度于2019年首次正式提出,其中“1”指学历证书,是教育基础属性,“X”是多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对“1”的应用和拓展,体现了职业教育的核心理念。为确保“1+X”证书制度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出台,提出要在试点院校切实推进课程建设、专业建设、教师团队建设与“1+X”证书制度有机结合 [1],进一步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职业技能培养模式,以实现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标准与企业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相一致,从而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增强高职院校职业教育质量。
一、“1+X”证书制度下高职专业教学标准与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融合现状
第一,专业教学标准脱离实际。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但在实际人才培养方案中,其育人模式和专业教学标准不符合社会和企业实际用人需求,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受限。并且,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对学生的要求更加多元化,要求学生在校期间掌握不同技能和知识领域,部分高职院校往往会制定出较低专业教学标准,甚至会低于中专教学标准,学生看似掌握了多项专业技能,却难以承担企业实际工作,这都是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标准脱离实际用人需求导致的 [2]。
第二,校企合作存在利益冲突。“1+X”证书制度的目的在于促进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融合度,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则是这一制度实现的主要途径,但是,高职院校的育人目标是培养人才,企业开展活动的目标则是追求利润,这就导致院校和企业在深化校企合作,推进人才培养方面存在利益冲突。在实际教学中,校企合作需要借助企业实际工作环境,对学生进行实训和职业技能考核,但企业会认为这种方式无法为自身带来经济效益,反而会影响自身正常运行,一般不会将真实资源投入其中,这进一步加深了校企合作的隔阂。
第三,专业课程教学资源有限。“1+X”证书制度是为了缓解职业技能人才供需矛盾、深化产教融合、促进职业院校教方面学改革的创新制度,需要从专业课程设置、职业技能培训等进行变革,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根据不同专业需求,在软硬件方面加大资金投入,为学生实训创造拟真教学环境,使得每一名学生能够亲自动手实操。但是,当前高职院校资金投入较少,仍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学生实操机会较少,难以有效提高自身专业综合能力,不利于“1+X”证书制度的实行。
二、高职专业教学标准与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融合的主要影响因素
1. 职业教育体系发生变化。“1+X”证书制度的推行是对职业教育自上而下的改革,分别从职业教育体系、政策、制度、质量和企业参与度等多个层面进行设计,体现了我国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在以往的职业教育中,学生一般只能针对某一专业进行深度学习,“1+X”证书制度下,要求高职院校开展多元化办学机制,从多个渠道进行招生,开展多样化教学模式,促进学历证书与技能等级证书的深度融合,创新高职院校育人模式 [3]。但同时,多元化育人模式使得学生的职业技能侧重点各有不同,高职院校在制定专业教学标准时,存在认知模糊或理解偏差的情况,导致制订出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学生实际成长存在差距,也不能很好地契合企业用人需求。因此,高职院校需要采用更加全面、精准、科学的角度审视当前职业教育发展方向,结合自身特色,促进专业教学标准与学生未来发展需求紧密衔接。
2. 院校育人模式发生变革。“1+X”证书制度若想有效推进,高职院校就必须在内部形成共识,深入了解该项制度实行原因、目标以及对学生可能造成的影响。同时,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除公共课程外,分别由专业基础课程、核心课程和拓展课程组成,有著浓郁的职业教育特色,再加上“双师型”教师队伍,很容易实现制度上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融合。但能否真正实现理论与实际的融合,还需要高职院校提供有力的保障措施。此外,已有部分高职院校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对于该项制度落实态度较为积极。
三、高职专业教学标准与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融合的有效途径
(一)明确教学标准,落实机制保障
