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马克思主义已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标志性符号,然而,学术界对于“马恩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一直都有各种不同的声音,比如“一致论”“差异论”以及“对立论”等多种不同观点。其中,美国学者诺曼·莱文以其坚定的“马恩对立论”观点名扬海内外,他把恩格斯的著述及其哲学思想命名为“恩格斯主义”,并构建了一个与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相区别的相对独立的理论体系。
【关键词】恩格斯主义;马克思主义;诺曼·莱文;黑格尔;唯物主义
【中图分类号】B0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15-0049-03
尝试去探究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之间的根本性对立,可能会是一个适得其反的过程,因为其产生的问题会比解决的问题更多。但是笼统地将这两位朋友的思想划分整合成为一种思想,也即人们现在所说的“马克思主义”,也是不恰当的。学术界对于“马恩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一直都有各种不同的声音:“伙伴论”“一致论”“差异论”“对立论”。其中,美国专家诺曼·莱文以其坚定不移的“马恩对立论”观点名扬世界。他以价值中立的方法论态度把恩格斯的著述及其哲学思想命名为“恩格斯主义”,并构建了一个与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相区别的相对独立的理论体系。
一、诺曼·莱文的学术经历
诺曼·莱文(Norman Levine)是现当代名扬海内外的美国马克思主义学者。莱文于20世纪50年代考入美国纽约大学,后相继修读了欧洲史、德国史以及美国史等学科。在几年的学习研究之后,莱文于1965年凭借一篇论文获得哲学博士学位,而这篇博士论文是关于19世纪的德国保守派历史学者——吉哈德·里特尔的历史学观念的。
莱文着力于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他在左派的政治性学说中有两个关键性的跃升。他认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哲学思想有不小的分歧,且坚定地以为马克思吸收和沿袭了黑格尔哲学思想的重点理论观点。莱文博士出版发行了四部学术专著来阐释了他的归纳探析:第一部《可悲的骗局:马克思反对恩格斯》,这部论著使得马克思与恩格斯之间的密切联系被割裂开来;第二部《辩证法内部的对话》,证明了辩证法的一系列变革被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毛泽东所接纳;第三部《民主化进程》,探讨了列宁的《国家与革命》以及乔治·卢卡奇的政治哲学思想;以及第四部《马克思方法的黑格尔主义基础》,揭示了黑格尔的哲学思想在马克思早期(1839—1841年)著述中带来的影响和冲击。
诺曼·莱文一心扑在马克思的人类学笔记文本上,就是为了深入研究“本真”的马克思主义。终于,他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并于1975年,他的《悲剧性的骗局:马克思反对恩格斯》问世,该著作对马克思主义与恩格斯主义二者之间的矛盾对立思想进行了全面系统地阐述,引起了国际学界的强烈反响。后来,莱文又开始对马克思与黑格尔之间的连贯性、恩格斯对黑格尔的误解进行探索和剖析,以便挖掘出马克思主义与恩格斯主义之间对立论的根源。诺曼·莱文在自己的学术作品中多次强调,马克思发展自己的哲学观点并没有排斥或疏离黑格尔的观点。反之,马克思恰恰是把跻身于黑格尔的哲学理论宝库并尝试改变或替换黑格尔的思想理论精华作为自己哲学研究和探索的理论基石。所以,研究马克思和恩格斯分别与黑格尔之间的关系问题的过程中,应该同时还原马克思主义与恩格斯主义之间的关系问题,而且这是真正理解二者关系真相的一个最本质的方法。
以这一哲学观点作为基础与导向,莱文同时对马克思主义的“黑格尔化”和“去黑格尔化”进行了考察研究,以对马克思与黑格尔二者之间思想上的联系与区别进行探讨,以及对恩格斯在内的各个西方马克思主义专家对黑格尔及其与马克思的关系进行更深层次地剖析,进而更加强化和论证了“马克思反对恩格斯”的这一学术观点。
二、恩格斯主义的概念
