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满文化中的玛虎艺术述略

2021-09-10 15:24李扬
今古文创 2021年29期
关键词:面具

李扬

【摘要】 古老的玛虎艺术作为萨满文化的一部分,直到近年才得以被挖掘、重现,其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收藏价值是满族独特的弥族珍贵的文化遗产。本文通过对玛虎艺术的概述、表现形式论述和艺术价值分析,对玛虎艺术起源和玛虎戏剧的文化由来进行了简要概述,以此激发更多人对古老文化的研究和保护,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民族民间文化得以更好地创新与发展。

【关键词】 萨满文化;玛虎艺术;面具

【中图分类号】J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29-0119-02

一、玛虎艺术概述

在中国北方的很多民族中,都信奉萨满教,如鄂伦春、赫哲、达斡尔、锡箔等,在以往,维吾尔族、蒙古族、朝鲜族、柯尔克孜族都曾经信奉过萨满教。萨满面具是一种原始的宗教巫师面具,人们信仰这种面具有着神力,跳神时戴上萨满面具,表达了人们对神灵的敬畏,防止妖魔认出萨满,并且人们还认为面具上拥有法力,有着战胜妖魔的力量。

在萨满文化中,玛虎艺术是一个重要的组成,是由萨满教中流传下来,在多年前,这一艺术形式渐渐消失。后来,随着学界研究的深入,才让玛虎艺术重新进入舞台,在历史的发展下,在萨满宗教祭祀活动中,衍生出玛虎戏,演绎各类神话内容,深受人们的喜爱。根据习俗,玛虎面具的制作必须要精心、虔诚,并且由德高望重的玛虎师傅来负责,如果私自制作玛虎面具,将会给自己和族人带来横祸,因此,只有极少的人懂得这项绘制技术。如今呈现在人们眼前的玛虎,是考古工作者在抢救中挖掘、整理而出,有着极高的收藏价值和艺术价值。

二、玛虎艺术的表现形式

(一)玛虎面具。在萨满教中,面具据说有着通灵的作用,具体作用是由面具的工具来决定,之所以北方先民创造了这一特殊的文化形式,是由于先民们有自卑感,希望改变自己的面目,也是人们面对自然的一种无助表现,以促进人、自然之间达到平衡、和谐的关系。玛虎面具简单、神秘、粗犷,其造型非常自然,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和强烈的色彩对比,有一股独具特色的原始之美。从造型艺术层面来看,北方玛虎面具一直处于原始阶段,没有吸纳外来文化,因此,制作出面具形式也非常的自然、古朴。在色彩上,颜色丰富,人们对于颜色的塑造充满想象力,如:会用阴暗的颜色来表现魔鬼,国内外发现的各族萨满面具的资料均显露出此特征。

满族面具中,多以神灵为主,当时的北方地区,生产力低下,为了生活,人们会采食野果、狩猎,对于大自然充满敬意。北方先民们在与大自然的斗争中获取生存空间与生产资料,在久而久之的生存传承中,就诞生了原始、古老的面具造型。北方先民认为,大自然中的万物都是具有灵性的,因此,在面具造型的呈现上,也表达出先民们祈福的心愿。(如图)

总之,玛虎面具既有大胆的艺术夸张,形态上也变化多端,充分地表现出独特的民族特色和浓厚的生活气息,在其富有想象的神祇形象中,可以感受到一种原始质朴的、拙朴天真的美。

(二)玛虎戏。玛虎面具被赋予了复杂神秘的宗教民俗的含义,但是它却遵循着它自身的艺术规律与原则,成为独树一帜的原始造型艺术。其造型千姿百态、随着扮演角色有所变化又万变不离其宗,使人从中获得无穷的艺术美感,因此,将面具中的图像形态赋予动态展现,呈现出了具有神秘色彩的玛虎戏艺术。

玛虎戏艺术,被誉为戏剧的“活化石”。它源于上古时代,兴盛乾隆年间,曾是我国最古老的戏曲艺术之一,在女真人生存活动的东北,民间曾流传着演员头戴“假面”进行表演的玛虎戏。“玛虎”是汉语“假面”之意,玛虎戏演出时,演员戴着面具,其面具则是根据戏中角色不同,有着不同的形象。在女真人的习俗中,假面既是戏剧表演的道具,同时也包含有与神灵沟通的媒介和部落图腾的写意,同古代的儺戏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将玛虎古戏称为百戏之源,国粹之根。其艺术特色强烈而鲜明,具有浓郁而神秘的北方原始萨满祭祀舞乐的基因,又有着渔猎骑射民族的粗犷奋勇英姿,体现出东北地区原生态鼓乐、器乐、曲牌、说唱等民族艺术的流变个性。此外,玛虎戏艺术还具有自身独特的脸谱体系,与川剧脸谱、京剧脸谱、秦腔脸谱并称为我国四大脸谱体系,在玛虎戏脸谱体系发展过程中,对京剧脸谱体系产生了重要奠基性的影响,并直接或间接催生出“秧歌”“二人转”“小品”“杂技”等多种艺术形态。玛虎戏艺术由自身古老、完整、多样的有序传承而深植民间沃土,是继东北二人转之后,又一朵盛开的奇葩。

