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间谍案发生后的新闻报道研究

2021-09-10 07:22白喜龙
西部学刊 2021年4期
关键词:新闻报道

摘要:1937年1月发生的郑州间谍案,引起了当时中国各地媒体的关注,河南当地报刊从外交和民族的角度出发,对该案进行了报道和评论。上海《申报》以更加专业的姿态对郑州间谍案进行连续报道,并表达了对日本间谍行为和中国政府外交软弱的不满。上海时事新闻刊行社出版的《日本在华侦探网》则站在政府的角度,认为该案的发生本身就表明了政府抗日的决心。各方媒体观点虽然不同,却都激发了中国人民抗日的情绪。

关键词:郑州间谍案;新闻报道;中日外交

中图分类号:K264;G21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916(2021)04-0124-03

一、郑州日本特务的来历和郑州间谍案的破获经过

自从东北四省①失陷,冀东察北亦变作敌人的属地,甚至华北各省也变作日本的练兵场。因此,日人便认为中国的抗战防线,已移到黄河沿岸,同时认为郑州是平汉、陇海铁路交通中枢,也就是中国将来抗日战争中的重要地点。所以,1936年夏天,华北日本驻屯军司令部派军人志贺秀一、山口勇南、田中教夫数人,密赴河南郑州担任谍报工作。他们到郑州后,在当地日本领事馆的帮助下,租得大同路通商巷9号的百华银楼后院,以假名开设一个“文化研究所”,同時秘密成立特务机关,进行收买汉奸及刺探军情的工作。

他们所雇佣的汉奸为赵龙田(号禹门),据赵某被捕后的供词,他是山东琛县人,曾毕业于天津警官学校,历任军职及警察所长,1936年9月由名为张津的介绍,被雇于日人,赴陕西调查军政情形。其实他不止到陕西,他还领得日人的路费,亲自到黄河沿岸及陇海铁路沿线做侦探工作。

自1936年夏天日人志贺等到郑州后,河南第一区行政专员公署和郑州公安局,即加以严密监视。及至1936年冬的“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汉奸赵龙田从西安逃奔回郑州(赵某在西安曾被捕获,后在“西安事变”中乘机逃脱)之后,“文化研究所”便受到中国警探的监视和包围。1937年1月4日晚上,山口勇男与赵龙田两人发觉危险,拟潜逃,密赴天津,但当他们从后墙跳出时,就被警探捕获了。两人被解送专署。受审后,第二天早上,专署和公安局又派专员警兵等赶至通商巷9号,将挂名“文化研究所”的特务机关包围。当时屋内日人志贺田中二人开始抵抗,将证物文件全数烧毁,但见大势已去,终于束手就逮,所有证物文件一并被带回专署看管。经详细审讯后,山口等三人于6日下午被日领事馆引渡过去,16日安然搭车离郑去北平。汉奸赵龙田则因通敌卖国罪大恶极,于1月28日晨(恰为“一·二八”沪战纪念日)在郑州被枪决。

二、河南当地报刊对郑州间谍案的报道

日人在郑州从事间谍活动被破获后,河南当地的报刊对该案进行了报道。1937年1月22日,《新中华报》进行了简单报道,在“日人在郑密设机关案”为题的一条消息中,从外交的角度进行报道,提到“外部(外交部,下同——引者)正整理一切证据,企图暴动案之全部证据,及文件业均汇于外部,目前正在整理中,据由关系方面探悉,外部一俟整理工作完竣后,即将根据证件,向日方提出严重抗议云。”[1]

作为当时河南省政府官方喉舌的《河南民报》,也从外交角度对该案进行了报道,在1月26日题为“郑州日阴谋案,外部昨向日提交严重抗议,川越晋京消息尚无所闻”的消息中,提到“日浪人山口等三人在我郑州雇用汉奸,秘设机构勾结匪类企图暴动一案,经将全部证据及文件汇呈外部以整理后,对全案经过均已明了。茲据外交界(消)息,我外部业已根据已由有之证件,于二十五日正式向日方照会,提出严重抗议矣。”[2]而中国政府的外交抗议也遭到了日本方面的压力,“日机屡次飞青岛并在济任意降落,经我外部两次向日方抗议,乃日机上周又飞往青岛。”中国政府对日军的挑衅行为作出严重抗议之后,在最后又提及日本大使川越“有于我三中全会来京之消息”,但对于这个消息,中日双方都没有确切消息。《河南民报》重点报道了中日因为该案而产生的外交冲突,中方抗议而日方施压,最后双方似乎要进行正式的外交会谈。

