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
为更好的促进专业群思政教育建设,本项目以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为研究对象。该专业按照职业能力培养为主,核心素养培训为辅,构建了基于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专业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因此如何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不仅是提升学生“德育”教育的关键,更是提升专业质量的关键,同时也是 “课程思政”研究的重点。
“课程思政”遵循了教书育人的规律,贯彻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在专业课程的课堂中引入思政教育,能够鼓励学生通过所学习到的知识发掘知识的文化意義和思维方式,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强他们的价值观念,让其成为一个有理想抱负的人,能够针对现有教育的缺陷和不足进行弥补。
从课程体系的建设、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以及教学模式的改革实施和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等方面展开,具体分为准备阶段、组织实施阶段、运行维护阶段,整体研究框架如图1所示。
1、 “双目标”人才培养育人体系的研究
通过电话调研、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网络查询等方式调研省内外的多所具有专业性、代表性大型企业,搜集企业专业岗位设置情况和岗位任职所需的“德育”方面的素质要求;面向部分高职院校的调研它们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归纳对比,发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在素质培养方面存在的偏差。
针对二者之间存在的偏差,结合校内课程体系、师资力量等因素,形成“双目标”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思路。
2、构建以专业基础课程为研究基点,“递推式辐射”的育人课程体系
按照 “双目标”育人,坚持 “思政教育辐射专业课程教育的全过程”为改革方向。研究专业课程体系,强化“三点式”思政育人方式,即以职业基础课程为课程思政教育的改革“基点”,职业能力核心课程为课程思政教育“强化点”,职业能力拓展课程为课程思政教学“检验点”为课程体系建设方向,构建“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程-能力拓展课程”全辐射的“递推式辐射”的育人课程体系。
3、把握课程思政精准内涵,深入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每门课程都蕴含着显性或者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 紧紧围绕立德树人与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目标,对专业课程内容中的思政元素进行深入发掘,是课程思研究的重点,也是双目标育人实施的关键。
课程思政建设过程,要坚持以“课程内容”为主、把握思政教育的规律,找准需求点,遵循”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教育规律,找准思政元素融入点,才能做到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的无缝对接。
4、创新网络教学方法,实施“线上+线下”思政课教学模式
依托专业建设,在精准定位专业课程育人方向前提下,确定“专业与德育”双目标育人机制,实施“线上+线下”思政课教学模式。
线上部分:教师依托网络教学平台实施思政教育“线上”教学模式,依据课程建设目标建立网络课程体系,并专门设立“思政教育”模块,尽可能将优质的思政教育资源筛选并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让学生尽可能在课余时间融入教师营造的网络教学环境之中,加强思政教育的熏陶。
线下部分:在精准对接育人目标,确定授课内容,确定课程思政融入点的基础上,采用讨论法、情境教学法、项目导向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线下课堂,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积极性,主要是按照学生的思政课程需求来开展线下教育。
此种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授式”教学方法,结合信息化技术的优势,积极推行“双目标为主线,学生为主体”的立体化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内部保证体系的运行与研究
围绕实现“教书与育人”的核心目标,专业课程的考核既要监控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应用能力,更要关注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的培养。从“数据反馈和主观评价”两方面入手,采取多元的考核办法,全面考核学生专业教育,即除了依托信息化平台的反馈数据,同时将学生的认知、情感、价值观等内容纳入其中,综合采用结果评价、过程评价、动态评价的方式,系统反映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结合度。
“三进阶、全辐射”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融合,坚持 “双目标”育人方向,加强学生专业教育的同时,强化思政教育建设,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推广价值,为更好的实现“课程思政”建设的大范围推广提供研究思路。
淄博职业学院 山东 淄博 255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