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ve me Five,辉煌过往
十亿诺粉在路上
“我是克里斯托弗·诺兰,一个典型的英国人,像我的前辈希区柯克那样,不仅是一个导演,也是一个拥有奇想能力的人。”这是诺兰对自己的评价。他被斯皮尔伯格称为“好莱坞最后一个电影作者”,被认为是唯一一个能拿着主流资本,干的却是独立实验影片的事儿的导演。他一共拍出10部电影长片,8部入围IMDb 250,在全球号称有十亿“诺粉”,是世界导演界的“顶级流量”,在国内更是有个非常有拉风的名号“宇一导”。太多人爱他,因为他成全了某种“造梦”的艺術,但也有人对他不屑一顾,毕竟他是所有炙手可热的好莱坞“TOP级大导”里实绩最差的一个。
或许是这个剑走偏锋的天才不随波逐流,但不可否认,诺兰是少有的能在大制作中将商业性和艺术性做到平衡的导演之一。他的电影作品都围绕哲学社会学的概念、探索人类的道德、时间与记忆理念,使用精心设计的元素、时空变化、唯我论、非线性叙事、视觉语言和叙事元素,这一切构成他独有的“时间魔法”。有人曾戏称:“如果诺兰给你好好讲故事,那就代表他输了。”如果把他的每一部电影都看作是一场魔术的话,人们从一个看似普通的情节作为起点,中间被各种视觉奇观和叙事奇观震惊到的惊人反转,还有最后真正揭示谜底时的错愕与回味。这是诺兰电影的魅力,惊心又动魄。
回顾克里斯托弗·诺兰的发迹史,一项最重要的指标就是IMDb的评分——IMDb Top 250佳片榜,作为全球最具公信力和权威性的榜单,其收录了大多数影迷最认可的佳片。导演能有作品上榜,无疑是至高的荣誉。在《信条》之前,诺兰8部影片都曾榜上有名,成功超越了史蒂文·斯皮尔伯格、马丁·斯科塞斯、斯坦利·库布里克,以及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成为在榜影片数量最多的导演,也是IMDb影史导演榜第一人。此法同样适用于中国影迷群体,在我们熟知的豆瓣Top250中,诺兰有7部入选,平均分高达8.7。诺兰粉曾经放出过豪言:只要诺兰活得够久,IMDb及豆瓣Top 250都是他的作品。
Attention!脚下有坑
▍入坑作品:《信条》
诺兰作品IMDb创新低
在IMDb榜单中,诺兰作品排名最高的是2008年的《蝙蝠侠:黑暗骑士》,在空降之时曾短暂坐过IMDb的“头把交椅”,其近三年来都稳定在第4位;最低分是《敦刻尔克》的7.8分,从刚上榜的8.6分第30名到如今已被IMDb Top 250淘汰,其命运经历了断崖式急速下降。虽然《敦刻尔克》在奥斯卡上获得8项提名,其本人也首次有了角逐“最佳导演”的机会,不过,受到学院派认可是一回事,在大众中“封神”又是另一回事,在普通影迷心中,《敦刻尔克》并没有以往作品那么有娱乐性、趣味性、观赏性,甚至被视为退步。即便如此,你也不能对着这样一部商业口碑双丰收的影片下定义为“搞砸了”,它充其量只是对观众不那么“友好”。诺兰的封神道路似乎一直一往无前所向披靡,直到他创作出命运一般扭曲的“信条”。
《信条》遭遇了诺兰近十五年以来最严重的口碑滑铁卢。中美两大诺吹大本营达成了一项“英雄所见略同”的新成就:豆瓣7.6、IMDB7.6。一言以蔽之,这是十五年诺兰口碑最差作品。而在商业上的表现,《信条》也不尽如人意,全片成本约2亿,是诺兰制作成本最高的原创作品,疫情期间宣传不易,宣发费用可能会陡升至3亿美元,也就是说,《信条》必须赚到5亿美元以上才能达到收支平衡。而在专业票房统计网站Boxofficemojo上,《信条》全球票房为3.535亿美元,“亏本”相当明显。
