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城城 罗艳
[摘要]奇观多半以视觉形式出现,热闹、趣味、娱乐等是奇观的基本元素。作为个体私密的婚恋体验在普遍猎奇的社会环境下也难逃奇观的影响。当今,婚恋问题作为一种社会问题,其在引发人们关注的同时,也成为各大电视节目的关注点。本文以各大婚恋真人秀节目为例,分别从节目类型、角色关系以及欲望消费三方面进行分析,对奇观视野下的婚恋真人秀进行解读。
[关键词]奇观;真人秀;婚恋真人秀;奇观化
一、奇观理论概述
“奇观”一词,其实源于景观理论的延伸。景观是指社会中的一切表象完全成为影响人类日常生活的一种视觉机器,在如今身处的这个商品社会中,我们看到的都是被精心包装和策划过的表象。随着科技和媒介的发达,这些包装过的表象不仅无处不在,而且还变得越来越细致和逼真,甚至成为一种比真实更真实的“超真实”。当代社会景观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够体现对现实社会的再现,但在这种环境下产生的奇观却无法做到对现实生活的完全真实再现。因此,道格拉斯·凯尔纳对“奇观”的定义是“能体现当代社会基本价值,引导个人适应现代生活方式,并将当代社会中的冲突和解决方式戏剧化的媒介文化现象”[1]。20世纪60年代,德波提出“奇观”的概念,并认为其本质是“以影像为中介的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
奇观理论的提出与20世纪60年代西方消费时代的到来有着密切的联系。消费时代不只是单纯地表明物质空前积累的一种状态,更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消费文化的形成。奇观作为一种新的社会文化现象,其本身以大众媒介为基本讨论对象,且多半以视觉形式出现。在大众媒介的影响下,其造成了社会上种种不仅表面热闹有趣而且富有吸引力的特殊现象。在人类文化历史中,奇观仅仅是存在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的一种活动,依赖于空间的区分。当代社会的奇观已经不再像古代社会那样受限于时间和空间,它随时随地都会发生,往往伴随着消费的进行。热闹、趣味、视觉、娱乐等元素被当代社会大众媒介激活,构成了奇观的基本元素。
因为人们消费需求的存在,所以当代社会的各种事物都会被“包装”成“商品”,商品的销售活动也理所当然地被包装得热闹奢华,促使大众进行狂欢和消费。如“圣诞节”和“情人节”,人们对节日的关注和对其形式的刻画已经远远超过了節日原本的文化内涵。如今,人们越来越注重视觉上的体验,于是,我们会看到电视节目以丰富多彩的形式被包装,然后显示光鲜、有趣、热闹的表征。这些看上去很有趣或很热闹的电视节目都是从视觉观感角度来说的,人们在生活中不断刷新对奇观的要求,不断寻找更有趣、更热闹的奇观来代替以往的奇观。这样的行为助推大众媒介产生了一种“奇观文化”。
二、婚恋真人秀的形成原因
奇观常常伴随着媒介出现,媒介就像一座桥梁,连接着大众与奇观。毫无疑问,媒介在人们当今的生活中已经变得无所不在,其不仅对大众的公共生活领域产生了不可避免的影响,而且还进入了个体私密的交往生活中。随着媒介的高度发展,电视娱乐文化自20世纪末走进中国文化圈后,便日益火热。《非诚勿扰》作为我国一档大型电视相亲节目,其自2010年播出后便掀起了我国电视娱乐文化奇观化的高潮。至此,大众被带入一个“超真实”的世界里[2]。在这个“超真实”的世界中,传播技术高度发达,大众传播媒介高度融合。电视媒介创造了绚丽的“景观”,提供了华丽的舞台,播放着刺激的音乐,并制造出一些元素使之相互发生冲突,让大众在这个虚拟世界里眼花缭乱。在人们的无限推崇下,大众生活的真实世界变成了一个新的符号世界,这个世界里充满了被媒体和奇观渲染的痕迹。
进入21世纪之后,社会发展速度极快,物质这一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后,人们产生了更多的需求,开始追求更高水准的生活。与此同时,在离婚率以及单身率高速上升的社会现状下,人们不得不开始重视婚恋问题。据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登记结婚的夫妻仅947.1万对,比上一年减少了63万对,同比下降6%。而2019年也成为近10年来首次结婚夫妻对数低于千万对的一年。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的结婚率其实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一直都呈持续下降趋势。