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油田持续稳产技术研究与实践

2021-09-10 07:22景越
油气·石油与天然气科学 2021年5期
关键词:稳产油层主力

摘要:老油田进入开发中后期,油田稳产只有在深入分析油藏开发状况、地质特征、水驱特征以及剩余油分布的基础上,真正找到造成油井长停低效的根源所在,针对问题对症下药,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手段实施挖潜,才能切实有效的改善油井生产现状,达到油田增产增效的最终目的。

主题词:油田开发中后期  剩余油分布   水驱特征

1.概况

海南油田地理上位于辽东湾中北部,辽宁省大洼县西南21公里处,由陆滩和海滩组成。构造上整体为一断鼻构造,构造复杂;储层物性中等,为中孔中低渗储层,且非均质性较为严重,平均孔隙度为24%,渗透率为101×10-3μm2。开发主力油层为东营组三段,油藏埋深2035-2360,具有含油气井段长、油层多、单层薄的特点。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地处环保区域,高效产能接替措施受到严格限制

海南油田地处省级环保缓冲区内,近年来由于环保政策限制,自2016年后未规模部署新井,同时侧钻大修等大型进攻性措施也受到严格限制,油田稳产只能依靠老井挖潜。

2.2  上产措施结构单一,筛选难度大,效果变差

目前主力上产措施为调补层,近年来年调补层措施井次占比80%、措施产量占比94%。经过多年开发,目前d3段主力层动用程度已高达82%,调补层措施工作量逐渐萎缩且效果变差,近年来d3段主力油层调补层措施单井年平均增油仅235吨。

2.3  储层非均质性严重,水驱动用程度差异大

由于储油层呈条带状及透镜状发育,注入水首先向阻力小的高渗区突进,因此处于水下分支河道相沉积的油砂体见效快,见水快,而位于侧向上的低渗区,见效不明显。纵向上与注水井连通较好的高渗油层首先见效,水淹水窜较快,其它层水驱相对较差。

通过统计区块近年来吸水剖面资料,注水井总吸水层厚度占射开厚度的78.1%,其中主力吸水层厚度仅占射开厚度的38%,可是吸水量却占总吸水量的68%。说明在油井射开油层中仍有21.9%的低渗油层没有动用,动用油层中仍然有62%的中低渗层未完全发挥潜力。

2.4  注水开发中后期,水窜水淹严重

海南油田目前已进入注水开发中后期,纵向上和平面上的矛盾状况日趋严重,致使大部分油井水淹,部分油井水驱不受效。目前开井的69口油井中有39口井含水大于90%,井数占比56.5%,其中海南1块13口,海南3块26口。

3.稳产技术研究与实践

2.1  低阻油气水层识别技术

建立非主力层多参数电性图版,开展低阻油气水层识别与挖潜。针对d3段主力层动用高、剩余油层潜力差的情况,开展d2段非主力层二次评价挖潜工作。绘制电阻率-时差交汇图版、气测录井图版,重新确定油气水层识别标准。

结合电性图版、测井、录井、井史等资料,针对d2Ⅳ11单砂体开展精细描述,在海南1块构造高部位优选8口井实施气层、水层、干层挖潜,措施成功率100%,初期日产油高峰期达到51.9吨,阶段累计增油20029吨。

2.2  低渗储层压裂改造技术

系统评价低产井地质及开发特征,开展储层压裂改造。

2018年以来,系统的对海南油田低产井地质及开发特征进行深入分析论证,在储层物性差、能量保持好、采出程度低的区域优选潜力井实施压裂改造。

同时针对海南油田地质特征,优化配方体系与施工参数,保证了压裂效果:一是针对大井斜导致的避水厚度不够,优选压裂井段;二是在携砂液中混入纤维,提高砂拱稳定性,防止压裂砂返吐;三是设计采用多级加砂压裂工艺,提高支撑剂铺置效率和裂缝导流能力。

共实施4井次,初期高峰期日增油26.8吨,阶段累增油6910吨。

2.3  多元化精细注水技术

一是实施转注、复注、故障井修复等措施完善注采井网。共实施转注2井次、大修恢复长停井2井次,增加注水180m3/d,年累计增加注水22546m3,增加水驱储量5×104t。二是持续推进细分注水,完善注采层位对应关系,提高水驱动用程度。实施细分注水3井次、层段重组4井次、智能分注2井次,单井分层数由2.5层增加至2.7层,层间纵向矛盾得到有效控制。三是利用酸化解堵技术降低注水压力,保证主力区域能量补充。共实施多氢酸解堵6井次,平均单井降压4.5MPa、日增加注水量180方,实施后对应油井日增液15.8t、日增油3.2t,注水主力区域能量得到有效补充。四是强化注采井组动态跟踪,开展多元化注水调整工作。根据各井组不同水驱特点,实施脉冲注水、周期注水、轮替注水、点对点注水等多元化注水调整方式。通过以上工作有效开展,近年来年平均水驱增油保持在1200吨以上,自然递减得到有效控制,水驱产量自然递减由18.7%下降至目前的15.5%左右。

3.结论和建议

(1)油田产量的提升,源于正确的地质认识与创新的配套技术的应用。近几年通过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手段实施挖潜,海南油田产量稳步提升,综合递减大幅下降,连续三年实现了综合负递减开发。

(2)老油田进入开发中后期,油田稳产只有在深入分析油藏开发状况、地质特征、水驱特征以及剩余油分布的基础上,真正找到造成油井长停低效的根源所在,针对问题对症下药,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手段实施挖潜,才能切实有效的改善油井生产现状,达到油田增产增效的最终目的。

參考文献:

[1] 杜振惠,郭新军.注水开发油田延长稳产期技术及应用 [J]. 国外油田工程. 2004(02).

[2] 乔良,南小东.长8开发特征研究及稳产技术应用效果 [J]. 石油化工应用. 2011(06).

[3] 宁海川.杏北油田稳产参数确定及稳产趋势分析 [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03(02).

[4]朱旭,杨建梁。何旭东.油田注水开发方式研究[J]. 化学工程与装备. 2019(12).

[5]李晨毓,赵海林等.复杂断块深部调驱技术研究与应用[J].石油钻采工艺.2013(05).

作者简介:景越,男,1980年6月出生于辽宁省盘锦市,满族,工程师,2007年毕业于大庆石油学院石油工程学院,目前在辽河油田金海采油厂采油作业三区任地质工艺室主任。

中油辽河油田公司  辽宁  盘锦  124010

猜你喜欢
稳产油层主力
国审小麦新品种华麦10号选育报告
一周主力资金净流入额前20名个股
湄窖现有主力产品
聚合物驱剩余油油层挖潜措施研究
锦45块老区边部潜力再评价及配套挖潜技术研究
细品日本海自主力战舰
小麦新品种西农822丰产、稳产性及适应性分析
“低阻油层”存在的特征、形成机理及判别
“低阻油层”存在的特征、形成机理及判别
小麦高产稳产栽培技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