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北朝时期,北齐墓志繁多,为研究当时的书法艺术提供了丰富资料。基于此,在了解北齐墓志产生背景的同时,从书体分类、书法审美和书法杂糅三个层面揭示了北齐墓志书法艺术特征,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关键词:北齐;墓志;书法艺术特征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6-398
引言:作为书法艺术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墓志起源最早可以追溯至战国,由于分布广泛,遗迹较多,成为了书法艺术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书法临习和参考的重要范本。在各朝代的墓志中,北齐墓志相对完整、精美,数量繁琐,可以成为研究北齐书法艺术的重要资料,为推动当今书法艺术的研究与发展做出贡献。
一、北齐墓志背景概述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尽管各国多采取薄葬,社会形成了转碑为墓志的风气,促使大量丰富墓志铭刻产生。而邺城作为东魏与北齐都城,对墓葬文化进行了继承和创新,从过去长方形墓碑转变为方形墓志,甚至衍生出墓志盖,促使大量北齐墓志产生[1]。从现有资料来看,北朝出土的116方墓志中,北齐墓志多达69方,与北齐当时是政治、经济和文化强国有关,也与北齐墓志集中在邺城西南墓区有关。自后赵时期开始,邺城佛教活动盛行,佛经誊写等活动开展促进了北齐书法艺术发展。在社会、官方等各方作用下,北齐书家云集,如赵彦深、张景仁、姚元标等都是北齐书法名家,铭刻书迹中也留下了释仙等书家姓名[2]。而北齐墓志样式拥有固定的铭文格式,延续至清代乃至现代,已经成为国家墓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北齐墓志书法艺术特征
(一)书体分类特征
北齐处于中国书法史繁荣发展的时代,书法体势上继承了汉代隶书,下启隋唐楷书,处于由隶书向楷书过渡的关键时期。由于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众多书体在南北朝时期并存,北齐墓志书法也包含多种书体,体势类型与所处朝代整体面貌吻合。而从总体上来看,主要可以划分为楷书、隶书和楷隶杂糅体。从北齐墓志楷体书来看,由于脱胎于隶书,经过王羲之等人的变制,当时上流社会墓志依然从上隶书,但楷书数量也逐渐增加。目前出土的《谷武妃墓志》、《李子叔墓志》等都属于楷书,其中不乏皇家贵族墓志。由此可知,北齐社会当时通行楷书。隶书作为正体,也常见与墓志,占据铭石体主流地位,如《赫连迁墓志》、《韩华墓志》等都使用隶书。在尊崇隶书,推行楷书的背景下,楷隶糅杂书体得以出现,如《孤独誉墓志》、《元叉妻胡氏墓志》等,使北齐墓志书法颇具特点。
(二)书法审美特征
从审美上来看,不同书体的北齐墓志在审美取向上存在一定差异。楷书墓志大致可以划分为宽博方整、瘦硬峻秀等不同风格,如《谷武妃墓志》就属于宽博方整的代表,如图1所示,结字主要采取横势,按照横平竖直形态布局,给人以平沓感受。《李子叔墓志》则追求飘逸、险峻,在结体上相对收敛,继承了唐代欧阳询等书法大家的风格,形貌颇具美感。但也存在如《房广渊墓志》这一类书法纤细委婉的墓志,依靠外延笔画突显张力,带有绵里藏针的感受。另外,《李祖勋墓志》等在书法上追求天真朴拙,折笔用圆转代替,几乎不存在竖勾,能够使字形最大限度保留,给人以憨态可掬的感受。
隶书墓志在审美上更追求庄重严肃,沿袭了魏晋时期方直书法风貌。如图2所示,《韩华墓志》中撇、横等笔画带有“折刀头”的形态,给人以峻整感受,无论是结字还是笔画上都缺少变化。出现这种审美,主要是由于西晋灭亡后古体篆隶仅由书家相传,代表正宗。北齐建国后,甚至下达法令在全国推行通用标准,使得隶书变化较少。此外,当时也存在追求俊逸、流丽的隶书。如《姚洪姿墓志》就继承了汉代隶书代表作《礼器碑》的风格,字迹清秀、雅致,给人以肃穆、超然的感受。在结字上,能够保持收合有度,点画拥有一定张力,带来纤细且具有韧性的感受。
从审美上来看,相较于隶书,楷书墓志显然更加多元。分析原因可知,不同于隶书拥有通用标准,楷书临习范本较少,仅依靠效仿等途径传授技法。从东魏开始复兴隶书,也对北齐楷书审美带来了影响。在北朝后期,官方在书法审美上推崇的铭石书就带有“平划宽结”的楷书和隶书结合风貌,使得许多楷书墓志带有隶意,形成了平正方整的形态。
(三)书法杂糅特征
在南北朝时期,尽管南北分治,但南北书派却在艺术领域形成的交流与互补关系,共同推动了书法艺术的發展。从当时书法遗迹来看,形成了隶楷交替变换风格,促使书体复杂多样,并非是由于地理位置差异引发的差别,而是行书笔意融合结果。大量楷隶杂糅作品的产生,促使墓志书法也呈现出杂糅特征。如长横加入波磔,同时点画为楷书,就属于杂糅书体的一种,同时带有隶书风格和楷书特征,能够突出展现字体美。其次,也存在同一长波横起笔为楷书,收笔为隶书的杂糅书体,实现了不同书法的技法融合。如回峰隆起的写法,形成了蚕头、雁尾,起笔为“侧刀头”样式。利用隶书取横势,结体平正不欹斜,也属于杂糅体的一种,一改楷书字势,利用隶书平正字势突显隶书特点,体现方整平正的风格。出现这些字体,都是由于楷书与隶书相互影响,促使字的框架、形态发生了变化,重心在中间或偏下位置,显得十分朴拙。从隶书和楷书历史来看,前者源于战国,经历多个朝代已经衍生出繁琐的字体,给文字交流带来了困难。而楷书兴起时间较晚,在民间流行开来,经过打磨后从凌人态势逐渐变为平缓,能够与隶书技法相互融合,增强字势适应性。在复古潮流下,最终促使杂糅体产生,并且在邺城流行开来。
结论:通过研究北齐墓志书法艺术特征可以发现,不同书体面貌形成拥有复杂的原因,不仅受到了书法艺术的催化,也受到了社会、文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在当代书法艺术发展过程中,在继承各种书法艺术风貌的同时,也需要演绎现代书法艺术审美演变规律,从而推动书法艺术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建栋.北齐徐显秀墓志识读[J].吕梁学院学报,2020,10(06):1-3.
[2]容轩.北齐长孙彦墓志[J].书法,2020(04):140-153.
姓名 冯丰运(1991年12月-),男,河南新郑人,汉族,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美术学书法。
郑州大学书法学院 河南郑州 4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