国家统计局和民政部的数据显示,自2013年以来,我国的结婚率就从9.9%开始逐年下降,截至2018年,我国的结婚率下降到7.2%。不仅如此,在结婚率下降的同时,我国的离婚率也在一直上升。为了解决离婚率过高的问题,国家颁布“离婚冷静期”这一新规定,并于2021年1月1日正式实施。许多专家都表示,大城市的人们生活节奏快,经济压力大,更会导致婚恋率的下降,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思想也有了转变。如今,很多年轻人已经不再把婚恋当作一个必需选项,很多人更愿意享受单身时的状态,更喜欢独立生活。婚恋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各大电视的节目负责人在了解人们对感情释放和疏导的需求后,纷纷把视线投向了婚姻情感领域。在媒介的帮助下,婚恋真人秀在社会上掀起一股热潮。
一时间,多种多样的同类型节目纷纷出现。从宏观上来看,电视领域的婚恋真人秀就像是一场真实的狂欢仪式,将婚恋这个主题无限放大,将位于“后台”的婚恋行为搬到了“前台”的荧幕上。本文对奇观视野下婚恋真人秀在节目类型、角色关系以及欲望消费三方面进行解读分析。
三、婚恋真人秀奇观化分析
(一)丰富多元的节目类型,营造视觉盛宴
2018年9月,腾讯视频播出《心动的信号》,该节目是购买了韩国节目Heart Signal的版权后播出的,该节目是一档恋爱社交推理真人秀,其开辟了社交恋爱观察类真人秀的先河。节目以信号小屋中发生的普通人真实恋爱故事为主体,对传统的明星与普通人结合的节目方式进行了创新。节目每期采用固定的明星嘉宾和心理专家作为场外观察员对普通人担任的嘉宾进行观察,推理分析和心动连线。在这一时期的婚恋真人秀节目数量较多,老牌节目《非诚勿扰》依然在婚恋真人秀节目市场中坚挺,明星假想类恋爱真人秀也余温尚存。同时,江苏卫视推出了《中国新相亲》,节目打破了老牌节目《非诚勿扰》的局限,采取家人陪同相亲的形式,打出“父母在,更放心”的口号[3]。不久,东方卫视推出类似的节目《新相亲时代》,也是采取父母陪伴一起相亲的形式。湖南卫视在新兴的观察室形式的浪潮下推出了《女儿们的恋爱》,由父亲和嘉宾们一起在演播厅观看和探讨女儿们的恋爱生活。湖南卫视还推出一档《妻子的浪漫旅行》节目。该节目是一档全新夫妻观察治愈节目,让妻子团踏上浪漫旅行,丈夫团则在观察室里远程观察旅途中的妻子,了解其心声以及生活中的另一面。在这场跨时空对话中,夫妻重新审视彼此关系,治愈婚姻。该节目也通过展现不同的夫妻关系,和观众一同探寻幸福婚姻的密码。
面对观众强烈的娱乐诉求以及竞技挑战的欲望,婚恋真人秀类节目不得不屈服于奇观逻辑。从一开始的老牌服务类婚恋节目到现在花团锦簇的盛景,如普通人社交婚恋真人秀的突起,增加了节目的真实感,提高了观众的参与感;服务类相亲节目打破以前的旧模式,除了以媒人的身份给男女嘉宾牵线搭桥,还将涉及婚恋的现实因素加入其中,让父母和男女嘉宾一起相亲;明星婚恋真人秀也在不断创新,从一开始仅仅为满足人们的观看需求到现在通过合理设定,传递正确的价值观,为人们在婚恋中产生的矛盾提供可靠的解决方法。一方面,多样的节目形态满足了人们视听的多元需求;另一方面,节目中的外景选取、内景设计都表现人们对视觉的极致追求,形成了一场视觉盛宴。此外,人们对娱乐和视觉体验需求的不断提高,也促使各大节目进行创新和改组,节目的游戏、特定主题的内容也越发丰富,且具有戏剧性,吸引人们关注婚恋相关的议题。
(二)狂欢化的角色关系,颠覆现实认知
基于巴赫金狂欢诗学中关于狂欢化的解读,狂欢化是指人们在特定情境中对现实世界社会关系的颠覆,并在颠覆与解构中获得快感,它强调生命的自由和情感的真實[4]。在婚恋真人秀中,无论是明星还是普通人,人们多多少少都会进行角色扮演。虽然节目在很多设计上放大了嘉宾们的自主选择,给予嘉宾更多的自由空间,还将现场的工作人员尽量隐藏起来,但是节目中的任务、相关情节等环节都是设计好的,嘉宾们都要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进行角色扮演,而这一角色便是对现实世界关系的颠覆。如《心动的信号》,该节目以普通人真实恋爱故事为主体,邀请了4位男嘉宾和4位女嘉宾,嘉宾们都是陌生人,来自各行各业,几乎没有交集,也没有私人关系。但在这样完全陌生的情况下,大家要立马入住同一个公寓,并且展开恋爱生活,这样的情景放在现实生活中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颠覆。而对明星类婚恋节目来说,男女明星参加真人秀,展示的是他们荧幕后的一面,即很多时候是明星真性情的展露,这是对观众所熟悉的荧幕形象的颠覆。如《妻子的浪漫旅行》,节目中嘉宾们回归自己生活中夫妻的角色,再现了平凡夫妻间的琐碎日常。婚恋真人秀通过重塑人们的人际关系,让嘉宾们在设定好的情景里经历一次全新的体验,这对嘉宾和观众来说,都是一次对现实认知的颠覆性体验。这种体验在带给观众乐趣的同时,也能引发他们的共鸣。
