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雕艺术同其他雕塑艺术一样,是伴随着人类的产生而诞生的,只是一开始是一种不自觉的行为,直到人们有了审美,木雕才真正成为一门艺术。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就出现不少木雕工艺品,尽管现在看来这些木雕非常粗糙和简陋,但却是人类将智慧运用于木材加工的创举。
中国的木雕艺术起源于新石器時期,距今7 000多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已出现木雕鱼。这种木雕鱼是河姆渡特殊的地域和生活环境造就的艺术作品,它以写实的形式呈现,在当时出土的文物中具有极强的代表性。
商周时代木雕工艺已经被纳入国家管理的范围。这一时期遗留下来的木雕多为礼器,装饰方面有施漆、镶嵌和雕花等多种技法。
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工具的使用、炼钢技术的成功为雕刻工具初步完善创造了必要条件,同时为木雕工艺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这一时期,漆工艺的流行促使木雕工艺在装饰范围、表现形式、雕刻技艺等方面不断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特别是伴随着漆工艺发展而产生的立体圆雕,标志着春秋战国时期木雕工艺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
到了秦汉时期,在承袭春秋战国时期工艺发展的基础上,木雕工艺又有了较大的发展和提高,雕刻、绘画技术均趋向成熟。这一时期的彩雕艺术将古代木雕工艺推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我国彩雕在战国楚木俑上已显示出绘画与雕刻的结合,湖南长沙马王堆和湖北云梦出土的汉代彩雕木俑在雕刻、彩绘方面则更进一步,刻绘均十分精致。
唐宋时期,木雕工艺日趋完美。两宋时的木雕已采用组织细密的木材为载体进行制作,这就有利于木雕作品的传世。我国的一些庙宇里至今还保存有宋代的木雕作品。
元代由于海外贸易的急速发展,木材种类有所增加,许多由海外进口的硬质木材使木雕工艺得到长足的发展。
明清时期,木雕艺术的主题是美化生活,格调轻松,器形宜人。它们以各种形制不同、工艺不同的木雕小摆设和实用器具的形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建筑、家具和日常用品等领域得到广泛使用。这一时期涌现出大量有史可考的名家、艺人及作品,掀起了古代木雕艺术的又一个高潮。
清末至民国年间,政府腐败、国力衰退,再加上外来侵略,导致民不聊生,艺人名家也只能沦为匠人勉强糊口度日。木雕艺术在这一时期逐渐衰落,甚至一度沉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民间工艺得到保护及挖掘,木雕也重新焕发生机,涌现出一批名家大师。他们的作品工艺精湛、立意高远,体现了木雕艺术家立足传统、锐意创新的精神风貌。
木雕艺术在中国分布广泛,由于各地民俗、文化、取材、工艺的不同,中国木雕呈现出品种繁多、流派纷呈的特点。各大流派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其中,最著名的是东阳木雕、潮州木雕、黄杨木雕、龙眼木雕,它们被后人称为“中国四大木雕”。
此外,我国还有曲阜楷木雕、南京仿古木雕、苏州红木雕、剑川云木雕、上海白木雕、永陵桦木雕、泉州彩木雕等,这些木雕都是因产地、选材或工艺特色而得名。它们有的历史悠久,具有较高的工艺水平和传统特色,培育出一批能工巧匠;有的虽是后起之秀,但木雕技艺十分精湛,造型日臻完美,具有独特的地方色彩。
东阳木雕诞生于“中国木雕之乡”浙江东阳,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民间工艺之一,被誉为“国之瑰宝”,与青田石雕、黄杨木雕并称“浙江三雕”。浙江东阳有着千余年的木雕历史,北京故宫及苏州、杭州等地都有精美的东阳木雕留世。
东阳木雕是以平面浮雕为主的雕刻艺术,其图案优美、结构精巧,设计上借鉴传统的散点透视、鸟瞰式透视等构图方式,讲究布局丰满,散而不松,多而不乱,层次分明,主题突出,具有以小观大的艺术效果,特别适合表现故事性强的内容。此外,因其色泽清淡、格调高雅,保留原木天然纹理色泽,东阳木雕又被称为“白木雕”。
潮州木雕始于唐,盛于宋,是广东潮州地区的传统雕刻艺术之一,它与东阳木雕共同构成中国两大木雕体系。潮州木雕长期广泛地流行于民间,具有典型的“潮色潮味”,是潮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潮州木雕以樟木为主要原料进行雕刻,并在其上髹漆、贴金,达到金碧辉煌的艺术效果。这一流派的通雕技艺最为卓越,在木雕艺术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潮州木雕主要用以装饰建筑、家具和祭祀器具,一般雕刻人物景物、飞禽走兽、花鸟虫鱼。其作品常采用多层镂空的形式,富有立体感,给人以玲珑剔透、典雅富丽的艺术感受。
黄杨木雕是浙江的传统民间雕刻艺术之一,主要流行于温州乐清一带。它以黄杨木作为雕刻材料,利用其木质光洁、纹理细腻、色彩庄重的自然形态进行创作,题材大多为中国民间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如八仙、寿星、关公、弥勒佛、观音等。
黄杨木雕在宋元时期初露端倪,到了明清时期已经相当成熟,以其贴近社会的生动造型和形神兼备的人物刻画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它充分展现了民间工匠的智慧,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多种不同的风格,如明代木雕刀法圆润、简练流畅,清代木雕刀法清澈、光滑圆转,每个时代的黄杨木雕都具有其独特的艺术价值。
龙眼木雕是福建木雕中最具代表性的工艺品,也是中国木雕艺术中独具风格的民族传统工艺品,因其以龙眼木为雕刻材料而得名。其主要产地由福州逐渐发展到莆田、泉州等地。
龙眼木雕在清代已有发展,通过相形度势进行雕刻,以天然逼真取胜。传统产品以人物题材为主,鸟兽花果次之。龙眼木材质坚实、木纹细密,色泽柔和,老的龙眼树干,特别是根部,虬根疤节、姿态万状,是木雕的好材料。利用树根和树身天然疤节雕刻成的作品,不论是利用木材本色,还是染成棕褐色,都显得古朴、稳重、大方、精美。
如今,木雕艺术得到政府和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各地纷纷涌现名家大师,呈现出百花齐放、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象。
罗氏根艺木雕技艺百年来传承三代。1930年左右,罗氏根艺木雕技艺第一代传承人罗永发跟随长辈,步行月余从辽宁营口迁往西丰县,落户柏榆乡云峰屯。
罗永发十六七岁时,在从事木工雕刻手艺的同时,发现柏榆乡老头沟村有个王画匠,王画匠绘画功底深厚,家里几代人从事的都是画家谱、画四大美人、扎纸人纸马的彩绘生意。罗永发利用业余时间帮王画匠放猪、干零活,王画匠则教他一些传统的绘画知识。
1950年后,罗永发和其子罗德福在家传木工雕刻手艺基础上,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形成了自己独创的木雕技法和工艺,在当地具有一定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近年来,第三代传承人罗东在传承家传技艺的同时,学习各家所长,刻苦钻研各大流派艺术精髓,并在承袭中有所创新,使罗氏根艺木雕绽放出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