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婕
老實说,当前的成稿与我的构想存在不小的偏差。
我的构想源于一位老观众的评论。那位老观众说,在过去的很长时间里,他都把电竞比赛的荣誉与为国出征联系在一起,直到英雄联盟,他才开始有了职业的概念。用了十年时间,英雄联盟使这一概念深入人心,让人相信能够依靠比赛获得收入,并且是足够多、足够稳定的收入。不同于举国体制的竞技体育,这是全然市场的力量,而它如何做到,那就是建立起全球赛事体系。
那个构想便是讲述整个赛事体系的建立过程,却意外发现了更有趣的事情,或者说是趋势。
Lumos应该算是英雄联盟赛事的早期观众,会自称为“老骨头”。他本来就是关注电竞的人,换句话说,那个时候,电竞的影响范围只限于那些电竞爱好者。可英雄联盟很快就显现出其不同,相较于当时的电竞项目,它有着更低的理解门槛。专注于穿越火线的林翊能很容易地理解比赛,从来没有接触过大型游戏的文文也能轻松上手。
或许,从一开始,英雄联盟就是注定要走不同的路。
接下来的几年,英雄联盟可以说是中国高校内最受欢迎的游戏,在手游还未异军突起之前,大概不用加上“之一”。即使自己不玩,即使身边的室友和相识的同学都不玩,也会无意间在教室外的走廊上听见“撸啊撸”。何况,那几年也是社交媒体迅速发展的几年,无论是新浪微博,还是微信朋友圈,总会看到“LOL”,可能看过并不放在心上,但终究避无可避。
阿云、CC和善宇就是避不开它的人。当他们开始看英雄联盟的比赛,会和早已在此的观众一样,聚焦输赢。洛伊丝和小冬则是看过并不放在心上的人,有了契机才把它放在心上。她们清楚自己想要看什么,正是因为有她们想要看到的东西,她们才会选择英雄联盟的比赛,而不是其他。所谓的其他,不仅是其他的电竞项目,还指其他的娱乐活动,比如网络小说、影视综艺等等。
接受采访的八个人,年龄不一,身份各异,经历迥然,除了他们都与英雄联盟产生联系,我很难找到他们的明显共性。恰恰由于他们没有共性,说明这里有着越来越多的人,带来越来越多的情绪,也就会有更多的矛盾与冲突。
通过这八个人,通过他们经历的矛盾与冲突,能够发现逐渐清晰的趋势。从第三方赛事的式微到官方赛事的崛起,再到现在主客场与联盟化,这是电竞的发展趋势。值得注意的是,公认2018年是极为重要的一年,电竞从未产生如此大的声量,但会发现这样的声量并不是依托于亚运会,而是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本身。除了电竞的发展趋势,还有另外一种趋势,全华班也好,嗑CP也罢,其实都是一些社会环境变化的映射。
我会说,英雄联盟也存在不小的偏差,离开了以往电竞的确定角度,走出了流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