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课教学中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2021-09-10 19:03曹静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温度计动手科学

曹静

教师在开展小学科学教学时,要特别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确保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提升其科学素养。有效提升学生动手能力是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目标之一,教师需对其充分重视。

一、转变传统教学理念

小学科学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教师首先要认真深入学习现代新课程标准,并对教学理念及时更新,确保自身具有较好的专业素养。还需不断优化师生关系,确保教师能够和学生展开有效互动交流,明确学生的具体需求,进而使教学与学生的兴趣爱好有效结合,以确保学生能够高效参与学习活动,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完善课前准备工作

要想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首先就要完善教学准备工作,合理营造实践操作环境。例如进行倾听声音的实验教学,在教学活动之前,要针对实验操作流程为学生设置锣、皮筋、水槽尺子、小鼓以及系好绳子的小球等物品,才能确保实验活动顺利进行。与此同时,在实验开展之前,学生也需完善相关准备,强化小组交流互动,对实验材料进行严格检查。在具体实验教学开始前,教师还需和学生进行有效沟通交流,深入讨论分析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确保准备工作充分、完善,以保证学生能够高效开展实验探究。

三、合理规范操作过程

通常,,学生对各类动手操作实验的兴趣相对浓厚,但是其自控能力普遍较弱,在参与实验操作时,无法对自身行为有效加以约束,无法做到严格遵守课堂纪律,进而会使科学探究活动陷入混乱。例如在使用温度计时,部分学生会直接把温度计放入热水中,还有部分学生直接将温度计放入口中,这些错误行为会对实验秩序造成不利影响,甚至导致出现安全事故。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时,需科学制定教学要求,以确保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有效规范和约束,使之在实验操作中能够有效接受教师指导,进而实现动手操作能力的有效提升。

四、联系学生现实生活

小学生对外界事物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但其认知体系和思维理念具有很大局限性,对于概念性较强和抽象性的内容,缺乏兴趣,无法在课堂上长期集中注意力。因此教师需让自己的教学活动有效结合学生的兴趣,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使之在学习新知识时,能够尽快消除陌生感,进而有效提升接受度,确保高效参与实践活动,对动手能力进行科学锻炼。例如,当教学内容与动物有关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出教室,在户外环境中观察各种小动物,分析不同动物的具体特征。学生在具体观察与分析时,不仅能够强化实践能力,还可以培养良好的科学课学习习惯,实现知识范围的有效拓展,对科学知识了解得更为充分。

五、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在小学科学教学动手操作实践环节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可以提升学生自学能力,有效培养其动手能力。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教学内容合理进行分组,确保学生能够参与小组讨论,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使其更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获取光和热时,可组织学生开展分组实验。为学生准备黑色蜡光纸、黑色纸、粉色纸、白色纸,还要准备温度计以及对折锡箔纸制作的纸袋,以便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时,能够进一步探究物体颜色,检验其对吸热情况的影响。最后,学生还需利用折线图的方式呈現实验数据。学生在具体参与实验时,需严格遵循实验要求并进行有效分工,以强化整体实验能力,实现动手能力的全面提升,并进一步激发他们探究科学知识的兴趣。

总之,教师在开展小学科学教学时,要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完善课前准备工作,合理规范操作过程,联系学生现实生活,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行科学有效的培养。确保学生高效参与教学活动,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整体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温度计动手科学
我也来动手
动手吧,把水“洗”干净!
点击科学
动手画一画
科学大爆炸
动手演示找错因
科学拔牙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