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璐
摘要:本文利用恩格尔系数和人均收入水平反映西部地区居民生活水平,然后比较西部地区和全国居民的全年人均消费支出,了解西部地区消费水平处于全国什么位置。最后结合全文的分析及其实际情况,对于西部地区居民消费水平进行总结和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消费水平 恩格尔系数西部地区
一、引言
我国的西部地区包含:四川、贵州、云南、重庆、西藏、新疆、内蒙古、广西、陕西、甘肃、青海、宁夏12个城市,由于西部地区各个城市横跨的纬度大,其地域差异也很大,其总面积大约有681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面积的72%,虽然西部地区占有的面积多,但是人口占比只有全国的28%。西部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非常好,远离沿海地区,身居内陆,淡水资源十分丰富。西部地区地势以盆地和高原为主,其中更有“三原四盆”这一说法。
自从改革开放来,全国经济迅速增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85元到2016年53980元,增加了近140倍,总的来讲,我国经济水平经过惊人的提升后,居民的消费水平也应该得到了提升。果然,1978年居民全年人均消费的184元到2015年居民全年人均消费的21118元,增加了近112倍。虽然各地的西部地区的消费水平从整体来看有了较大的增加,但是由于西部地区各城市在人口,地理位置,风俗习惯等存在差异,还有各地在西部大开发后经济变化的不同,导致各地的消费水平,消费方式也会不同。
二、文献综述
在此之前,我国学者也研究过我国西部地区的综合消费水平,只是研究的比较少。更多的是对全国的消费水平进行研究。
佟孟华[1]收集了1998年的辽宁省的15个城市的恩格尔系数、人均收入、人均消费支出,耐用品拥有量等6个指标的数据,采用权重乘法分解法对辽宁省15个城市综合评价其消费水平。其中用熵技术分析来确认相关指标所提供与决策有关的信息量的大小的部分。比较、分析、解释了这个15个城市消费水平间的差异与优势。
王传仕[2],山东大学消费经济研究所的学者,采用统计年鉴2000年的数据,选取的指标也是消费的8大类指标,全国城市消费作为研究对象,横向纵向对比得出我国中西部地区消费对比沿海地区要低些,消费的中心也不一样,沿海地区收入高对于消费更加倾向享受型,对于医疗保险也更加重视,特别是广东省的医疗保险占比极高。
张科然[3](2005)则是对我国城镇居民生活消费水平进行实证分析,结合我国居民生活消费的实际情况分析恩格尔系数是否能够衡量我国居民生活水平,作者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居民食用的食物类别进行详细分析,得出虽然东部地区的恩格尔系数大于与中西部地区,但是东部地区居民食品更加精致,反映出居民的生活消费水平只依靠恩格尔系数是不行的。
2009年许馨文等[4]发表的西部地区居民消费水平及结构研究,采用1999年到2005年7年间西部地区消费水平数据,直接利用因子分析的方法总结出西部地区12个省份的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都存在很大的差异。
其他还有李洋[5]构造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计量模型,通过回归模型来探找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的一些文献。
三、描述分析
(一)西部地区居民生活水平
众所周知,食物对于人类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在我们能够果腹之后,我们才将所赚取的收入用于其他的消费,居民的生活才会发生改变。也因此国际上评判一个地区的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的指标是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表明了一个地区的居民在食物上面花费的是总费用的多少。恩格尔系数=该地区食品支出/该地区总支出*100%。对于恩格尔系数进行统计一般来讲,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作为一个地区来说恩格尔系数较高,则表明该地区较穷。反之,则表明该地区较富裕。由前人研究可知,反映居民的生活水平只依靠恩格尔系数是比较片面的,因此在描述西部居民生活水平,还结合了西部地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进行分析。
分析:相对西部地区其他城市来讲重庆、四川的恩格尔系数和其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排名是有差距的,重庆,四川这两个城市在食品上的花费较高,恩格尔系数较大,其中有一部分原因是重慶、四川的风俗习惯造成,毕竟川渝两地的人们喜爱美食。总的来讲西部地区食品支出总额占消费支出总额比例较低,人民的生活水平相对较好。
(二)基于全国的消费水平描述西部地区消费水平