为确保实现“1+X”证书制度书证通融,促进高职专业教学标准与职业等级标准融合,高职院校需要明确教学标准,在坚持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则下,实现学生全面成材 [4]。要实现这一目标,高职院校需要根据国家相关专业教学标准,对各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优化,并针对“1+X”证书制度增设相应等级证书考核要求,包括初级、中级等,根据考核要求和学生知识基础,调整专业课程教学内容,通过这种明确专业教学标准、人才培养方案核心内容和课程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内容,提前做好制度设计,为院校培养出符合新时代职业教学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供制度保障。以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为例,院校需要根据《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标准》梳理现有人才培养方案,然后根据传感网应用开发初级和中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增设“嵌入式技术(二)”课程内容,调整其他相关专业教学内容,并配备相应开发实操考核内容,将以理论讲述为主调整为实训操作为主,切实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以便更快地进入职业工作状态。
(二)推动校企合作,促进思想融合
高职院校和企业实现思想融合是推动“1+X”证书制度中,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互相融合的基础。高职院校全体职工需要认真学习新时代职业教育理念,明确“1+X”证书制度实行的目的,同时,也要明白仅仅依靠院校自身,难以切实实现与企业用人标准的联系,还需要社会组织、企业、政府的共同作用,形成思维共振,为后期相关工作推进奠定坚实基础 [5]。一方面,高职院校需要主动开展市场调查,根据调查数据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方案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科学设定人才培养规格。
另一方面,注重专业教师队伍建设,“1+X”证书制度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教师不仅要夯实专业基础知识,还要具备与企业一线技工人员一样丰富的职业技能,才能真正培养出掌握不同等级职业技能的学生。因此,高职院校需要深入推进校企融合,鼓励教师在企业挂职训练,或者邀请企业专业人士对教师进行培训,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例如,医护类专业可以参考不同专业医院科室实际环境,设置包含呼吸机、监护仪、麻醉机、外伤处置车等实训室,以培养学生实际分析、判断和处理能力,对于教学资源有限的院校,可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等模拟工作环境,促使学生逐渐掌握与实际工作岗位相匹配的职业技能。
(三)突破传统教学,紧密贴合实际
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关键在于突出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课堂教学模式,紧密联系实际,不断优化专业教学标准与职业技能等级标準的融合方式。首先,完善高职院校治理体系,坚定高等职业教育使命和责任,创建科学专业教学标准与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融合机制,结合现有规章制度,针对教师、教材和教学三个方面进行改革,从而完善高职院校治理体系。
其次,突出职业能力层次性特征。当前时期,高职院校教育主要分为公共教育课程和专业课程,其中公共课程具有普适性,如通识课、思想品德课、体育课等,与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联系较少,高职院校应该充分发挥这些课程的教育价值,使其与专业课程内容的联系,以便更好凸显专业核心特色,促进学生专业技能提升 [6]。例如,公共体育课可以根据不同类别的专业,不同职业体能素质需求、岗位工作特点配备相应体育课程内容,如土木工程专业以户外操作型为主,可以设置攀岩、户外拓展、定向运动、散打、体适能等。
最后,建立科学评价机制。高职院校可以根据两者融合效果,分别设定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其中,定性指标主要从师生课堂表现、日常教学和学习、校内外教学资源等进行评价;定量指标需要综合考虑融合后学生获取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数量、质量、学生技能成长满意度等进行评定。同时,根据动态指标变化适时调整融合方案,以便更好地提升高职院校职业育人水平和质量。
参考文献:
[1] 母昌柏. 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研究[J]. 科教导刊(中旬刊),2019(08).
[2] 刘玉华. 1+X证书制度下高职护理专业教学标准与职业资格融合研究[J]. 新课程研究,2020(12):29-30+45.
[3] 陈琦鹂,李长春. 高等职业院校1+X证书制度实施策略研究——以国有企业举办院校为例[C]. 荆楚学术,2020(01).
[4] 李秀,陈蕾,陈宏伟. 1+X证书制度下试点专业“课证融通”课程建设[J]. 山西建筑,2020(16).
[5] 戴春平,刘小园. 高职课程标准与技能证书等级标准对接模式构建——基于1+X证书制度的视角[J].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04):35-39.
[6] 潘海生,李阳. 职业教育1+X证书的外在表征与本质解构——基于15份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文本分析[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06):5-12.
(责任编辑:胡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