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下大学生心理危机防范机制研究

2021-09-10 06:24刘珍
三悦文摘·教育学刊 2021年30期
关键词:网络时代大学生研究

刘珍

摘要:高校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关系着校园稳定与社会安全。网络时代下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呈现出一系列新问题和新特点,其发生的隐蔽性更强,来源的追溯性更差,潜藏性也更深,这对于高校教育工作者传统的心理危机处理方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学生心理危机防范机制的建立应更加富有时代性和针对性。文章从网络时代下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特征入手分析,从认知领域和应对机制两个方面寻找大学生产生心理危机的根源,最后立足高校大学生思想现状,从网络时代下对心理危机的前期预警、识别与监控三个角度分别展开给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网络时代;大学生;心理危机防范机制;研究

教育是为了促进人的发展,为高效完成人才培养工作,高校在关注学生知识与能力发展的同时,还应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根据网络时代下,大学生心里危机事件的新特点、新原因,高校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对学生心理危机类型与层次进行分类,从而针对性的采取干预与防范措施。

一、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特征

(一)危机源头不可控

网络时代,每个个体都可以成为自媒体内容的制造者与传播者,大学生既可以作为舆论信息的接收者、评论者,也可以成为舆论信息的发布者。在网络平台上,大学生拥有相对自由的话语权,他们可以借助终端设备对一些事件进行信息发布、传递,以及对事件进行评判。这就给信息传播监管带来困难,造成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源头的不可控性上升。

(二)信息传播不可控

相比于传统的广播、报纸、书籍等媒体,网络媒体的信息传播速度更快、交互性更强,很难实现对信息的严格限制以及逐级把关,对舆论信息的监管难度提升。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借助网络进行信息的接收与传播,危机事件在网络上传播途径缺乏有效监管,新媒体的一键转发功能更是极大方面了学生进行信息分享,同时也使得信息传播与交互更加不可控。

(三)危机事态发展不可控

网络实现了对用户身份的虚拟化,有些人难免隐匿身份发布和传播虚假信息。大学生成长过程各异、兴趣爱好不一,导致他们对事件的分析能力、角度各有不同。如果缺少了及时引导,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认识比较容易向非理性化、情绪化方向发展。此外,大学生正处于比较冲动的年龄段,容易受到鼓动,一旦危机事件发生,事态发展往往会不可控。

二、大学生产生心理危机根源

(一)自我认同危机

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与社会之间的矛盾不同,对矛盾的认识也不同。艾里克森在对这一问题进行描述时,使用了“危机”概念。此处所讨论的“危机”,是发展中的转折点。他将自我认同危机视为一种严重的心理冲突。这种状态下,学生个体往往会模糊自身存在的状态,无法对自我评价和已获得的认知进行协调。大学生情感豐富,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强,但是心里适应能力差。面对爱情、生活、学习,学习容易陷入自我矛盾。内心与外界环境的不稳定,对学生自我积极性造成影响,严重时可能会引发学生激烈的内心冲突和严重的情感损伤。

(二)意义世界的缺失

在意义的世界里,人的关系价值理念和安身立命观念,被称为精神家园或者精神归一。这一世界的各种矛盾冲突,以及人们所持有的态度,将会对人的心理健康水平造成不同程度影响。大学生在经历各种冲突,产生心理失衡后可能以消极的形式追寻本真的存在。此时他们需要教师的专业引导和心理健康干预。当其因所珍视的意义缺失产生心灵空寂时,如果得不到有效心理危机干预,学生生活与学习的勇气与信心也将消失殆尽,继而影响学生的学业和成长。

(三)应对机制的不当

大学生个体为了摆脱精神紧张而采取的心理适应机制,被称为心理应对机制。它通过对学生自身的价值系统进行调整,改变学生对挫折的情绪反应和认知,从而使得学生的自尊心得到维护、精神痛苦得以减少,帮助学生获得内心的平衡。人们在面对问题时,会采取各种应付措施。

班杜拉指出,那些在过去某个时候应用且被证明的有效应付措施会成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缓解自身压力的资源。相反的,那些不恰当的应付措施,也会造成人紧张感或者压力的进一步上升,甚至产生危机。

通常情况下,大学生采取的积极防御措施能够帮助他们顺利渡过危机。如果学生面对一些事件时采取消极心理危机应对措施,虽然可以暂时达到缓解心理压力的目的,但是也会埋下心理危机的隐患。

高校教师需要特别引起注意的是,学生在危机发生时采取“聚焦式”事物认知、分析方式以及消极归因,对于坚持性进展是不利的。其具体表现是,暗区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学生主观上感受到无可奈何与低沉失落,心理危机进一步发展,如果不加以制止和引导,最终会导致问题行为。

这对学生发展而言,是极其不利的,甚至可能持续影响学生未来的工作与生活;对学校而言,也会声誉受损;对学生家庭而言,则是难以挽回的、巨大的损失。

故而,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帮助其科学管理情绪、适当释放情绪,将心理危机事件消灭在萌芽状态,对于大学生个体、学校、家庭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

