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小红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趣味化元素,符合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对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创设生活化场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组织探究活动三个方面分析小学数学趣味化教学方法。
一、创设生活化场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彻底改变传统教学中灌输知识的做法,因为这样的教学方式只会引起学生反感,阻碍了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提升。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要在课堂中引入趣味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趣味元素的引入,需要教师创设生活化场景配合,在生活事物的融入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生活场景,融入趣味元素,引导学生在生活场景中学习数学知识,促进数学教学活动顺利开展。例如在教学《认识钟表》内容时,教师在教学一开始就提出趣味问题:“刚刚的上课铃声大概响了多久?”这个趣味问题的提出能够引导学生分析钟表的秒、分、时。之后接着提问:“在铃声响起的这段时间我们能做什么?”这个问题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学生指出上课铃声大概响了半分钟,在半分钟时间里可以背诵一首诗,还可以折出一朵小花儿等。从学生的回答中不难看出,他们是经过思考后给出的答案,这也证明在生活中学生对时间单位并不陌生。只有个别学生给出的答案不合理,他认为半分钟自己可以从班级走到图书馆,有的学生立即反驳说这是不可能的事情。趣味问题的引入使课堂氛围非常活跃,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进入本课内容的学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课堂教学效率明显提升。
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注重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同等重要。要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数学教师还要将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引入课堂,以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团队的力量解决数学问题,在团队合作中互帮互助,互相学习彼此的优点,促进学生共同发展。例如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合理安排时间问题时,教师为他们设计了开放场景合理安排时间的活动:健健起床后约15分钟时间可以洗漱完毕,然后烧热水需要8分钟,吃早饭需要13分钟,换衣服需要5分钟,问健健完成这些任务需要的最短时间是多久。由于小学生管理时间意识薄弱,所以他们将上面的所有时间加起来,最后得出最短时间是41分钟。之后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合作分析,看能不能找出其他不同的答案。有合作小组提出在烧开水时健健可以做其他事情,其他小组受到启发开始重新思考分析,最终给出正确答案。在本节合作活动结束后,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是如何规划自己生活的。将课上学习的知识真正用到生活实践中管理时间,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妙用,提高对学习数学知识重要性的认识。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趣味课堂的引入,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中吸收他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受到别人思路的启发,学生参与合作活动的积极性更高,有效改变了传统枯燥的学习过程,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三、组织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深度学习
小学生思考事物以形象思维为主,这使得他们对抽象知识无法很好地理解,而数学学科中包含着很多抽象的知识,这些内容成为学生的学习难点。如果教师无法将抽象知识为学生讲解透彻,学生会对抽象知识逐渐产生畏难心理,甚至出现不想学、不会学的现象。对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引入趣味元素,实现数学教学趣味化,精心设计实践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在学习中顺利地从具象知识过渡到抽象知识。例如在教学《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内容时,如果教师直接教授数学概念,学生会感觉非常枯燥,有的学生在没有理解意义的基础上死记硬背,导致在练习中只要题型稍有变化便无法解答,更无法将其灵活运用到实践中,还存在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概念混淆的情况。因此,教师要积极创新,结合教学内容融入趣味元素,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探究中掌握数学知识。在本节内容开展中,笔者为学生准备了两张相同的长方形卡片,要求学生动手实践,将两张卡片分别剪裁为边长为10cm的正方形与长15cm、宽10cm的长方形。为了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突出教学趣味化,我引入竞争机制,看谁用时最短剪裁最标准,并给予一定奖励。在紧张的竞赛氛围中,学生掌握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概念。这种富有趣味性的实践探索过程,比教师直接灌输知识产生的效果好很多,学生在实践中明确了长方形与正方形边长关系,以及两者的不同点和相同点,从而扎实掌握了本课知识。
总之,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要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兴趣爱好出发,精心设计趣味数学活动,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在活动中高效学习数学知識,扎实掌握数学知识,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