相比于《河南民报》的外交报道和模糊的态度,《民族阵线》这份小刊则指出了中日由来已久的民族矛盾,在一篇题为“民族幸甚——郑州破获日人秘密特务机关”的社评中,以异常兴奋而愤慨的语气报道该案,“茲有一最堪注意之消息,愿告慰于全国之读者,即日在郑州通商巷九号所私设之秘密特务机关汉奸,于本月七日被我专员公署查抄,主犯日人志贺,田中,山口及汉奸赵龙田等,均经捕获,并搜出秘密文件甚多,全都皆经危害我国家民族之阴谋诡计,其重要者,如:(一)策动河南省黄河以北各县独立,利用╳╳╳为自治区官,(二)勾结土匪民团,供给枪弹,使之暴动,(三)编印反动口号,造谣煽惑民众,(四)搜集中国军事秘密文件地图等,实行图谋工作,(五)组织特务无线电班,以妨害或窥收中国方面之电讯。”该刊认为该案“诚为民族复兴运动之暗礁,应抱定一网打尽之决心,为民族除奸,民族目前之最大工作,莫过于此。”[3]认为这会扰乱地方治安,请求政府“非立予法办,不足以弥后患”,同时号召国内同胞“严密侦查汉奸及日人之行动”。《民族阵线》带有强烈的民族主义立场来对该事件进行报道,在当时也代表着大多数中国知识分子的立场。

三、《申报》对郑州间谍案的报道

《申报》作为当时一份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报纸,对郑州间谍案给予了很大的关注。在破获日本间谍机构的第二天,《申报》就对该案进行了报道。之后,又对该案的处理进行相关报道,1月6日报道被捕日人被引渡“六日郑日领佐佐木,偕六日自京飞郑之特派书记官,向专署道歉,请求引渡,阮专员允日领回”[4]。之后又陆续进行了报道,1月10日报道了“郑州日特务机关重要阴谋文件,一部已经专署整理,外部要求法办各浪人”[5]。中国外交部向日本领事馆提出抗议,日本特务机关与匪徒刘桂堂部进行勾结,公布其阴谋文件。“日驻郑特务机关密谋危害我国案,专员公署发表一份文件,利用土匪暴动与汉奸调查”[5]。后来,日本为了给中国政府施加压力,竟派出飞机在中国领土随意飞降。中国政府以强硬态度应对,“郑案证据文件,外部正整理中,即将向日方提严重抗议”。“郑州事件外部提书面抗议,对日机任意飞降亦决再向之交涉”[6]从1月4日郑州间谍案被破获,到1月28日汉奸赵龙田被枪决,《申报》在24天里几乎每天都有该案的相关报道,可见该报对该案的重视。

除了对郑州间谍案件的相关报道之外,《申报》也披露了日本特务机关情报的原文件内容。设立专栏“日驻郑特务机关,密谋危害我国案”进行连续刊登,主要内容“有刺探巩县兵工厂之证据,送达处驻军司令部巩县兵工厂调查……(调查内容从略);破坏豫北之计划,去年八月五日称豫北自治区长官吴百诺致函郑州日本领事馆,请求援助以十万元扩充自治军,又以十万元收买巩县兵工厂。据说军队方面,将用山口先生所设特殊无线电信班,以妨害或窃收中国方面电报。此外尚有从烬余中取出之该特务机关开发文簿,尤足为种种阴谋之佐证,亦详记于后。”[7]这些原文件内容的披露,体现了《申报》严谨认真的报道态度,也让人们更真切得体会到日本人对中国的渗透和野心。

《申报》对于郑州间谍案的态度,也可以从相关报道中看出,在“由破获日驻郑特务机关为害我国阴谋案说起”的社论中写道,“看了此项文件,敌人之阴谋,真足使我们‘心警胆寒’,然而所破获者只此案而已。”“友邦人来我国,如入无人之室,公开的大演习,尚且可以一无顾忌,为所欲为,阴谋的侦查,更属不可纠诘的了。而被我国破获的,却只驻郑特务机关一处。”“照各国法律,提到间谍,有死无赦的。但在我国,情势就两样了。我以为,这不仅有关于国防,而也不能不说是一种耻辱!”[8]这些言論不仅表达了对日本侵略中国行径的愤懑,还有对国民政府外交软弱的不满。从郑州间谍案的发生,到与日本的外交交涉,最后仅仅是处决了汉奸赵龙田之后便没有音信了,不能不使如此关注此事件的《申报》失望。在题为“特区市民会电请严惩郑案汉奸,通令各省市县政府严加防范,向日提出严重抗议切实制止”的报道,最后写道:“此次郑州事件,蛛丝马迹,尤足暴露其侵略野心,窃念既以武力实行威胁,又复怂恿浪人,潜伏腹地,密谋破坏,其吞灭我国之欲望不止,应请迅予转呈中央通令各省市政府严加防范,以遏乱萌,并饬外交部提出严重抗议,切实制止,至参加阴谋汉奸,应处以极刑,以昭炯戒,不胜恳祷之至。”[9]表达了希望国民政府对日更加强硬的态度。