随着改革以来,国内的各项经济体制进行了深入的改革,地区之间的发展就越发的不平衡了,西部地区的发展一直落后于东部地区,东西部地区的收入水平也逐渐拉大。直到20世纪末,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西部地区经济才开始迅猛地增长,但是从图二来看,西部地区全年人均消费水平除内蒙古地区外都是低于全国全年人均消费水平。图二中清晰显示出北京,上海、浙江等这些东部地区的全年人均水平高于西部地区。特别是上海、北京两个城市的全年人均消费几乎是西部地区(除开内蒙古)的两倍,是内蒙古地区全年人均消费的1.6倍。但是同时西部地区相较其他城市的全年人均消费水平相差还是不大的。
(三)西部地区居民消费结构现状
消费结构是指居民在消费生活中所耗费的各种消费对象的比例关系及协调程度。通常,我们使用消费结构及其变化来衡量居民的生活水平,并且居民消费的类型,消费的重心都可以由它反映出来。目前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已经有了10余年,西部地区经济得到大幅度增长,居民手中可支配收入也增多了,基本的生存资料得到保障后,居民在其他方面的消费就会增加,因此居民消费的类型便会发生变化,居民消费也产生了新的变化和特征。
从图三清晰看出,西部地区居民消费支出在食品支出、居住支出、交通和通信支出、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占比大,除开食品支出,居民居住支出占消费支出比例最大,并且这西部地区两项支出占消费总额的百分比已经超过45%;西部地区居民在教育文化娱乐投入的消费额也较大,除开西藏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占比只有5%,其他每个城市的占比都高于10%,这个一方面说明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温饱已经解决,消费的类型正在发生转移,需要精神文化来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另一方面结合实际发现,居民在孩子教育投入大量资金,各种补习班费用支出较大;交通和通信支出占比也超过了10%。但是在医疗保险、衣着支出、家庭设备与服务支出较低,说明居民在更换及使用家庭耐用电器的频率较低,衣着的更换频率也较少,同时在医疗保险这一块不重视,特别是西藏、宁夏这两个城市在医疗保险费用的支出占比极小低至3%。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结论
本文首先利用恩格尔系数这一指标分析出西部地区居民生活水平整体是相对偏高的,但是看西部地区全年人均消费出内蒙古超过2万元,其他的城市均是小于2万元,甚至人全年人均消费最低的广西只有16321.1元。其全年人均消费对比全国全年人均消费,则是除内蒙古外其全年人均消费低于全国平均全年人均消费,对比东部地区则其消费水平基本只有东部地区居民消费的一半;另一方面研究西部地区的消费的结构现状,西部地区居民人均在物质需求类的消费占全年人均消费近一半,最为突出的城市便是西藏,其物质类需求已经高达63%,但是全年用于教育,医疗保险的费用极低。
(二)政策建议
通过对西部地区消费水平分析和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几点政策建议:
增加居民的收入,特别是要提高西藏地区居民的收入水平。影响正消费水平的因素很多但是直接直观的就是收入,西部地区居民在医疗保险支出,教育水平支出这么低,在衣,住,食的占比如此高,主要还是居民收入低,在压缩精神消费支出,提高西部地区居民收入一直是我国政府关注的焦点。提高居民收入主要从以下几点考虑:①切实保证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同时“一带一路”战略也是基于中西部开放开放,也得确保落实。②提供居民更多的就业机会,鼓励创新创业。③从根本上提高居民收入需要向西部地区引入人才,增加西部地区居民整体的文化素质。
加快完善西部地区的社会保障制度,使居民敢于消费。中国居民有个最大的爱好就是爱储蓄,即使收入高,但是由于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完善,居民不敢过多的消费。若社会的保障制度更加完善,居民有了“安全感”,才愿意更多的消费。
对于东西部地域消费水平的差距应该尽力缩小,如上述分析的东部地区的全年人均消费是西部地区的2倍,国家一直重视西部地区的开放,并且在西部开发以来,西部的经济也在迅猛发展,但是两个地区消费水平的差距仍然很大。
参考文献:
[1]佟孟华,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综合评价及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1999(5):60-62
[2]王传仕.恩格尔系数变化和居民消费水平的衡量[J].山东大学学报,2003.33.02
[3]张科然,我國城镇居民生活消费水平的实证研究[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5.28(1):74-77
[4]许馨文,薛永鹏:西部地区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及结构研究[J].中国物价,2009,09
[5]李洋,我国城镇消费模型的计量经济模型分析[J].商业时代,2014
[6]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出版社
[7]殷玲,我国居民消费行为的实证分析[J].商业研究,2004,20: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