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娇 陈春彦 邓渝
摘要:通识教育是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品质提升的重要契机和手段。书院是帮助学生在课下建立生活共同体的重要平台。重庆移通学院作为一所创新发展的民办高校,将通识教育与书院教育有机结合,回应时代要求、释放教育活力,探索“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改革,形成育人新路径。
关键词:通识教育;书院;教学改革
全球化的背景下,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发生快速变化,高校教育也面临诸多挑战。高校承载着为社会输送人才的重要使命,需要为学生打开视野、完善人格、培养志趣,以使广大毕业生顺利投身到社会生活与工作中,成为建设国家的中流砥柱。而以往过于强调专业划分的教育格局,往往只注重不同专业课程中的知识传授,对学生综合能力训练不足,使学生成长路径单一,不足以应对复杂社会的需求。
一、通识教育回应时代要求
近十多年,通识教育在应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与挑战方面体现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性,尤其是遵照“新时代高教40条”对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规划,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放在同一平台上思考,呼应了国内高校对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通识教育在回应“培养人”这一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的成效”这一高等学校的根本标准方面呈现出积极而鲜活的力量,国内许多院校都在大力推进通识教育的探索和建设。
重庆移通学院的面对当今大学生整体知识面狭窄、人文素养和审辩能力缺乏等现象,打破分门分类学科壁垒,坚持通专融合,从战略性高度强调通识教育在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基础作用、核心作用、持久作用。随着我校“以学为中心”教学改革的广泛开展,教学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空间都相继发生着改变。重新认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这一古老的命题,从学生学习效果的角度出发,审视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置。通识教育不仅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广博的知识,还深入到第二课堂书院与学生朋辈交流空间中,成为学生在课余生活中的良师益友。
二、书院空间释放教育活力
为响应学校“完满教育、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商科教育”+“生活在书院、学习在学院”的育人模式,回应“信息产业中小企业管理者”的育人目标。2020-2021学年度,我校通识教育各主体单位在书院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近100场次,参与学生近6000人次。有的通识教師以学业导师的身份入驻书院,结合各个书院的育人定位,针对性地开展项目制系列活动。也有的通识课程教师结合兴趣、课程知识、节日主题等,单次灵活走进书院开展活动,受到学生们的喜欢和关注。第二课堂的活动类型有:
1.兴趣实践。通识教育体系的教师发挥自身的爱好和特长,为学生普及有关茶艺、汉服、扎染等知识,现场指导学生实践,打开学生的好奇心,以兴趣为指引,形成互动小团体。
2.学术沙龙。通识哲学课程团队教师在书院开展“哲学与思辨”系列活动,围绕阅读、写作、论辩等角度,对学生进行逻辑知识讲解和思维能力拓展训练。并邀请科幻电影教师,以哲学电影为素材,开展专题式剖析,带领学生进行规范的学术表达。
3.领导力训练。通识教育体系教师开展小教师技能训练等领导力专项培养,使来自不同院系的学生在这里体验教学魅力、掌握表达规律,锤炼教育者的品格。学期末,小教师训练营举办教学技能竞赛,十余位选手展示了一学期的积累和成长,完成项目化训练的指标。
4.课堂延伸。通识历史课程团队从通识课程教学中摘取部分主题,走进书院开展专题沙龙,激发学生对历史的深度探究欲望,带领学生近距离接触历史史料,有助于学生消化课堂知识,并延伸对历史的理解。
5.创作工坊。许多创意写作的大咖教师走进书院开展与学生面对面的文学交流活动,从诗歌、戏剧、小说等题材入手,指导学生进行专业入门训练。工坊中学生的原创作品,多次在期刊上发表。
三、探索“通识+书院”新型育人路径
教育要定位于人的成长,即使是教知识也是通过知识学习达到帮人成长的目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这一观点,非常类似于孔子所言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通识教育打破专业教育的思维定式,从多个角度看问题,形成学科交叉的合力优势。书院空间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从学生的兴趣、爱好、需求、困惑出发,改变被动听课的模式,尝试主动探寻知识的教育新路径。
通过全面深入探索我校通识教育与书院部联动融合的创新机制,寻找到通识教育和书院的具体连接点,通识教育体系各单位,均能匹配相应书院的特色和育人目标,形成长期固定的入驻项目,实现阵地化发展。通识课程教师常态深入书院,定期开展课程研讨、师生共读、与名家对话等系列活动,将课程教学中延伸到课堂之外,使学生在书院的轻松、活泼、自主氛围中锻炼思辨、表达、艺术鉴赏力等方面的能力,塑造优秀品格。以书院为平台,与专业的辅导老师进行有目的性、持续性地活动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品格素养。同时,教师了解学生课余生活、心理状态和需求困惑,取得学生的认可和信赖,为教师和学生的融洽相处和长足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甘阳,孙向晨.通识教育评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20(7):164-175.
本文系项目:“立德树人理念下通识教育第二课堂走进书院的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YTJG202028)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