三、网络时代下大学生心理危机防范机制

(一)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网络时代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是指,通过对学业的不良记录、心理咨询与辅导记录、阶段性心理测试结果,对学生个体不同时期的心理状态发展与变化加以记录和呈现,然后对这些信息进行数字化保存,为学生建立个人网络心理健康信息档案。这一档案为教师查询学生、跟踪观察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服务。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的研究突破的时间与空间限制,能够及时发现处于相对严重的心理危机状态的学生,从而能够确保心理干预措施的及时性。

大学生网络化心理健康档案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个性化信息(比如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心理咨询记录)、职业能力发展倾向分析以及引导记录、学习状态分析以及干预对策、心理健康状况以及辅导措施、人格特征分析以及培养建议、能力结构与优势分析以及培养建议、基本状况记录等几个方面。这些信息需要定期更新,一般而言可以以学期和学年为记录周期。

针对被列入心里危机预警对象名单的学生,教师要积极采取防范措施,并给予学生更多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要灵活更新。心理健康档案的内容主要来源于心理咨询记录和心理健康普测,相关工作主要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完成。

(二)明确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指标

加强大学生心里危机预警工作,对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进行和效果具有积极意义,其指标主要包括预警对象、指标体系、信息評估三个部分。相关专业教师通过预警指标和心理健康档案获取预警信息,然后进行信息评估,继而进行警报决策,决定警报等级和拟定干预预案。

1.确定预警对象

首先,借助个体咨询、团体咨询、课堂教学、专题讲座等形式为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优化学生知识结构和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其次,对心理危机高发群体的特征加以研究,从而缩小对象范围,提升预警工作针对性。从心理危机易发程度出发,将预警对象分为重点对象和一般对象,并根据其心理危机的易发程度,采取相应的监测措施。从数量出发,将心理危机对象分为群体对象和个体对象,拟定一般性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指标和特殊性心理危机预警指标。

群体对象又可有细分为五类:处于校园环境适应期的一年级学生,其所面临的心理危机主要来自于成长;临近毕业的学生,其心理危机主要源于就业压力;家庭经济困难生,其心理危机主要源于经济压力;恋爱受挫的学生,其心理危机源于感情创伤和困惑;学习困难生;其心理危机源于学业,是易产生心理危机的群体中较大的一个。

2.预警指标体系

根据预警对象的实际情况,所建立起的一套具备目标监测功能的评价指标体系,被称为预警指标体系。这一体系的建立利于心理健康教师对根据经验与理论对学生所处的预警层次进行判断,对其心理危机产生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便于教师对潜在的心理危机群体和个人进行预测。

首先,拟定个人心理危机发展状态指标,包括挫折应对方式、成长机遇、学习成绩和兴趣、个人人格和气质等。

其次,学生人际交往状态指标,包括对学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的满意度,对友情、爱情、亲情的满意度和认知,以及负面情绪的持续时间、类型、激烈程度等。

再次,社会环境指标,主要包括学生与家庭成员、家庭环境、校园环境、班级环境的满意度和认知度。

3.预警信息评估

这项工作主要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来完成。首先,结合预警对象的心理档案信息,进行信息真实性判断,保证预警信息可靠性。

其次,评估心里危机程度,判断学生心理危机所处的阶段,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三)完善大学生心理危机监控网

将预警对象的相关信息录入到预警信息库,以及时发现预警对象的心理状态变化和行为异常。学校可以学生心理危机事件进行分层,建立起学校、学院、班级三级心理危机预警监控网。

校级心理危机监控的主要负责人有专业心理健康教师和兼职心理健康教师,负责的具体工作包括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管理、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与测评、心理访谈和讲座,对网络信息进行监控、对学院和班级心理健康工作人员进行培训。

学院二级心理危机监控网络主要负责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工作,工作开展形式包括线下辅导和线上辅导两个方面,并定期向校级心理危机预警系统汇报工作。

班级三级心理危机预警主要负责人是心理健康委员,主要负责对班级学生的异常行为进行收集与汇报,辅助教师加强对学生心理危机工作的预警。

在完善三级心理危机预警网络的基础上,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到日常心理健康管理工作中,建立扁平化的预警监控网络,促进不同心理危机预警体系之间的信息交流,提升对心理危机事件的预警时效性。

四、结语

总而言之,面对网络时代高频率、高发展速度的学生心理危机发展现象,高校应从其特点和根源入手,加强校园心理危机的预警工作。为了有效避免学生群体心理危机事件和个体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高校需要分层级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完善网络舆情监控网,从而做到防微杜渐。

参考文献:

[1]骆莎.论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现代转型[J].思想理论教育,2020(01).

[2]马桂兰.大学生认知模式心理危机干预理论概述[J].甘肃科技纵横,2018(12).

[3]邓军彪.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防范及干预研究[J].大学教育,2018(03).

猜你喜欢
网络时代大学生研究
[保你平安]网络时代的真相
网络时代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网络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