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考察工作有效途径探究

2021-09-10 19:14:40秦文征李乐
科技研究 2021年8期
关键词:预备党员途径高校

秦文征 李乐

摘要:本文从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考察工作的现状和重大意义出发,阐述了目前高校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考察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结合工作实际,对新形势下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考察工作有效途径提出一些可行性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考察;途径

一、新形势下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考察工作研究现状

《中国共产党章程》第一章第七条规定,预备党员的预备期为一年。党组织对预备党员应认真教育和考察。近些年来,关于预备党员教育考察的文献少之又少。在百度学术中搜索“预备党员教育考察”关键字,一小部分文章是关于预备党员教育考察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研究,绝大部分为对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考察过程中问题和方法的探析。因此,在新形势下对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考察工作现状调研及有效途径探究可以弥补这方面研究的空白,为高校党建研究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二、研究新形势下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考察工作有效途径的重大意义

1、研究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考察有效途径,是提升党员队伍素质的必要前提。

《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明确指出,高校基层党组织一定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坚持高校党的建设与人才培养等方面深度融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好新形势下的学生党员教育考察工作途径研究,对于提高学生党员队伍整体素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研究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考察有效途径,是摸清问题追根溯源的有效方法。

大学生预备党员的特点是入党时间短,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和培养时间短,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牢固树立,政治上还不够成熟。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结合基层党组织实际工作,大学生预备党员的教育考察状况也会出现一些新的、共性的问题,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一些新的方式方法。

3、研究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考察有效途径,是探索党员教育管理新思路的客观依据。

掌握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考察实际状况,并以存在问题为导向,切實推进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考察工作方式方法的总结、融合、改进、创新与推广,并推动建立长效机制,是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本质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必要环节,也是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

三、新形势下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考察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1、从总体上来说,针对大学生预备党员的教育考察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够明确。对于基层党建工作来说,每个高校实际情况有所不同,各个基层党组织在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考察中存在的的共性和个性的问题。因为缺乏系统的调查研究和归纳整理,所以不能把问题具体化明确化。

2、从主观上来说,一些预备党员入党后放松了对自身的严格要求。

当代大学生思想较为活跃,他们容易受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入党之后可能会出现“松口气”的想法。在接下来的一年预备考察期内,只要没有大的过错,都可以按期转正。于是,学生很容易放松了对自身的要求,在参与党组织的培养教育过程中,往往会没有那么全身心地积极投入。

3、从客观上来说,目前存在高校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考察工作不规范、体系不健全的问题。目前,很多高校基层党组织没有完善的学生党员的教育考察制度和监督管理制度,以致许多学生党员,尤其是未担任学生干部的学生党员很少参与到其他工作中来,不能很好地发挥其在师生中的表率作用和引领作用。

4、从形式上来看,目前高校对学生党员的教育培训工作存在形式单一的问题。高校党员教育考察途径多以理论学习为主,对于思想活跃的大学生来说,形式较为枯燥单一,缺乏活力和吸引力,往往达不到较为理想的教育效果。也导致一些党员参与组织生活的积极性不够。

四、新形势下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考察工作有效途径的思路与建议

1、把握实际调研新方向,探索科学有效方法。

伴随着网络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当代大学生也有着自身思想和行为上的一些新特点,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考察工作中面临着不断更新的新形势、新问题、新情况和新任务。需要我们基层党组织以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等方式来征集党务工作者和学生党员们关于预备党员教育考察的好建议和好做法,掌握学生党员教育考察情况第一手资料,并进行梳理归纳。问题涉及预备党员个人基本情况、对现今预备党员教育考察工作的了解度和认同度,特别是存在的问题,对教育考察方式方法及开展学习活动的建设性意见建议。通过实地走访和调研,切实了解高校大学生预备党员培养考察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深入剖析原因,将基层的成功案例进行归纳推广,同时,我们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听取大家的意见和诉求,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为进一步探索科学有效的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考察方式方法奠定结实的基础。

2、开拓理论学习新思路,扎实筑牢理想信念。

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考察工作,应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互联互通的新时代,我们要依托各类党员教育管理信息化平台,积极参加线上线下教育培训新模式,突出党性教育和政治理论教育,引导学生党员坚定理想信念,遵守党章党规党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位大学生预备党员的主体地位,切实推进学生党员开展自我教育。可以结合今年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学习教育开展相关活动,如开展预备党员给入党积极分子讲授微党课活动。党组织可以从选题、制作课件、讲课方式方法和案例分析等几个方面开展一次全体大学生预备党员范围内的讲党课培训。坚持党课的高标准和严要求,争取把党课讲出较高质量和最佳效果。每名党员可以以中国共产党党史为主要内容进行选题,党课课件和讲稿经支部书记审核把关后方可开展活动,以确保党课质量和实效。每次党课后,支部其他党员进行点评。以讲带评,以评促进,讲评结合。并开展相关交流,巩固和提升党课学习效果。预备党员在这个过程中切实把握理论的核心要义,加强了党员与入党积极分子间的交流,有益于学生党员队伍的进一步培养壮大。同时,经基层党组织审核把关后的党课,可以制作成微党课视频,在网站和公众号上推送,把党课内容进行成果转化,让更多的党员学习分享,将党史学习教育和预备党员讲党课活动推向高潮。这种做法结合了当代大学生竞争意识强、上进动力足的特点,可以使他们改变原有的被动教学模式,激发预备党员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实效性,进一步增强学生党员队伍的活力。帮助广大学生预备党员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创新实践活动新模式,切实提升宗旨意识。

