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琳
摘要:目的:研究对心脏大血管外科术后患者予以个性化延伸护理模式干预的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本院在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期间收治的心脏大血管外科手术患者64例作为观察样本,将其按照双盲法分为常规组(32例)和实验组(32例);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外科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采取个性化延续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后的生存质量以及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以及生存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性不明显(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以及生存质量均有所改善,且实验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以及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对行心脏大血管外科术的患者在术后予以个性化延伸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术后生存质量,促进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能够取得理想的身体恢复效果,该种护理模式的应用和推广价值较高。
关键词:个性化延伸护理;心脏大血管外科术;护理效果
心脏大血管外科手术患者的疾病类型较多,包括冠心病、心脏病以及心包疾病等。近些年,伴随着我国医疗技术水平的日益发展,手术在临床上越来越先进和成熟,且手术效果和手术安全性也誉为明显,受到了临床高度认可[1]。但是由于心脏大血管外科手术的手术部位特殊,且该种手术的手术操作流程复杂且操作难度较大,手术本身对患者的机体也存在一定的创伤性,加上患者对手术知识的不了解,导致在围术期容易引发风险事件,术后患者在出院之后的恢复过程中也难以遵医嘱维持健康的生活饮食习惯,从而对术后的预后效果会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因此在心脏大血管外科术后,需要对选择更为科学性、系统性以及个性化的护理模式加强术后护理。本研究旨在探讨对心脏大血管外科术后患者予以个性化延伸护理模式干预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时间段选为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研究对象为在本院接受心脏大血管外科手术的患者64例,将其根据双盲法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患者均为32例;其中常规组患者中男性有18例,女性患者有14例,年龄区间为51-75岁,年龄均值为(67.81±3.01)岁;实验组患者中男性有20例,女性患者有12例,年龄区间为48-72岁,年龄均值为(61.91±3.41)岁;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的基础临床资料,经统计学软件SPSS22.0处理后,发现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具有对比研究价值。
1.2方法
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外科手术护理:术后加强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监测,对患者进行常规运动康复指导,健康饮食指导、创口护理以及并发症护理等;
实验组患者采取个性化延续护理干预:(1)成立个性化延续护理小组:由年资较高,护理经验丰富以及专业能力较强的医护人员组成专门的个性化延续护理小组,以患者在术后的实际身体状况以及个性化护理需求为依据,为患者制定个性化且具有针对性的延续护理服务计划;小组成员要进行定期的专业培训,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根据患者在各个方面的实际需求为其制定个性化的随访计划、调查问卷等;(2)完善回访工作:患者在出院时,医护人员要保留患者的联系方式,并且要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进行定期回访,并且要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延续性护理評价指标,在回访中记录患者的服药情况、在用药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每天的心率、血压等身体指标变化情况;这样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患者在出院后的身体恢复情况以及在康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对患者加以指导;(3)医护人员要叮嘱患者在出院1个月之内需要每周到医院进行1次复查,在出院后的第2个月需要进行至少2次复查,当患者的的病情恢复状况趋于良好之后,可间隔3个月进行1次复查。在出院半年后叮嘱患者到医院进行全面复诊。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前后的生存质量评分以及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根据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评估患者的生存质量;采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2]评估肢体运动功能;总分均为100分,分值越高,生存质量越好,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情况越好。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处理计量资料,组间数据差异性比较使用t、X2检验,对计量资料以( )表示,以P值表示最终检验结果。
2结果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以及生存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性不明显(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以及生存质量评分均有所提高,且实验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以及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提高幅度明显大于常规组组患者,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见表1。
3结论
心血管疾病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疾病类型,心血管疾病患者在接受心脏大血管外科手术之后,由于手术本身的创伤性以及手术操作过程的复杂性等因素[3],导致患者在术后的肢体运动功能和生存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大部分患者在术后都会产生负性心理情绪,这对预后以及术后恢复效果都会产生影响,对此在患者术后出院后,还需要加强对患者的术后康复护理指导。
延续性护理服务模式是一种新型优质的护理模式,该种护理模式能够将患者在术后住院期间的个性化护理服务延伸到院外,这种护理模式的实施对促进患者术后机体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在患者出院后,医护人员能够通过微信、电话等多种联系方式对患者进行定期回访调查,在回访中医护人员能够及时了解到患者的机体恢复情况以及在恢复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将问题进行汇总,及时指导和帮助患者解决问题,帮助患者缩短术后康复周期。该种护理模式是对传统护理模式的创新和延伸,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改正患者的不良生活和饮食习惯。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生存质量以及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效果明显好于常规组患者(P<0.05),表明该种护理模式在改善生存质量和预后质量,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方面具有显著作用。
综上,在心脏大血管外科手术患者患者出院后对其实施个性化延续护理模式,可有效促进患者的术后机体恢复,并且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促进患者生存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郝星星, 刘学智, 李艳梅,等.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心脏外科手术护理中的效果分析[J]. 中国医学创新, 2020, 17;500(02):90-94.
[2]余绍玲. 心脏大血管外科安全管理的预见性分析与防范对策[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0年8卷21期, 123页, 2020.
[3]姚桃. 综合护理干预联合常规护理在心脏搭桥术后患者中的效果[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0, 008(004):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