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海浪
大家一定会这样想,像爱因斯坦这样对人类做出了如此巨大贡献的奇才,他小时候肯定很聪明。
然而,你想错了,恰恰相反,少年爱因斯坦的脑子并不灵光,而且迟钝。他幼年时的智力表现并不出众。他3岁时还不会讲话,急得父母请医生上门,都以为他得了什么病。小学老师对他的评语是:“智力迟钝,说话也说不清楚,成不了材”。在德国读中学时教导主任说他:“干什么都一样,反正一事无成”。考大学时,数学和物理考得很出色,但语文和生物不及格,他不得不补习一年。他在大学时不是老师最喜欢的学生,以致毕业后许多同学都被安排了工作,而他却在两年后才找到工作,成为一名普通的技术员。
然而,在爱因斯坦看似“迟钝”的背后,隐藏着一种可贵的东西:勤奋好学、独立思考、不断探索。3岁那年的一天,他爱好音乐的妈妈在钢琴前弹奏一首贝多芬的奏鸣曲,他就歪着小小的脑袋,靠在后面的门框上,一声不响听得出神。5岁时,父亲给他一只指南针,他就好几天寻思它指南的原因。在中学时,叔叔给了他一本几何书,让他证明勾股定理,他证明出来了。他由此感到思维的力量。从十一二岁开始,他就自学了《大众物理科学丛书》《力与物质》以及欧几里得几何学等读物。16岁那年,爱因斯坦自学了微积分,这时,他忽然产生一个奇想:如果以光速追随一条光线的运动,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况呢?他设想这条光线就像一个空间震荡而停滞不前的磁场。从此,他开始深入研究“相对论”了。
渐渐地,爱因斯坦成为世界上有影响的科学家。一天,他应邀到法国物理学会讲学,居里夫人做他在巴黎的向导。这年暑假,两位科学巨人又在瑞士见面了。有一次他同居里夫人与孩子们在野外游玩,走到一个峰顶上,爱因斯坦突然停了下来,抓住了居里夫人的手臂。居里夫人一惊,爱因斯坦却平静地指着脚下的千仞深谷说:“夫人,我想知道,假如吊索断了,一个升降机坠入深谷,里面的乘客会有什么感觉?”随行的孩子们听后大笑起来,因为爱因斯坦又在说笑了,可居里夫人心里清楚,他并不是說笑,而是在思考他的相对论。
爱因斯坦小时候,别人都以为他笨,连话都说不清楚。但是,他长大之后,不仅说话有条理,而且反应敏捷,语言风趣、形象生动。有一次,一群青年跑来问爱因斯坦:“什么叫相对论?”他立即回答:“当你和一位漂亮姑娘待上两个小时,你以为只有一分钟;可是,当你在一个烧热的电炉上坐一分钟,你却以为过了两个小时。这就是相对论。”
从爱因斯坦的“迟钝”到“聪慧”,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奇才并不是天生的,而是自己艰苦奋斗得来的。
摘自《快乐青春:经典阅读》2020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