基层党组织应积极动员大学生预备党员参与班级、年级事务管理,参与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不断增强党性,提升宗旨意识,全面增强高校基层党组织生机活力。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学生们更愿意参与实践活动。基层党组织应该结合自身实际,创新一些适合大学生党员的实践活动模式。

如结合党日活动,开展一次集体政治生日活动。通过这种庄重的仪式感,充分传递党组织的关心、希望和鞭策,提醒激励预备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发作为。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再如与高校团委、教职工党组织、工会等联合开展一些回馈校园、服务社会活动。比如暑期爱心支教、共产党员进社区、帮毕业生整理打包行囊、迎接新生等活动。在实践中践行党员宗旨,传播正能量。再如设置“预备党员信箱”,预备党员结合各自的专长,主动认领任务。在信箱收到問题后,团队协调,尽可能帮助同学们解决问题,推动学风建设和高校建设高质量发展。也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中“我为群众办实事”等实践活动,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和成效。在实践活动的不断内容形式创新中强化责任担当,增强过硬本领,引导预备党员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真正做到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

4、注入教学督导新力量,确保教育考察质量

目前,各高校已基本建立完善了专职组织员和党支部书记等党务工作队伍。基层党组织应以突出政治标准,坚持德才兼备打造一批党性强、业务精、有威信、肯奉献,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考察的师资队伍和监督队伍。

我们可以以基层党校为抓手,建立师资库,实现资源交流共享,促进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考察的专业性和长效性。做好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引导和联系服务工作。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教学督导队伍应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改进预备党员教育考察工作,推进基层党建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不断提高党员教育考察管理现代化水平。如坚持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学生党员提供学习培训机会,切实提升高校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考察的实效性。

预备学生党员们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是不是真正的在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是否在各个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这些并没有明确的考察监督机制。督查指导团队可以监督基层党组织在教育考察大学生预备党员过程中的方式和内容。如健全落实谈心谈话制度。也可以对大学生日常思想行为做督导。做到预备党员参加组织生活有考勤、有记录、有通报,让大学生预备党员在组织生活中接受教育、锤炼党性、增强本领、成长成才。督查指导是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将严的要求落实到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全过程和各方面的一个重要标准。

5、树立积分制新理念,量化教育培训标准。

基层党组织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学生党员教育培训量化标

准》,树立预备党员教育考察积分制理念,将理论学习、实践活动、志愿服务等日常行为规范作为大学生预备党员培养教育考察的程序,强化量化测评结果的运用,将其作为党员日常表现的重要参考、党内评优表彰的重要条件、处理不合格党员的重要依据。不断提高预备党员教育考察水平。预备党员参加活动情况也为党组织在预备党员转正时提供相应的考察数据。

结语

本文通过分析新形势下高校对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考察的实际情况,提出构建“调研分析-理论学习-实践活动-教育督导-积分量化”等五位一体的新形势线下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考察的一些新思路新理念新模式,着力提升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考察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旨在形成学生自身、党务工作者和基层党组织合力,大力推进党建育人研究和实践,探索制度化新格局,促进建立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考察体系的长效机制。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大学生预备党员作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优秀青年,对其加强理论武装和思想引领尤为重要。随着新时代的到来,高校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考察工作中所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新情况和新任务,需要我们共同探索。努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素质优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纪律严明作用突出的高校学生党员队伍,打造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以高质量的党建引领推动高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实现高质量发展。在历史性“赶考”中交出优异答卷。

参考文献:

[1]李宏波.基于“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机制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31(06):84-86.

[2]人民网. 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2019.05.22

[3]徐秀娟,郑元凯,王前锋.高校基层党建与人才培养的对接与融合[J].宜宾学院学报,2019(11):118-123.

[4]米华全.高校组织育人的基本功能和实现路径[J].社科纵横,2019(03):134-137.

[5]盛春,汪力.提升新时代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育人质量的路径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9(12):74-79.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秦文征(1985年2月)女,汉族, 辽宁朝阳人,硕士研究生,沈阳理工大学,讲师 , 学院组织员、研究生党支部书记,研究方向:党建、思想政治教育

第二作者:李乐(1984年10月)女,汉族,辽宁沈阳人,硕士研究生,沈阳理工大学,讲师 , 学院组织员, 研究方向:党建、思想政治教育

沈阳理工大学  辽宁  沈阳  110000

猜你喜欢
预备党员途径高校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多种途径理解集合语言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预备党员能否参加党组织的民主评议活动
党章关于预备党员的有关规定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28:06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07:49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0:56:58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14:21
预备党员能否提前转正?
当代贵州(2012年26期)2012-08-15 00:5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