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比
当城市扩张得越来越大,摩天大楼的“身高攀比”日趋激烈化,留给看似没有太多经济作用的绿色公园的面积就变得越来越少,但都市人对于公园、绿植的渴望一刻都没有停止过,在这样的矛盾之下,口袋公园破土而生。
口袋公园也称袖珍公园,指规模较小的城市开放空间,常呈斑块状散落或隐藏在城市结构中。第一家口袋公园诞生在1967年的纽约,随着我国的城市发展越来越快,如今也有了口袋公园,它们的出现为都市人提供了“小而精、小而美”的公共活动空间,提升了城市生活幸福感,成为各地城市建设的新风尚。
口袋公园并不一定在刻意规划出的某块土地上,上海新华路的口袋公园前身就是一个违建被拆的小面馆,这个长22米、宽仅4米左右的狭长空间被改造成一个充满了无限可能的花园、展廊。
口袋公园所处的新华路上,梧桐树和洋房是主角。设计公司为公园打造了一个稍显低调,具有互动性的入口,让公园有了一丝神秘感。进入口袋公园内,曲径通幽,改造前是一米多高的杂草,改造后是快齐腰的鼠尾草、满天星、矮蒲苇、粉黛乱子草等鲜花绿植,弯弯曲曲的小路似乎没有尽头。
口袋公园两侧的鏡面是主角,无限反射让花园变大,也时刻记录着植物的变化。据设计公司介绍,在城市里设置镜面反射还可以起到警示作用,减少犯罪行为产生。部分镜面则可以翻转,用作信息、视觉艺术展示,让整个口袋公园摇身一变为展览空间。
在老住宅密集的上海永嘉路,上海风味的生活氛围十分浓郁,但可以休闲玩耍的公共空间却很欠缺。在拆除部分违章建筑后,一小块720平方米的空地被规划成小广场形式的口袋公园。
整个广场稍稍抬高了0.5米,以增强它的存在感。鲜艳的绿色钢柱、原木色的座椅组成长方形的长廊,方便人们乘凉、就坐。长廊围出的空地是孩子们活动的天堂,几个旱式喷泉为空地增添了丰富性。由于离马路的距离不远,且是开放式的布局,永嘉路口袋广场也很适合作为小市集的举办场地,面积虽小,但潜力无限大。
与其他口袋公园相比,南头古城植物楼更像是一个拥有迷你口袋公园的住宅楼。这栋建于20世纪80年代的住宅楼因为露台上的绿植而在一众居民楼里极为醒目,也在混凝土组成的一片灰色里跳跃出生机。在深圳南头古城的大规模改造中,这栋楼变得更加现代化。
住宅楼下部的弧形玻璃将面向道路的一层空间包裹起来,通透又增添了互动性,室内与室外的距离大大缩短。二楼、三楼则没有被改造,设计师“无设计”,全部交给植物来自由发挥。两层楼都被植物覆盖,成为空中的森林秘境。
深湾街心公园是一个以健康为主题的公园,同时又有不少与水相关的趣味装置。虽然处在密集的城市中心,但仍尽可能地激发起人们对自然的关注,它是“自然语言在高密度都市核心区的表达”。
公园内有一套雨水生态循环装置,标志性的风车可以把风能转换为动力,让蓄积的雨水从10米高处飞流直下,景象壮观,经常吸引小朋友前来玩耍。就连公园里路灯投影的灯光都是水波纹状,草坪仿佛也在流淌。整个区域的边边角角都精心打磨过,防止小朋友受伤。
对于爱运动的成年人,深湾街心公园也为此提供了很多场地。清水混凝土的滑板场既方便运动,也给散步带来不同的体验。在这里即使什么都不做,只是坐着也很惬意。
东山少爷南广场社区公园是利用场地本来的结构进行的改造,添加了更多的多元属性,让这里成为附近居民的第二个“客厅”,也展示着广州东山地域文化。
依托树木的位置,公园里增加了很多有趣的曲线,空间的流动感增强,整体视觉效果大为提升。这种曲线同时也有人际关系的疏离感,人们可以相依而坐,也可以保持一定距离,对社交恐惧人群很友好。
茂密的树冠是这座小公园天生的优势,光线穿透树叶之间,留下时刻不同的风景。与别的设计不同,这里的草坪被抬高,被捧到人们眼前,让平时容易被忽略的植物终于和人类有了眼神交流。
禾兴路和东升路是嘉兴市区的两条交通要道,就在两条路交叉口的西南角,有一处荒废的绿地。这块绿地两边临界,另外两边则是某小区的围墙,久而久之形成了一个卫生死角,市民不愿进入,一到夏天,蚊虫密集,几个石凳上更是长起了青苔。
经过几个月的施工建设,这里变身成一处精美的口袋公园:地面上是蓝色胶粘石的铺装,搭配鼠尾草、八仙花、翠芦莉等紫色系的花境植物,石凳也进行了改造。更重要的是,这个空间开放后,市民甚至可以从这里“超近道”转弯。环境变好了,来这里休闲的市民多了起来,它俨然成了喧闹市区里一处难得的静谧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