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帅田
摘 要:大学生国防教育是新时代青年了解我国国防历史和当代国防建设现状的有效途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这一伟大的转略转移是国家国防历史的组成部分,长征胜利是理想信念的胜利。长征精神对新时代青年筑牢理想之根、坚守信仰之魂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探讨融合长征精神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集体主义思想,使长征精神贯穿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整个过程,达到赓续红色基因、高扬理想信念旗帜的目的。
关键词:大学生国防教育;长征精神;理想信念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25-0036-03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巩固军政军民团结,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凝聚强大力量[1]。对高等教育而言,大学生国防教育极为重要,青年一代肩负着接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任。党的十九大报告同样要求,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大命题,也是全党特别是宣传思想战线必须担负起的一个战略任务[1]。
红军长征作为20世纪最能影响世界的重要事件之一,其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族谱的重要组成部分。长征精神启示人们: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将长征精神根植于大学生国防教育,是掌握高校意识形态领导权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实践。
一、长征精神与大学生国防教育高度契合
(一)长征精神的内涵
1936年10月,长征的胜利会师标志着处在危急关头的中国革命、中华民族迎来了历史的转折[2]。这一前无古人的伟大征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谱写的辉煌而又悲壮的诗篇。“风雨情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长征途中广大红军战士不畏艰难险阻,与恶劣环境、国民党反动势力顽强斗争,以前无古人的英雄气概和超越现实的革命智慧取得了可歌可泣、响彻寰宇的伟大胜利。“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中国共产党人坚不可摧的理想信念是支撑先辈们忍受饥饿、病痛、战死一切的力量源泉[3]。伟大的长征精神,是革命先烈为了救国人于水深火热,无惧艰难困苦,为人民捐躯的奉献精神,是把捍卫祖国和民族利益视为无上崇高使命的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革命到底的使命担当,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2]。
伟大的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民族精神的升华,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源所在。毛泽东说长征是宣传队[4],正是这支宣传队将红色的种子播撒在了全中国,让长征的红色基因流淌在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的血脉,滋养着新时代的中华儿女[5]。
(二)国家要求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
我国相关法律明确规定,普通高校有对大学生进行适当国防教育的责任。《国防教育法》第十五条规定:高等学校应当将课堂教学与军事训练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高等学校应当设置适当的国防教育课程,并可以在学生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防教育活动。《教育法》第六条规定: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在大学生中进行国防教育是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需要。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的大变局中,我国正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从始终保持战略定力的角度出发,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具有必然性。
(三)长征精神与大学生国防教育的目标契合
长征精神之所以可以作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的核心,根本在于长征精神与国防教育的目标是相互融合的,军训和军事理论课在一定程度能够使大学生感受革命军人的奋斗历史,培养吃苦耐劳的坚强意志。面对新时期大国防的任务需要,必须在整个大学教育周期进行国防教育。长征精神不仅仅是历史的,更是物质的,其生动的物质内涵能够鲜活地展示中国革命军人坚毅的意志品质和军民鱼水一家亲的爱国情怀。特别是红军长征足迹中建立的一个个纪念馆,以实物和影像生动重现在炮火连天的时代,中国工农红军从组织纪律、武器装备到党领导军队的历史发展。每一场战役、每一个足迹、每一个人物组成长征精神的物质性,长征经历的14个省市在红色国防教育的内容上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以长征红色革命纪念馆为课堂,在革命老区接收红色故事的延續,能极大地增强新时代大学生居安思危的意识和国防意识。
二、以长征精神开展国防教育的优势
(一)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以长征精神为内容培育爱国主义情怀,可以从历史的角度引导大学生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助于学生珍惜革命先辈用鲜血换来的和平发展时期,正确认识和把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二)培养大学生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长征精神对新时代大学生精神上的激励,有助于学生把自己的个人理想信念追求融入整个国家的发展事业中,有助于学生认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旋律,有助于学生心无旁骛地去学习专业课知识,有助于弘扬奉献精神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别是长征精神中革命军人体现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有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够端正学生遇到挫折和短暂失败时处理问题的态度。长征精神引导大学生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地去完成自己的人生规划,成为新时代青年为青春搏击的能量之源。
(三)培养大学生集体主义思想
集体主义思想是一切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的思想,是我国人民军队自创建以来政治思想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在长征过程中,官兵一致同甘苦,充分体现了集体观念。对大学生开展国防教育其目的之一就是要培养大学生的集体观念。以长征精神开展集体主义教育,有助于帮助学生在追求个人理想价值的同时,把个人发展融入党和国家的发展浪潮之中。
(四)具有显性课程和隐形课程融合的特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选择和现实选择,让长征精神自然而然成为大学生国防教育的选择。面对非军事院校国防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学方式单一的现实问题,长征精神作为历史与现实、抽象与物质、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能以多样形式满足大学生国防教育的需求。参观红军长征沿线红色纪念馆,观看长征系列影像资料、聆听老红军讲述革命故事等教育方式和手段,增强了国防教育的情境感。
三、“长征精神”视角下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模式创新
(一)以“长征精神”进行情境式大学生国防教育
将现场情境作为国防教育的方式,以长征精神作为教育内容的载体在很大程度上还原和保留了历史事件和人物活动的具体而生动的细节,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和联想,引导学生对国防教育产生能动性思考。
因为长征精神载体的不可移动性,情境式国防教育需要将学生带至革命老区、长征历史纪念馆等历史事件发生的场所,所以最大的掣肘之处就是高校周边红色景区教学点的采集,作为高校负责国防教育的老师必须提前备好这部“教材”,以长征过程中某一个战役纪念馆、纪念碑、纪念塔为时间点将中国工农红军整个长征史甚至是中国革命的历史发散展开。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以长征为代表的中国红色革命纪念堂馆的建设,特别是长征历时之长、规模之大、行程之远的特点使高校极易获得情境式国防教育教学点。
(二)以“长征精神”进行军史教育
高校应利用大数据、多媒体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多维渗透”感染熏陶大学生,对大学生开展党史军史教育;科学构建党史学习教育中的军史教育,以鲜活的长征故事和具体的革命文物,把长征精神讲实、讲透;聘请老军人、老干部、老党员为课外辅导员,深入学校讲述革命传统,不断激发广大学生参军入伍的政治热情;广泛开展红色电影展播、红色歌曲传唱等活动,使大学生在接触红色文化、宣传红色文化的过程中,品味长征精神的魅力,增强對国防教育的认同感。
四、结语
以长征精神开展大学生国防教育,引导学生赓续红色基因、高扬理想信念旗帜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继承和创新,高校应不断深入研究长征精神与大学生国防教育之间的联系,发挥长征精神在大学生国防教育中的价值,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全民国防教育增添活力。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J]. 教育文化论坛,2016,8(06):144.
[2] 习近平.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 党史文汇,2016,4(11):4-9.
[3] 徐中慧. 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学习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J]. 吉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4(01):46 - 49.
[4]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9-150.
[5]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 人民日报,2018-09-11(01).
(荐稿人:汪卫兵,西安科技大学副教授)
(责任编辑:邹宇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