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越
长江干流重庆段全长691公里。其中,三峡库区是全国最大的淡水资源战略储备库,维系全国35%的淡水资源涵养和长江中下游3亿多人饮水安全。建设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是重庆的责任。
3月1日,我国第一部全流域的专门法——长江保护法正式施行,将为我市破解长江生态修复难题,深入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要求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42国考断面水质全部优良
“为长江保护立法,让保护长江制度化和规范化,让保护长江有法可依。”早在2019年3月,全国人大代表、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谢德体就提交了相关建议,呼吁为长江保护立法。
2019年12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对长江保护法草案进行初次审议,谢德体受邀列席。
“在保护长江工作中,重庆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说起长江保护,谢德体毫不掩饰对重庆保护工作的称赞。谢德体说,近几年,重庆在保护长江上做了很多工作,也发挥了积极作用。截至2020年年底,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为优,全市42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首次达到100%,优于国家考核目标4.8个百分点,较2015年上升14.3个百分点。更值得一提的是,我市105个市考断面水质达标比例、消除长江支流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比例、消除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比例,实现了五个100%。
“长江重庆段的出口水质优于入口水质,这就是最好的证明。”谢德体说,从这个角度来看,重庆起到了长江“净化器”的作用。
自从将目光聚焦于长江生态环境保护,谢德体每年都会沿着长江走上一二十次。“开展长江上游生态保育与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重庆具有区位优势和担当能力。”谢德体说,为研究三峡库区如何防治农业面源污染,他带领学生在涪陵区珍溪镇、南沱镇建立了观察实验基地,取得了较好成果。
“重庆的乡镇都建了污水处理厂、垃圾收集站,这对保护长江很重要。”谢德体说,重庆在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方面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效。
谢德体认为,长江保护法的颁布实施,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以保护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为目的,以修复生态环境为目标,对保护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水资源、水生动植物资源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对打击惩罚破坏长江生态环境的行为有法可依,为长江流域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监督推动水污染防治
在长江保护法出台之前,我市在长江保护中做了大量工作。其中,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充分发挥立法和监督作用,为保护长江作出应有的贡献。
2020年,市人大常委会和各区县(自治县)人大常委会采取上下联动的方式,对政府水污染防治工作进行评议。这是2020年市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的重中之重。其间,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了7个调研组,分别由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带队,对38个区县(自治县)人大水污染防治评议工作进行了全覆盖式的调研及指导。
评议中,市人大常委会列出问题清单,提出了包括城镇污水管网建设管理短板明显、污水处理运维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工作体制机制有待完善等六大类近30个具体问题。
今年3月底,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了市政府关于《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对重庆市人民政府水污染防治工作的评议意见》研究处理情况的报告。会上,市政府明确表示,计划用5年时间开展老旧管网病害治理,按轻重缓急、分流域成片推进治理工作,确保“治理一片、见效一片”。
此前,市人大常委会还作出了关于加强广阳岛片区规划管理的决定、制定了《重庆市湿地保护条例》《重庆市河长制条例》、修订了《重庆市水污染防治条例》,助推我市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今年,市人大常委会和相关区县(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将上下联动对政府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开展评议,将进一步推动我市的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加快推进地方配套立法
要更好地落实长江保护法,必须完善地方立法。
市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推进涉及长江保护的地方立法,及时修改和废止与上位法不适应、不一致、不协调的规定,并在乡村振兴促进条例、渔业法实施办法、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等立法修法中,做好地方立法制度设计。
目前,市人大常委会2021年立法计划已经通过,“关于长江重庆段实施禁捕的决定”被列入预备项目。
“我们将加快推进长江禁捕决定的立法进程。”该负责人说,市人大常委会将加快立法工作步伐,目前已重点对娱乐性游钓、禁止买卖和食用非法渔获物等问题作了认真研究,下一步将针对部门职责、禁捕范围、处罚措施等问题进行深入调研论证。
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嘉陵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联防联控的决定,也被列入了市人大常委会2021年立法计划的预备项目。這也是川渝人大协同立法的重要内容,两省市人大相关专门委员会将针对联防联控、生态补偿等重点难点问题,联动开展立法调研。
“在乡村振兴促进条例、渔业法实施办法、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等立法修法过程中,将对标长江保护法明确的新制度、新精神,推动我市进一步做好长江保护工作。”市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