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越赟 肖瑶
摘要:总结了陕西茶产业在“十三五”期间的主要发展成效、发展措施和存在问题,分析了陕茶在“十四五”时期的发展机遇,并论述了“十四五”时期陕茶发展的重点任务。
关键词:茶叶;陕西省;“十三五”发展回顾;“十四五”发展展望
Review of Shaanxi's Tea Industry during the
13th Five-Year Plan Period and Prospec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14th Five-Year Plan Period
SUN Yueyun, XIAO Yao
Shaanxi Provincial Horticultural Technology Workstation, Xi'an 710003, 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summarized the main development results, measures and issues of Shaanxi tea industry duringthe "13th Five-Year Plan" period, analyzed the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of Shaanxi tea in the "14th Five-Year Plan" period, and discussed the key task of Shaanxi tea development in the "14th Five-Year Plan" period.
Keywords: tea, Shaanxi Province, "13th Five-Year" development review, "14th Five-Year" development prospect
陕西具有悠久的产茶历史和深厚的茶文化底蕴。“十三五”期间,陕西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以“3+X”特色产业发展和“三年百市”营销行动为契机,坚持以市场引领生产发展,按照“扩规模、优品质、塑品牌、提效益”总体部署,茶产业得到快速发展。茶业已经成为陕南山区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带动近百万群众脱贫致富,实现了“一片叶子成就了一个产业,富裕了一方百姓”。发源于陕西的“泾阳茯茶”,在政府的积极推动下,已成为陕西茶叶又一张靓丽的名片。
一、 “十三五”期间茶产业发展回顾
1. 主要成效
(1)产业规模效益稳步提高
“十三五”期间,陕西茶园面积稳步增长,茶园管理、产品质量、综合效益显著提升。至“十三五”末,陕西茶园总面积达到19.53万hm2、干毛茶产量11.30万t、产值184.84亿元(图1),分别较“十二五”末增加35.71%、56.94%和85.30%。
(2)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坚持“做优绿茶、做靓红茶、做大黑茶”的发展理念,不断优化茶叶产品种类,形成了绿茶、红茶、黑茶和高档、中档、低档等多品种、多层次协调发展的茶产业布局。“十三五”末,陕西绿茶、红茶、黑茶分别占茶叶全年总产量的85.67%、4.29%和9.57%。
(3)产品质量品质显著提高
坚持“产业发展,品质先行”的原则,以建设生态绿色高标准茶园为抓手,通过政策扶持、技术研发、质量测评等途径,不断规范提高陕茶产品质量。“十三五”期间,陕茶累计获得国内有影响力的茶叶评比特等奖18项、一等奖86项。
(4)公共品牌知名度显著提升
发挥政府、协会在公共品牌建设中的作用,重点打造“汉中仙毫”“安康富硒茶”“秦岭泉茗”“泾阳茯茶”四大区域公用品牌。安康富硒茶、汉中仙毫、泾阳茯茶的品牌价值分别达29.94亿元、29.37亿元和5.79亿元[1]。“汉中仙毫”获得中国茶叶优秀区域公用品牌称号。
(5)产业脱贫增收成效显著
陕西茶叶产区主要集中在陕南山区,是全国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陕南三市各级政府将发展茶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手段,建成了秦岭南部、巴山腹地超6.7万hm2绿色生态茶叶带,形成了产销一体化的茶产业体系,成为陕西省产业体系最健全,脱贫效果最好的农业产业之一,累计带动25.5万贫困户、77.9万贫困群众脱贫。
2. 主要措施
(1)持续加大政策扶持
“十三五”期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将茶产业列入“3+X”特色产业发展的主要产业编制发展规划,安排专项资金,落实重点任务,积极推动产业发展。省級财政累计投入4.5亿元专项扶持资金用于茶产业发展,各市、县(区)也投入了大量产业发展资金,促进茶产业健康发展。2016年,省农业农村厅将西乡、紫阳、商南三县确定为转型升级示范县建设,连续两年每县支持1 500万元资金,推进茶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
(2)强化核心技术引领
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手段,以茶树品种改良、茶园管理技术、茶叶加工技术为核心要素,依托科研院所和专家团队,推广了以“陕茶1号”为代表的六大主导品种;通过集成创新、试验示范,形成了陕西省茶树无性系良种繁育、无性系良种茶园建设、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和茶叶清洁化生产四大核心技术,实现茶园品种良种化、栽培标准化、生产无害化、管理机械化,茶叶质量和产品安全显著提高,茶园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3)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坚持“市场引导,扶优扶强,创新融合”的原则,支持陕西茶企做大做强,重点扶持了一批茶叶龙头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贫困户+基地)”的发展模式,把贫困户聚在龙头企业上、嵌在产业链条中,激发产业发展活力。全省茶叶企业达到1 275个,茶叶专业合作社693个。其中国家级产业化龙头企业3个,省级龙头企业44个。
(4)挖掘陕茶历史文化
陕西产茶历史悠久,是最早主导贡茶制度化的产区之一[2],深入挖掘陕茶历史文化,通过丝绸之路文化之旅活动的成功举办、以茯茶为背景的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的播放,将陕西悠久的历史文化和陕茶优异的内在品质有机结合,赋予了陕茶新的文化内涵和时代特色,增加了陕茶产品附加值。