四、《日本在华侦探网》对郑州间谍案的态度

1937年6月2日,上海的时事新闻刊行社出版了一本图书,名为《日本在华侦探网》。其中,第八部分为郑州间谍案。在时隔三个多月之后出版的这本图书,似乎是针对郑州间谍案而出版。其中的内容不仅有郑州间谍案的发生和处理,还有一些作者想要表达的东西。文中认为郑州日本特务机关被破获,意义是异常重大的。“第一,这证明我政府已有抗日的决心,毫不客气将日本对我的阴谋暴露给世界人们都知道;第二,郑州特务机关的破获,把日本对华阴谋尽情暴露,使每一个中国人都知道国家民族的危险,提高警戒心,以加倍的抗战精神,帮助政府共谋国家民族之自由独立。”[10]书中提到的郑州特务机关被破获,证明了中国政府已经有了抗日的决心,并且政府想借助这个事件来激发全国的抗战精神。这个观点应该说是更加的合理,“七七事变”发生后,也确实证明了国民政府的抗日决心。在对该案的叙述最后也提及“这一次郑州日特务机关之被破获,中国官厅竟毫不客气将日本军事间谍拘留审讯,并要求立即驱逐出境,这样强硬的行动,恐怕这是第一次吧。总之,一方面固然大快人心,另一方面却可以表示出政府已经有了抗敌的决心。”[10]

文中也简单提及了外交交涉的成就太小,“破案后,专署立即向日本领事馆提出口头抗议,接着我们外交部也向日本大使馆提出正式书面抗议。但是结果怎样呢?最先是日领事对该案表示歉意,但‘不愿表示任何意见’,其次,驻津日军部表示‘希望就地解决’,也一样‘不愿表示任何意见’。待正式抗议提出之后,这案件便如石沉大海,一点反响也听不到了。”[10]

虽然文中有对政府外交的不满,但更多地是对之后政府行为的期望,“日本借这样的特务机关以战胜帝俄,占领东北四省,侵进华北内地,现在,他竟想进攻黄河以南,向郑州,开封,汉口等地秘密发展。其目的是作日军的前哨任务,探查军情地势,扰乱后方,以接应日军南下,一举而亡我全中国。幸我政府及早发觉破获,给敌方一个警告和打击。但此外,华北、华中和华南的一切日人秘密黑爪的活动,都应及早清除消灭的必要了!”[10]在书中其他部分介绍了日本在华侦探网的建立,间谍网之组织及其工作,间谍活动之形形色色,密布中国各地之“黑爪”、桃色的女间谍、日本指挥下的白俄间谍、松室少将的秘密情报、山西特务机关的活动纲领等,另外还配有日本在华侦探网的简略地图,以提醒政府和民众。

总结

郑州间谍案引起了中国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河南当地的报刊从外交和民族的角度出发,对该案进行了报道和评论。《申报》则对该案给予了更为深切的关注,当该案草草结尾之后,也表现出对中国政府外交软弱的不满。《日本在华侦探网》则是站在政府的立场上思考问题,认为该案本身表现出政府的抗日决心。各方媒体的报道虽然观点不一,但都表达了对日本间谍行径的愤懑,在舆论上激发了国人的抗日情绪。

注 释:

①民国时期东北划为四省:辽宁、吉林、黑龙江、热河。

参考文献:

[1]日人在郑密设机关案[N].新中华报,1937-01-22.

[2]郑州日阴谋案,外部昨向日提交严重抗议,川越晋京消息尚无所闻[N].河南民报,1937-01-26.

[3]民族幸甚——郑州破获日人秘密特务机关[J].民族阵线,1937(2).

[4]日浪人在郑企图暴动,密设机关勾结匪类卖毒,派警往捕竟敢持枪抵御[N].申报,1937-01-06.

[5]郑州事件日希望就地解决,不欲经过外交程序,已派参谋赴豫谒商[N].申报,1937-01-13.

[6]郑案抗议,外部考虑中[N].申报,1937-01-15.

[7]驻郑特务日机关,密谋危害我国案[N].申报,1937-01-09.

[8]由破获日驻郑特务机关为害我国阴谋案说起[N].申报,1937-01-23.

[9]特区市民会电请严惩郑案汉奸,通令各省市县政府严加防范,向日提出严重抗议切实制止[N].申报,1937-01-16.

[10]张师石.日本在华侦探网[M].上海:时事新闻刊行社,1937.

作者简介:白喜龙(1995—),男,汉族,河南偃师人,单位为郑州大学历史学院,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

(责任编辑:董惠安)

猜你喜欢
新闻报道
“她时代”新闻报道中的“时代精神”呈现
论新闻报道中的流行语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新媒体不当新闻报道的影响
论广播新闻报道角度的选择
如何做好时政新闻报道
新闻报道在舆论引导中的作用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新闻报道隐性失实的四种表现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