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静文
摘要:互联网金融是一种新型的金融模式,其对互联网技术进行了充分应用,是传统金融模式的创新,由于其交易成本低、渠道丰富且手续简单等优点,越来越广泛应用现代金融行业。但由于其依赖于互联网,具有虚拟化和信息不对称等特点,存在较多风险且监管较为复杂,为了更好的弥补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问题就需要做好监管对策的研究。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监管对策
一、互联网金融的概述
(一)互联网金融的概念
互联网金融就是互联网技术和金融功能的有机结合,是依托大数据和云计算在开放的互联网平台上形成的功能化金融业态及其服务体系,是“协作、分享、平等、开放”等精神向传统金融行业进行渗透的结果,属于互联网技术与金融业务的全面关联、交互、创新和延展。
(二)互联网金融的属性
互联网金融是金融创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既具有金融属性,也具有高科技属性。其在实质上与传统金融是相同的,只是在形式上有着一定的变化,利用网络技术的优势改变了交易的方法,但是实现的还是金融的功能。
二、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种类
(一)法律风险
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较为突出的一个风险就是法律风险,其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就是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其次是运行业务与现有法律之间的冲突,再者是违法操作带来的风险,最后就是跨境司法带来的风险。上述法律风险的存在给网络金融的发展带来了直接的影响。
(二)技术风险
互联网金融的正常经营依赖于各种技术、网络稳定而连续的运行,但没有哪一种技术能确保万无一失。当网络运行出现故障、信息收集出现偏差或软件设计存在缺陷时,互联网金融交易的双方就会面临损失的风险,并且风险扩散的范围十分广泛。
(三)操作风险
互联网金融的运作依靠于开放的网络平台,其受病毒、木马、后门以及黑客程序的影响相对较大,平台对于上述隐患的预防与处理能力上存在着不确定性,用户在交易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着账户、个人信息等隐私被盗的风险,这样的操作性风险在互联网金融中广泛存在。
(四)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作为互联网金融的一种风险类型,其主要是指借款人不愿意或是无能力履行合同所导致的违约行為,直接或间接的给贷款人带来经济损失。其一般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种是用户群体导致的信用风险;第二种是网贷平台导致的信用风险[1]。
(五)道德风险
近些年来,互联网金融平台高管拿着客户钱跑路的情况时有出现,这不仅仅与筹资模式的非法性,资金监管不到位等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同时也与职业素养和道德水平密切相关,在面对巨额资金和数倍、数十倍的收益时,部分道德品质较低的管理人员或者是核心技术人员就有可能出现违法的行为。
三、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特点
互联网金融风险具有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风险扩散的路径开放性和实时快速性。互联网金融广泛应用了互联网及其创新技术,而互联网自身所具备的多节点性、路径开放性、信息共享性等特点,决定了金融信息和风险扩散时路径选择的复杂性、扩散速度的高速性。二是风险传染的全局性和交叉性。互联网金融具有网络交叉性、开放性和无界限性等特点,直接决定了风险在传染时传播范围更广,从一个终端会快速传染至整个网络,从单个个体会传染至整个群体,从而影响整体市场的金融判断和行为,导致金融体系秩序的无序和动荡。三是风险影响的破坏性和冲击性。互联网金融各种风险会通过网络进行非线性叠加和不断融合,从而将影响传递给金融参与的主体、客体。加之,互联网信息系统自身的黑箱性和复杂性,加大了对风险的预判准确性和可控性难度,故互联网金融风险所带来的破坏性和冲击性会远远超过预期。
四、互联网金融监管的现状
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仍处于发展初期,监管部门本着审慎的原则从风险识别、动态监管、法律保障方面做出了一定的布置,但如何监管、监管的范围力度并没有太多的经验可以参考,这是因为互联网金融发展时间不长,累积的法律实践尚不足以给立法当局提供足够的充要条件。其风险的具有虚拟性、开放性等也决定了监管工作还有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还存在着诸多不合理、不完善的地方,还需要进一步探析更加合理有效的监管方法和对策。
五、互联网金融监管建议与对策
