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卓昂
摘要:全国新高考改革正在稳步推进,湖北、福建、重庆等八省市作为第三批高考改革省份,将全面实施新高考模式。国家考试中心组织了八省新高考模拟考试,此次考试是新高考模式全面预演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八省联考命题,我们对各科的命题方向和考试标准有了明确的认识。地理核心素养的要求本质上是落实地理字科发展要求,是字科特点的具体体现。要突出地理综合能力,并以区域认知为基础,以地理实践力为延伸,以人地协调观为内核。
关键词:学科发展;地理教育;职业发展;行动措施
2014年9月由国务院颁发的《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掀起了高考改革的新浪潮。实施意见关于“改革考试科目设置”中指出:增强高考与高中学习的关联度,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计入总成绩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部分试点地区逐步出臺了高考改革的具体方案和选考要求。2015年年初,上海、浙江、江苏等地先后公布了2017年高考选考科目情况。以上海为例,所有专业(类)中,提出比较多的选考科目是物理、化学和生命科学;提出比较少的选考科目是地理、历史、思想政治。
一、面对新高考如何上好地理课
摒弃僵化模式,落实核心素养。面对高考的新方向,首先需要改变现行僵化的应考教学模式,要使教学活起来,真正把能力的培养落实到每一节课。《2020年高考全国文综I卷》的地理试题,得分普遍较低,是因为试题最后的坡度较大。排除最后一题,从试卷其他题目得分情况来看,基本上呈正态分布。2020年高考完全可以看作教育改革的一个信号,意味着中学地理教学也应该进行深入改革,在教学中要真正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还原地理学科特点。为从根本上落实地理学科素养及能力要求,高中地理教学必须为地理学科自身发展打好人才基础。2020年高考中,没有形成科学地理思维或思维逻辑混乱的考生,最终在文字表达上出现纰漏或混乱导致不能得分或得分较低。以《2020年高考全国文综I卷》第37题平顶山题为例,该题反映了一个区域地形变化的地理过程,该玄武岩区域的地形变化类似于黄土高原的塬、梁、峁的变化过程,黄土高原这一变化过程综合了侵蚀时间、侵蚀强度等因素。单从侵蚀时间的角度出发,当侵蚀外力不变的情况下,峁形成的外力侵蚀时间最长。当然这只是该题在整个综合思维过程中,可类比推理的一个角度。当这一变化过程加入玄武岩岩璋形成时间不同之后,综合得到该玄武岩地形不同层际之间的侵蚀差异,也即体现在时间差异上。这一分析过程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当了解一个地理过程后,在观察另一个地理过程时,发现差异、分析原因、得出结论,这才体现了地理逻辑和地理综合思维的过程。2020年高考作出的这一改变,要求将地理教学从禁锢模式中解放出来。重构教材案例,深挖教材潜力。在日常教学中,如何设置情境,贴近高考能力要求是一个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合理的情境设置,首先必须有科学的素材来支撑。现行的教材中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或案例,可以充分挖掘教材案例。因此,用新视角重构甚至解构教材就需要教师在深入领会高考能力要求后,根据章节的能力要求,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努力打开新维度,细化逻辑关联,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真正落实对地理能力的培养。如中图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五节《海水的性质和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一节中,学习大西洋各纬度带表层海水密度与平均温度、盐度的关系。对图中海水温度、盐度、密度相关性由分到总进行层层分析,从而深入认识影响表层海水密度的主要因素和局部海域细微变化的因素。再如中图版《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案例研宄《宁夏红土寺堡移民开发区》,案例切合了当前的时事热点。
二、回归生活,提高生活品质
学习的最终目的不应是更高的分数,而是更好的生活。《义务教育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指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虽然一直强调要学习生活中的地理,但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地理教育并未真正走入生活。由于缺乏防治自然灾害的基本地理素养,在较小的自然灾害面前,我国人民往往付出较大的代价,甚至引起社会骚乱。无论是教材的内容,还是教师自主选择的素材,更多是为掌握知识、提升能力为主要目的,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内容并不多。当应试压力减少后,地理教师应该将培养学生生活能力作为主要任务。大胆地舍去教材中“遥远”的素材,发动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从生活中挖掘地理素材。如,学习农业、工业时,可以让学生收集身边的农业和工业现象,并结合教材中的地理原理对这些现象进行分析,并尝试提出进一步发展的措施。回归生活,让学生学会更好地生活,当学生感受到所学内容的价值时,他们会走出“分数”的束缚,认真对待有价值的课程。
三、结语:
作为地理教师,必须熟悉新形势的要求,并适应新形势下的新常态,在挑战面前,要有信心,要坚信无论社会如何变化,教育如何改革,任何学科都无法替代地理在国民素养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一线地理教育工作者要用实际行动让地理学科实现它在国民素养教育中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杨帆,黄汉军.1977年~2008年:我国地理高考改革综述[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