(5)推动茶旅融合发展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充分发挥陕南茶区突出的自然生态优势和陕西紧邻茶叶销区市场、交通便捷的区位优势,开发茶旅融合线路40多条,带动了茶文化在餐饮旅游、影视文学中的热度,既传承和弘扬了茶文化,又发展壮大了茶产业。
(6)加快陕茶市场开拓
按照“先市场,后生产”的理念,积极拓展陕茶市场。通过“三年百市”营销活动,以及“茶艺大赛”“国际饮茶日”“一带一路品牌万里行”等宣传推介活动,让陕茶足迹踏至俄罗斯、哈萨克斯坦、马来西亚等10多个国家,以及北京、上海、杭州等30多个国内大中城市,进一步提高了陕茶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快了陕茶销区市场的扩张。
3. 主要问题
(1)茶园管理水平不高
茶叶技术推广力量弱,茶园建设管理粗放,茶树受干旱、低温影响严重,水肥管理不足,导致茶园建园效率较低、茶树早衰现象普遍。
(2)生产机械化程度低
陕西省茶园建于陕南秦巴山区,70%以上为山地茶园,茶园立地条件差异较大,茶叶生产机械化程度低、推广难。
(3)茶产业科研力量薄弱
陕西省茶产业科研队伍力量不足,理论研究和实际生产结合不够,产业科研力量亟待加强。
(4)茶叶企业综合实力弱
全省有影响力的茶企少,目前仅有3家国家级茶叶龙头企业,年均产值不足1.5亿元,示范引领作用不强,茶企综合实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5)茶叶品牌竞争力不强
区域公用品牌管理不规范,市场宣传推介不够,影响力低。企业品牌多而乱,省级名优品牌不足10%,市场竞争力弱。
二、茶产业“十四五”发展展望与重点任务
1. “十四五”时期陕茶发展机遇
(1)社会需求不断增长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健康生活追求的不断增强,茶叶作为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营养和保健功效显著,消费市场广阔。
(2)生长环境得天独厚
陕南茶区是我国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涵养地,空气洁净,土壤富含锌硒及有机质,无污染,适宜茶树生长,是“长江中上游特色和出口绿茶重点区域”。
(3)产业发展政策利好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茶产业作为陕西优势特色主导产业,能够有效带动陕南山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发展目标。
(4)产业规模基础具备
“十三五”期间,陕西省茶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产业规模效益显著增长,茶园面积、茶叶产量、茶叶产值等稳居全国前十,具备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2. “十四五”时期陕茶发展重点任务
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康平利县考察调研时指出:“因茶致富,因茶兴业,能够在这里脱贫奔小康,做好这些事情,把茶叶这个产业做好”,这既是总书记对陕西省茶产业发展的肯定,也是对陕西省茶产业发展的期望与鞭策。“十四五”期间,陕西省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稳面积、优结构、强品牌、提效益”的总体思路,持续“做优绿茶,做大茯茶,做亮红茶”,提高夏秋茶利用率,提升陕西茶叶品质,延长产业链条,打造陕茶知名品牌,促进茶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推动陕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1)完善良种繁育体系,推进高效茶园建设
加强以“陕茶1号”为主的无性系茶苗繁育体系建设,加大本地适生品种的选育和繁育,强化自主研发,推进茶树良种选育与推广工作。推进低产茶园改造,提升綜合生产能力;推进茶叶标准园创建,实现品种良种化、种植规模化、生产机械化。
(2)推进全程机械化,降低茶叶生产成本
一是对现有茶园进行分步实施宜机化改造,增强现代机械在茶园中的可操作性;二是积极争取茶叶生产机械农机补贴,降低茶园机械购买成本;三是开展茶园机械操作现场培训,提高茶农对茶园机械的使用技能。
(3)完善标准体系建设,保障茶叶质量安全
完善育苗、栽种、管理、采摘、加工、包装、贮运等生产环节标准规程的制定和推广,提高茶叶生产标准化水平。采取质量控制与跟踪管理措施,健全施肥、用药、采收、包装等档案建设与管理,严把茶叶质量安全。
(4)创新技术服务模式,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
加大培育新型茶叶经营主体,尤其是生产性社会化服务组织,使茶产业生产实现经营规模化、产业服务全程化、从业人员专业化,达到进一步释放产业潜能、解放茶农、提高茶农收入的目的。
(5)培育产业龙头企业,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为核心,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自愿”的原则,引导企业与科研机构、茶叶合作社、茶农等形成联结机制,培育支持茶叶龙头企业,助力农民增收致富,带动产业做大做优做强。
(6)强化品牌宣传推广,扩大陕茶市场影响力
打造以市域为基本单元的区域公用品牌架构,做大做强“安康富硒茶”“汉中仙毫”“秦岭泉茗”和“泾阳茯茶”等区域公用品牌。做大做强企业品牌,打好“公用品牌+企业品牌”的组合拳,加快茶产业电子商务网络建设,利用互联网平台发展“互联网+茶叶”,宣传销售陕茶,提高陕茶知名度。
(7)推动三产融合发展,提高产业综合效益
依托陕西文化大省的优势,将茶产业发展与陕西丰富的人文历史和自然景观相结合,打造集生产、观光、旅游、研学等于一体的茶旅融合示范基地,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实现茶产品与茶文化的一体化经营。
(8)健全人才队伍体系,提升产业发展质量
加强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所的合作,充分发挥陕西省茶叶产业技术体系的作用,研发市场前景广阔、附加值高的茶叶产品,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不断提高陕西省茶叶资源综合利用率和产业综合效益。同时,抓好人才队伍建设与培养,引进茶学专业技术人才,注重培养茶叶技能型人才和职业农民。
参考文献
[1] 胡晓云, 李闯, 魏春丽. 2020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报告[J]. 中国茶叶, 2020, 42(5): 24-38.
[2] 余悦. 陕西对中国茶文化有六大突出贡献[J]. 西部大开发, 2016(7): 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