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书永
在学校体育教学与训练中有很多的相关因素,可以影响到教学或训练目标的达成,包括教师、学生、教学条件、教学的方法和手段等等,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目标的设定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应用都应该以学生作为出发点和归宿,教学设计也应当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相比普通的高中学生而言,体育高考生与一般的学生体育学习目标不同,当然训练的方式方法也不尽相同,因此要首先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关乎教学目标设置是否合理,教学训练内容选择是否恰当,教学方法是否得当,能否发挥课上学生主体作用的根本要素。
了解学生的另一个层面是从学习动机、运动选材,一般身体素质基础,专项基础,家庭情况,学习状况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的了解,给出一个判断和评价,同时也为制定今后的训练计划做准备,而当前的大多数教师往往会从自己从教多年的经验去简单判断,主观经验占比很大,客观数据占比太少;另一方面,一次性的判断较多,系统性的长期了解较少。
1 目前中学篮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训练理念匮乏
学生在从事篮球专项学习时,对篮球的训练体系和篮球理念缺乏必要的了解,基本上处于被动学习的境况,对于训练是否合理,训练效率如何没有办法去判断,在此阶段教师和教练员的正确引导很关键。
篮球项目是一个集体项目,训练理念更新变化比较快,世界上的顶尖篮球强国的篮球风格也各有差异,相对而言在中学体育教师队伍中,青年教师更容易接受新的训练方法和理念,训练理念的更新主要方法有教师培训交流,通过网络或电视媒体的自学。城市中学的条件和经费要比农村的学校好些,但是一般情况下,教师每年的外出交流和培训的机会相对太少,这对于教师训练理念的完善和更新不利,教师立足于学校现实,对篮球的训练理念和方法的革新能力不足。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篮球训练过程中。往往只负责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去练习学生的基本技术和基础战术,只是为了学生在参加体育加试的时候能够有优异的成绩,而很少会把篮球的整个技战术体系对学生做介绍,导致学生对篮球产生片面的认知,学生也很难将自己的实际情况与整个训练体系相对照。
1.2 篮球核心素养不足
篮球运动项目所包含的素养是多方面的,既有运动选材,也有营养膳食和运动训练,在前两个方面不能够完善的情况下,做好运动训练至关重要。尤其是篮球的核心素养的培养,核心素养应当强调学生的自主发展,强调个人和团队的合作能力和意识的培养,为未来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服务。传统的篮球教学模式则专注于身体素质和技战术能力的培养,因此,传统的篮球教学模式已经跟不上当前社会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1.3 教学方法与手段单一
传统的篮球教学训练过程中,主要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先向学生灌输篮球相关的知识和竞赛与考试规则,在具体的训练课中,主要采用语言法、动作示范法、预防与纠正错误法、直观法、重复练习法等方法进行教学与训练,往往容易忽略学习主题的学生的心理感受。
同样在教学与训练中,传统的教学训练方式往往容易忽略学生兴趣的培养,注重的主要是训练的效率和效果,而学生对篮球的兴趣往往是最能够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也决定学生今后在篮球项目训练和学习中所投入时间和精力的多少,间接决定以后学生的成长高度。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年)》规定精神,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这是在全球信息技术发展背景下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信息化的创新和应用也会带动教育的改革和教育模式的变化,以及教学环境的创新;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形式也必然能够在篮球的训练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1.4 各层级的篮球教学体系不完善,篮球基础不牢固
在《学校体育学》课程和《中学体育与健康教材教法》的课程中,规定了学校体育学的总目标,并通过不同层级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来实现学校体育的总目标。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学校往往注重文化课的学习,不重视体育课程的学习;而且,各级学校对于体育课程没有考核,教師和学生没有学习篮球技术的压力和动力,篮球的教学和学习效果往往不理想。
2 建议
(1)教师应进行教学理念和方法的创新。学校应当对体育教师进行定期培训、考察,在当前信息化时代,应当提升教师对于多媒体和网络工具的使用能力,包括视频的拍摄、剪辑处理能力,从而制作网络教学资源,进而可以创建微课和翻转课堂。
(2)按照学校的实际条件和情况制订教学大纲。学校应当依据自身条件调整教学大纲的安排和设置,合理安排篮球等必修运动项目的教学时间,确保教学的连续性和有效性。
(3)加强各级学校对体育课程的重视。首先,应加强对体育课程年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设计,合理安排篮球教学的设计和内容,从基础到提高的篮球技术体系的教学,打好非体育生的篮球基础;其次,在学校进行体育教师招聘和选拔时,尽量有计划、有选择的招聘和选拔专业性较强的篮球教师进行篮球教学。
(作者单位:河南省长垣县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