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玉新
摘 要:受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很多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并没有将传统文化知识融入教学中,这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而在现今的教育体系中,思想政治教育占据着不可取代的地位,成为传承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主要途径。本文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探究小初高思想政治一体化的教学策略,希望可以推动小初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
关键词:思想政治 小初高 一体化教学 传统文化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1.05.027
一、小初高思想政治教学中缺失传统文化的表现
近年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工作逐步推进,但是在部分高中、初中以及小学中,并没有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受应试教育思想影响较大,多按照教学大纲来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对于传统文化的应用较少。在新《课标》的引导下,教师还需发挥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将其有效地融入小初高的思想政治教学中,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进行培养。但是整体来看,在小初高思想政治教学中存在传统文化缺失的情况,具体表现在:首先,缺少社会责任感,诚信意识差;其次,不自信,就业能力差;再次,价值取向不正确;最后,集体意识淡薄。这对于学生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例如,王华(化名)是一名高中生,生活在一个离异的单亲家庭中,从小就酷爱音乐,并且擅长唱歌,因而选择了音乐专业。但是入学不久,就暴露出很多问题,在校园中就浓妆艳抹,公然违反学校规定,受到了教师和学校的多次劝告。在课堂中此学生也不遵守课堂纪律,与教师发生争执。在班主任的耐心劝说下,依然认识不到自身的缺点,依然我行我素。
实例分析:王华因父母离异,是在奶奶身边长大的,但是奶奶的精力有限,没有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这就导致王华养成了叛逆的性格,对其后续的发展会造成较大的影响。
传统文化中优秀的思想和精神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觀和世界观有较大的意义,可以有效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和思想。
二、在思想政治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策略
1.坚持自信教育
民族自信源于文化自信,小初高的大部分教师已经意识到传统文化对于思想政治教学的重要作用,并且有很多教师纷纷付诸实践,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不管是小学思想政治教育,还是初中和高中的思想政治教学,都有关于民族自信知识的内容。而传统文化是民族在发展过程中,逐步积累下的智慧结晶,是民族进步和富强的体现,以传统文化为引导进行民族自信教育具有较大的意义。著名学者张岱年曾指出:“只有深入了解了传统文化,才能具有民族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各个阶段的教师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合理的应用传统文化,对于提高学生的民族自信有较大的意义。如教师可以抗日战争中的历史故事作为引导,通过合适的方式展现给小初高的学生,增加学生的民族自信心,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为民族富强而努力。
2.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知识,强化学生理解
思想政治知识与传统文化本就具有密切的联系,各个阶段的教材中都融入了传统文化的内容,尤其是新课程改革以后,教育部门对于传统文化的弘扬越发的重视,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更是得到了增加,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知识,将其与思想政治知识进行有效结合,丰富知识的内容,强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做传统文化的传承人。
例如,在初中思想政治《人生当自强》一课中,就蕴含着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教师可从“民族自强”“个人自强”入手,将传统文化知识渗透其中,对传统文化进行延伸,一方面可以丰富教材内容,另一方面也能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加深学生对国家和民族意义的理解。
参考文献:
[1] 王玉祥《中国传统文化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青年时代》2017年第24期。
[2] 李昕《统筹推进大中小学一体化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中国高等教育》2019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