莱文博士的著作《辩证法内部对话》一书的中文版由云南出版社于1997年出版发行,这本著作的关键论述特别是“马恩对立论”观点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界引起了相当大的学术影响和冲击。近几年中,莱文多次受邀到我国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央编译局等科研院所开展学术交流。其新作《不同的路径:马克思主义与恩格斯主义中的黑格尔》已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重点在探析从1836年到1883年马克思逝世这段时间内黑格尔和马克思之间的学术思想关联。这本书是对马克思主义这项事业进行重新塑造的原始阐述。这本论述的第三章中指明了马克思从《逻辑学》中引用的黑格尔主义方法论范围和观点,而马克思对社会经济进行变革所需要的逻辑理论工具正是这些方法论的各个形式。社会科学的阐释原则在马克思这里得到了转换。这篇文章的序言将对马克思主义的重新再次分类进行简单阐述,并指出,马克思提供了主要有关于社会科学方面的新哲学观点。而另一本书《马克思方法的黑格尔主义基础》则重点研究《德谟克里特的自然哲学与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这是马克思于1841年完成的博士论文。
回顾《共产党宣言》的现世,一般都会认为其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人合作完成的作品。但是为何被称为“马克思主义”而非现在所讨论的“恩格斯主义”呢?那是因为除了关键的历史因素之外,人们都会觉得马恩两人在创作时,马克思总是占据主导地位,而恩格斯只是协助马克思完成作品。马克思“时刻都在思考”,而恩格斯只是参与了其中的编撰。另外,相比于恩格斯,马克思接触工人阶级的时间更长、程度更深、范围更广,且因为恩格斯对马克思十分尊重和敬佩,恩格斯也认可马克思对自己的影响作用。
三、恩格斯主义的流转
(一)恩格斯的《國民经济学批判大纲》
恩格斯于1844年1月中旬完成《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在这部著作中指明,作为人类发展基础的,不是政治,不是国家,也不是法律,而是经济。这本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奠基之作,被马克思赋予“天才大纲”的美誉,它直接激发了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的批判性思考、研究和撰写。马克思从对政治经济学“副本”的批判性研究,转向了对政治经济学“原本”的批判性研究,其刺激点和推动点即是恩格斯对国民经济学“原本”的批判性研究。
恩格斯的《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是从“另一条道路”出发而撰写完成的,有力地促进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立场、观点和方法的科学变革。从《资本论》第一卷及其手稿中,可以看到恩格斯“天才大纲”的直接促发作用。
(二)“恩格斯主义”的文本困境
诺曼·莱文力图通过对知识论的还原,使马克思和恩格斯能够彻底摆脱苏联意识形态对他们的束缚,进而得以成为独立的、自主的学术研究对象。這也是莱文最初想要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目的,即扔掉苏联意识形态的有色“政治眼镜”,走出教科书体系,回归最初“学术的”“本真的”马克思。诺曼·莱文的这个观念使得马克思和恩格斯观点的相斥性具有了更强的可能性,于是他便提出了“恩格斯主义”的理论观点,即“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两个相互矛盾的思想流派,第一个称之为马克思主义,第二个称之为恩格斯主义”。
在莱文看来,马克思是以实践概念为基础建立了自己的哲学体系的。人是实践的存在物,而且通过一系列实践使自然界成了人化的自然界。而恩格斯却相悖,他是一个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者。之所以这样论定,是因为他把自在的物质和运动看成是宇宙中的基本力量,忽略了人的前提意义,进而认为人和自然界是由于物质和运动而产生的。所以,莱文把恩格斯看作“第一个修正主义者,第一个把马克思歪曲成为形而上学一元论的人”。他指出,要想更清晰地剖析马恩主义二者的实质性差异,就要求严格拷问恩格斯的理论,而这种“拷问”是去意识形态化的学术拷问。但是他是以黑格尔为中介来实现对恩格斯的学术还原的。他认为恩格斯对黑格尔思想的理解是不专业的,甚至是完全挪用了黑格尔的思想。他还认为恩格斯将黑格尔的辩证方法论转换到自然哲学中仅仅只是一种简单的变形,同时由于恩格斯将意识的辩证法重新书写为自然哲学,因而还导致了黑格尔思想的畸形。