下沉市场观众“定生死”
如今复盘诺兰为何“搞砸了”,用情商高的说法是:高高在上俯瞰众生,情商低的表达便是:过于卖弄,大可不必。在《信条》的宣传中,诺兰先是给自己挖个坑,“这部电影值得反复观看。”或许人们只当是他呈现优秀作品时的骄傲,没有去想另一种解读——它确实需要你一而再再而三地观影琢磨,才能勉强理清基本剧情。有道是,电影可以做得像谜语,但电影的目的不应该是解谜,发生在角色身上的故事,应该有激发情感的力量,而不仅仅是完成谜语步骤的工具。诺兰的“砸锅”,恰恰是没有摆清位置,更没有明白观众需要的到底是什么。《信条》显示出核爆级烧脑的高难度,需要有一刷二刷三刷的时间以及能力成本,而即便有空闲时间反复“跳坑”,你也需要在各种反复的物理概念与专业词汇间找寻一条基本的逻辑线索,所以有人戏称:看《信条》感觉像是在解一道五元四次方程式。对于普通观众来说,难度系数可想而知:IMDb网友抱怨纷纷,而向来是诺粉大本营的豆瓣也好不到哪里去,“看睡着了”成为众口一词的呼声,甚至还有人怒而一星:看电影是来找乐趣,不是来找虐的,加之疫情影响,这种烧脑的剧情与观众的情绪显然存在鸿沟。
《信条》在中国上映时恰逢《盗梦空间》重映,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在新片初期的热潮退去后,《信条》的第二周票房甚至打不过上映10年的《盗梦空间》。同为诺兰的影片,后者比前者明显优势在于:《盗梦空间》前一小时是一本说明书,用了大量的笔墨进行铺垫和解释盗梦的原理、机制以及注意事项,随后才开启真正的盗梦行动,而这种打着“高概念”的商业科幻大片,就是应该有服务大众的意识。反观《信条》,诺兰将海量信息、原理、伏笔等烧脑元素,直接在行进的故事中,用一种反直觉的方式,极为快速而密集地呈现出来:时间逆行、钳形行动、祖父悖论、熵增熵减,各种烧脑概念反复横跳,直到观众彻底懵逼。回过神来,脑海中唯一的印象,或许只有1米9的女主角的逆天大长腿,电影到底讲了些什么,没多少人说得清。
Wait and see,前路漫长
给你自由“过了火”
中国古语道过犹不及,这在诺兰身上得到了充分的认证,虽然多头叙事一直是诺大神的电影特点,但是流畅的讲故事让人回味同样也是电影艺术。所谓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越是拥有强大资源的人,越要注意“知识的诅咒”这一深坑。或许我们可以从旁观者的角度,给心处五维空间的诺大神一个忠告:当你掌握的知识越多,说给不掌握这些知识的人听时,一定要耐心地加上最浅显易懂的解释,戒骄戒躁,方得始终。
2亿美金投资的《信条》成为诺兰成名以来第一部亏损的电影。要知道,诺兰是当今好莱坞中零星掌握电影“最终剪辑权”的导演之一,就连他的偶像兼老乡,功成名就的雷德利·斯科特都不曾享有这一特权。不过现在的华纳影业,估计很想给诺兰点一首张信哲的老歌:“是我给你自由过了火。”而对于《信条》票房不满意直接影响了华纳的未来决策:取消旗下17部电影窗口期,直接上架流媒体。这无疑是资本为向来主张胶片电影的诺兰亮起的一盏巨大红灯,消息一出,与华纳长期深度合作的诺兰立即通过《好莱坞报道者》言辞激烈的表示:这是电影工业的噩梦,HBO Max是最烂流媒体!骂归骂,作归作,未来将何去何从,或许是暂时没有新片计划的克里斯托弗·诺兰停下脚步,正式思考人生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