三、玛虎文化的艺术价值

“艺术源于生活,但艺术又必须高于生活,如美国印第安人古老艺术经过长时间的开发形成了蜚声世界图饰艺术;澳洲人的雕刻也是在许多澳大利亚民族学、美术工艺家,雕艺家与英籍众多学者的开发与总结中形成世界上最具特色澳洲土著古雕刻艺术品;芬兰、瑞典的古海象牙艺术,也是土著的原始雕刻工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艺术品应该在原始基础上升华和提高。”

在满族民间,玛虎文化得到了广泛的流传,但是由于这种文化具有极强的宗教性,也为其赋予了神秘、不可侵犯的色彩,这类历史文化遗产能够保留到今天非常不易,作为北方原始萨满文化的代表,玛虎文化也引起了宗教学派、民族学派的高度关注。在大量满族玛虎面具出土后,大量的民俗家、艺术家参与到研究中,进一步拓展了满族玛虎面具的研究视野,也坚定了人们的研究信心。在未来,需要合理开发,使之能够呈现出以往的光彩。但是,很多民间艺术常常被错误地等同于“原始”或“业余”的艺术,并被视为一种公共的、无意识的“大众化”精神的表达。殊不知,民间文化也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民间艺术是艺术家个人创作经验的体现,又是其国家与民族所拥有的传统与价值观的表征。于是,专家、学者们从玛虎文化的传奇性、神秘性等特征入手,衍生出了独具特色的戏剧文化。满族玛虎戏《芍药花开》恰恰体现了新时代中国民族文化、民间文化与艺术创新、发展相融合的特质,凸显了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与民间艺术家们表达“为时代演出”的艺术理念,展现构建新时代艺术共同体的历史使命。其独特的地方舞蹈、民族服饰,戏剧形态,呈现出的民间艺术家立足本土、汲取养分,以不同形式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民族民间文化传承、创新与发展。这无疑提升了传统艺术家的文化自信,感染了更多的民众参与其中,乐在其中。(剧照)

我国民间戏剧艺术种类丰富,历史悠久,创作土壤肥沃,是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祝福祈愿、情感表达的基本方式。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中国传统文化,表达了对传统文化、传统思想价值体系重要性的关注。尤其提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提倡“文化自信”的深厚根基,是可以真正践行的。他指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这些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四、结语

民族文化、民间文化的艺术传统之所以具有强大的魅力,是因为其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传统的细节虽然时常被流逝的时间所淹没,但是文化的坚韧性与灵活性足以使古老的戏剧艺术世代相传,并得到创新性发展。无论是民族艺术、还是民间艺术都属于群体,历经多代流传、继承,而非在一个短暂时期形成,是以深厚的民族文化传统和生生不息的民众日常生活积累为支撑,是对特殊乡愁、情感的表达、是珍贵记忆的留存。

玛虎艺术述略,是对挖掘玛虎艺术价值的抛砖引玉,希望可以对玛虎艺术以致萨满文化开展更深层次的研究,使之古为今用,更好地为我国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繁荣发展旅游经济做出新贡献,呼吁加强对文化遗产的抢救与整理、对民族非遗文化的发掘与保护、强化民族文化遗产的热爱与传承。对于此,要增强责任心,积极做好民族文化遗产的抢救工作,为不断丰富祖国民族文化宝库贡献出全部精力和智慧。

参考文献:

[1]长白雁.黑龙江宁安满族“跳玛虎”和“玛虎戏”[J].中华艺术论丛,2019,(00).

[2]郭淑云.宁安满族玛虎仪式与玛虎面具刍议[J].戏曲研究,2003,(02).

[3]宋思扬.中国北方玛虎面具艺术研究[D].延边大学,2011.

猜你喜欢
面具
画与理
漫画二则
面具给我的惊喜
面具中的鱼
南瓜面具
面具侠迪迪
陈小三(一首)
有趣的面具
神奇的贵州面具
扎伊尔面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