莱文认为,“恩格斯主义”将黑格尔辩证法尤其是其中的存在论观点推翻,取而代之的是自然的物质性。这种取代意味着“黑格尔用来分析意识和精神活动的逻辑范畴,被恩格斯用来分析物质的自然界”。恩格斯为了力证客观规律在社会进步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将被堪称科学化的自然哲学的辩证法引入到了一个与其完全不同的领域,即社会历史领域。故而诺曼·莱文的“恩格斯主义”的基本含义就是用本体化的自然辩证法来使历史决定论线性化。
四、恩格斯主义的限度
总有人发问:“为什么当今世界有马克思主义,却没有所谓的‘恩格斯主义’呢?”研究其原因就会发现,多年来,虽然一直有专家学者试图想要将马克思主义和恩格斯主义分开并找出马恩二者之间的不同,但是从整体上来看,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一体的。但若更深层次究其细微差别,也并非没有,那就是“唯物主义历史观和通过剩余价值揭示资本主义生产的秘密,都应当归功于马克思”,即马克思主义的“两个伟大发现”。但是后来恩格斯又接纳了这两个发现,此后,相比于很多其他的哲学家在两年内的思想差别,马恩两人之间观点的差异便小多了。
也正因为如此,恩格斯在马克思逝世后继续坚持搜集整理了马克思的手稿,并使得《资本论》的后两卷得以成功出版。
除此之外,恩格斯还一直在为维护马克思主义而努力。多年来,他不遗余力地回击那些对马克思的攻击者,并坚持批判那些虚假的“马克思主义者”。同时,恩格斯还曾指出“一个人如果想研究科学问题,首先要学会按照作者写作的原样去阅读自己要加以利用的著作,并且首先不要读出原著中没有的东西”。这为一些有志解释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的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法。
但是在恩格斯之后,有很多人从马克思的论著中读出了原本没有的东西,这样的状况让人深感遗憾和可惜。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所谓“从辩证唯物主义回归到马克思的人本主义”。马克思曾说过一句话:“我不喜欢留下‘一些东西让人去揣测’”,因而他便不是一个“人本主义者”。因为但凡马克思是一个“人本主义者”,他就会自己率先提出来,而且他也不会成为当时“最遭嫉恨和最受诬蔑的人”。
如若辩证唯物主义不用以支撑“人类解放”这个命题,或者说没有了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的支撑,那么就将只是也只能是一些空谈而已。“现存的阶级斗争被换上了拙劣的报刊作家的空话”,这是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提出过的,与李卜克拉西曾论述的观点不谋而合,即“说漂亮话在这里是不适宜的。卡尔·马克思最讨厌空话。他的不朽功绩就在于,他把无产阶级、劳动人民的党从空话下面解放出来,并给了党一个坚实的牢固的科学基础”,而这样的科学基础毋庸置疑就是辩证唯物主义。
也许世界上会浮现这样一个景象:许多年之后,社会会需要一种类似于“马克思主义”的“恩格斯主义”。而这种“恩格斯主义”最本质的关键点就是,不能解读出马克思和恩格斯原著中所没有的东西,就像目前人们不能从马克思的著作中解读出它本没有的东西一样。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2]麦克莱伦.卡尔·马克思传[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美)诺曼·莱文,张亮.从“西方马克思主义”到西方“马克思学”——诺曼·莱文教授访谈录[J].南京大学学报,2006,(06).
[5](美)诺曼·莱文.辩证法内部对话[M].张翼星,黄振定等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
[6](美)诺曼·莱文.不同的路径:马克思主义与恩格斯主义中的黑格尔[M].臧峰宇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7]汪远.论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颠倒问题[D].南京大学,2014.
作者简介:
牟朋文,女,汉族,湖南张家界人,哲学硕士,长沙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外国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