(一)借鉴国外经验创新监管方法
相较于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时间较晚,监管上存在着许多不足,可以通过借鉴国外经验来创新我国互联网监管方法。参考美国在实施网络监管过程中使用的“双线多头”模式,对比我国经济存在着较强的区域差异性,发展存在着较大不平衡的特点,就可以采取“中央+地方”、“互联网+监管”的模式,为其不同发展提供一个更有利的大环境。另外,参考英国适度监管的原则,我国可以适当放宽监管密度,放进正常的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培植金融主体创新创造能力,提高资金配置效率,增加其投入参与动机。
(二)规范优化监管流程与构建完善防控机制
互联网金融具有较强的创新性与开放性,其监管的内容相对复杂且较多,因此就应该从本质上出发,尽可能规范和优化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流程,根据其具体内容做好每个环节的合理规划,保证监管的流畅性,避免意外状况出现,保证金融监管的水平和质量。构建完善互联网金融防控机制需要做好的重点环节有很多,首先,就是准入环节,在互联网金融企业申报阶段就须完整填写信息,监管部门做好审核,严控营业资格准入门槛。其次,建立建全信息披露机制,监管企业资产流动性、客户信息以及交易记录等内容,确保企业对客户在法律规定范围内保持完整透明。再次,明确禁行交易的范围,企业需建立备案备查文件夹,做好信息保存以便后续查找。最后,制定风险评估系统,在评估互联网风险的同时识别其具体存在的风险,确定风险等级,进而有针对性的选择监管方案。
(三)建立全面互联网金融动态监管体系
在互联网金融监管的过程中,应配合有全面、完善的互联网金融动态监管体制,明确划分监管职责,以补充规定的形式定期更新各监管主体的责任分工,将新产生的互联网金融业务置于监管框架之下,保证监管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同时,监管部门要时刻关注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设立专门的部门实施互联网金融的专项监管工作,对已经出现和尚未出现的问题以及不足之处,做好风险防范和预警机制,保证监管的动态性、完整性和针对性。建立举报奖励机制,辅助监管部门对信息真实和可靠性的把握[2]。
(四)加强行业自律管理和客户权益保护
互联网金融属于一个发展较为快速的行业,其中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出台、监管系统的完善均需要一定时间,因此,在实际监管的过程中就需要强化行业从业者的自律性和道德责任意识,行业内需要建立内控管理规定,做好自我管理工作,保证人员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维护行业的良性竞争秩序。客户权益保护作为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另一头同样重要,首先就要做好的就是资金监管工作,在客户交易资金量较大时应采取第三方委托的方式来监管资金的流动。其次,增加客户自身防范意识教育,确保其每次操作都做好身份认证工作,多段使用动态密码登录技术,在超权限金额处理时均需验证无误后方可执行。另外,还可通过技术手段增加安全措施,如对连续输入三次密码错误的账户即时冻结,需操作人本人携带身份证办理解冻。
(五)完善信用体系信息沟通和权益保护
互联网金融在监管的过程中要有效整合公共信用信息、市场信用信息、投诉举报信息和互联网及第三方相关信息,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信用监管数据可比对、过程可追溯、问题可监测。主动发现和识别违法违规线索,有效防范危害客户权益的违法违规行为,提升执监管效率,实现监管规范化、精准化、智能化,保证互联网金融的良好发展与运行。
总而言之,在我国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金融的运用同样得以迅猛发展。但是,该行业还处在发展的初期阶段,政策部门的监管手段及对策還并不完善,不够成熟,各种金融风险均可能对这一行业造成不定的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应该加强互联网金融产业的建设与监管工作,更加清楚和全面的去识别各种金融风险及其特征,通过多种监管对策的应用营造一个更加安全和健康的互联网金融环境,尽可能的规避各种风险和问题,促进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谢欣,薛胜英.新时代背景下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与监管对策研究[J].时代金融.2021(30):487.
[2]曾晓琴.新时代背景下“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与监管对策研究[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20(1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