(三)真实的符号世界,满足情感欲望的消费
在媒介技术的高度发展下,真人秀中所呈现的视觉化盛宴和以真实、情感为导向的内容设置都在营造一个无比真实的符号世界。在这种影像世界中,观众难以对现实世界和符号世界做出判断。婚恋真人秀以情感为导向的定位,结合其多样、有趣的特点,可以让观众在节目中获取现实生活中没有过的体验,又因为其节目记录形式的真实性,使得观众更是无法区分这两个世界。对观众来说,婚恋真人秀是人们情感欲望的具体对象,其可以填充欲望,但只能是替代品[4]。作为欲望的表达,替代品不断对欲望进行阐释以及实现自身的更新。正如婚恋真人秀近几年不断进行突破和创新,在情感越发引人注意的时代,各大节目纷纷推陈出新,在自己构建的现实里,满足观众对情感欲望的消费。
可以说,无奇观不消费,婚恋真人秀将人们私底下议论的婚恋话题和现象放在了电视上,让大众公开讨论。这不仅虚化了现实和电视营造的现实之间的界限,还将人们荧幕背后的情感调动起来,使得荧幕前和荧幕后的情感交汇,形成了情感的高度喷涌。通过观看节目,观众可以满足自己对婚恋的向往亦或是得到对婚恋吐槽的共鸣。这一过程中,观众完成了欲望消费,获得了满足。如《妻子的浪漫旅行》中,观众对节目中霍思燕杜江夫妇、应采儿陈小春夫妇以及谢娜张杰夫妇的夫妻生活的向往;又如《心动的信号》中,大家对素人嘉宾言行不一致的声讨。奇观化是审美趣味外在化的不断演进,也是价值观的物质化呈现。婚恋真人秀中戏剧化与奇观化相伴相生,两者共同体现了消费社会中欲望的狂欢[5]。
四、结语
现代社会对婚恋问题的关注,使得婚恋真人秀的繁荣发展有了良好的土壤。婚恋节目从一开始的定位就具有“奇观”的基本元素,这就使之能够吸引大众的眼球,满足人们猎奇的需求。为了满足观众的需求,节目中不乏有趣的情节主题设定,多样的节目类型也是为满足观众不同需求所设置的,其逐渐使得这一社会问题通过有趣、公开的方式呈现在人们面前。而节目本身的设置、明星艺人或是普通人的出演、放送在观众眼前的婚恋生活都使得节目中嘉宾的整个婚恋过程成为一种奇观。
婚恋真人秀打破了人们的常规认知,为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出现的婚恋问题提供了一个平台,将较为私密的婚恋生活放到每个人都能看到的屏幕上,让人们从中分析自我存在的问题,并引导观众树立正确的婚恋观。但节目繁荣的背后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由于同类节目过多,节目同质化情况较严重;参与节目录制的嘉宾十分多元,难免会出现个人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冲突的情况。
在婚恋节目奇观化的背景下,对观众来说,要理性看待和分析这些问题。一方面,观众需要提高自身媒介素养,对节目中出现的现象和问题能够理性探讨,合理发声且拥有自己的思考和分析能力;另一方面,观众不能一味追求各种奇观,要及时点出节目中出现的各种消极现象,以督促节目的改进。对媒介来说,一方面,媒介相关人员要注意节目内容的设置,把控节目质量,真实和创新要双管齐下,减少内容同质化带来的审美疲劳;另一方面,节目作为良好价值观的向导以及人们社交的“前台”,要把握好“后台”行为进入“前台”的尺度。同时,节目策划人员要注意将节目与我国文化特点相结合,通过节目弘扬我国优秀传统美德,给年轻人树立正确的婚恋观。
[参考文献]
[1]道格拉斯·凯尔纳. 媒体奇观—当代美国社会文化透视[M].史安斌,译.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赵红勋,李明海,赖黎捷. 我国电视娱乐文化“奇观化”研究[J]. 新闻爱好者,2011(23):20-21.
[3]樊天星. 当前我国恋爱真人秀节目研究[D]. 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20.
[4]田昊. 论真人秀节目的奇观化特质[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6(07):103-105.
[5]杨建. 奇观视野下真人秀的消费主义解读[J]. 传媒观察,2016(03):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