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学军 杨芳 柴瑞飞
1、大声、快速、有句读的读书(此方法是借鉴“李阳疯狂英语”的方法)
针对问题:学生读书、上课回答问题总是习惯性地拖腔,思维破碎、迟缓。
拖腔,严重地破坏了词句的情感、逻辑连贯和完整性,是形象思维缺乏的表现,思维的准确性、连贯性、敏捷性也大受破坏。
这种阅读习惯、说话习惯的人,整篇文章阅读速度非常慢。很难将一段话、一篇文章连贯成为一个整体,经常读到后边就忘了前边的内容。整篇文章读完,头脑里边要么是零零碎碎的几个词,要么只是最后一两句话里边的几个词。
拖腔背书的同学,很多人非常努力,聲音很高,非常辛苦,但是记忆效率极低,因为他根本就不理解。他们背会的只是字音,头脑中根本没有整体的形象或者场景。默写时,错别字错得是千奇百怪,不可思议。比如默写《赤壁赋》会出现“取之无尽”“客嘻而笑,喜站更酌”的写法。
训练要求:
读书或者回答问题时,必须大声、快速、句读清晰,一口气一个层次.
“清晰”是吐字清楚,节奏清晰,重音突出,谓语中心词清楚.
“快速”是指要求学生一句话“一秒钟”说完,多句话数秒钟说完,中间不停顿,一口气说完.(“一秒钟”是个虚指,就是要求学生头脑中有一个快的要求)
“大声”是指张大嘴发声,让更多的肌肉充分运动起来,参与到发声当中.
手、眼、嘴与思维协作的关系是:手比大脑慢,但可以配合的比较准;眼可以比大脑快许多,但配合的不太准;嘴与大脑的配合最协调,可以说嘴巴的运动速度就是大脑思维的最准、最快的速度。而且声音对大脑思维的刺激最强。
肌肉的运动是一种技能。所有运动项目,运动量下降了,减少了,运动技能就会下降,熟练程度就会下降;一个新学习的运动技能,必须反复的训练,直至快速熟练,才能掌握。读书、说话的技能也是一样。男生的表达能力一般不如女生,就是因为从小时候,男生一般都没有女生喜欢表达,故而男生的说话表达能力渐渐落后于女生。
更何况,人的面部肌肉运动很多都与人的表情肌肉运动有关,也就是说读书、说话自然地与人的情绪有关。
最重要的是“快速说”“一口气一个层次”。
“说”不是“背”。“说”是经过内心的思考,从自己的头脑和嘴中发出的。而“背”很容易陷入机械地回答或死记。
如果要“快速说”,在说之前,头脑中必须出现完整的形象、场景,清晰的词语;然后才能“一口气”快速地把“一个完整的层次”说出来。(拖腔说话一般是边想边说,思维是破碎而散乱的)
“快速说”“一口气一个层次”可以有效提高一个人的注意力、想象力、思维速度和整体感知能力。
抄书也有类似的思维现象。
当一个人注意力不集中时,思维跟不上时,抄书往往是看一个字抄一个字;当一个人的注意力提高、思维能力提高后,抄书就会变成看一个词写一个词,或者看一个短语默写一个短语的;而人的注意力、思维能力进一步提高后,抄书则是看一个整句,默写一个整句。最后的一种抄书,速度最快,效率最高(因为理解能力也大幅提高了)。
抄书也可以高效地提高人的思维能力。
2、利用原文词句,压缩提炼文章
针对问题:阅读时不知道思考什么,缺乏用作者的词语准确提炼事物特征的意识;缺少层次意识,缺少分析概括的思维习惯;缺乏整体联系的意识。
训练要求:
①尽可能用原文词句,提取事物特征.
②按原文层次压缩提炼.
③将提炼出的词语连贯成小文章.
如果没标准地让学生复述文章,学生用的都是自己平常的口语用词,简单、粗糙、模糊,对事物的认识只是大概的感觉,使用的词语多数是小学生常用词。
只有要求学生学习使用作者的词语来表达作者的认识,才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词语能力。事物是一个复杂的模糊整体,作者的词语是作者对自己感知到的事物特征的独特表达,凝聚着作者的智慧,换一个字就可能意味大变,意境全失。(比如朱光潜先生所写《咬文嚼字》中的例子。)
如果没有层次要求,很多学生不关注、不思考原文的段落层次和文章层次,缺乏概括意识(不注意文中代表性的事物特征),缺乏分析意识(不知道文章分几部分表达的)。
文章提炼之后,省掉了大量信息,选取的都是代表性的细节特征或概括性特征。但是否具有代表性、概括性,则要看这些特征是否能连贯起来,能否连贯后清晰地表达作者的情感思想。能连贯起来,并表达清作者的情感思想,则说明抓取的特征是合适的,否则就需要重新分析提炼。
3、积累触动内心的细节
针对问题:许多学生不知道语文积累是什么,有什么用。很多学生将积累简单当作背记,而大量的、零散的、没情感的记忆只是沉重的包袱,迟早会被丢弃,被遗忘。
没有积累,就没有联想,也不可能有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
训练要求:
对平日自己经历的生活、看到的新闻、读过的文章要有所感触,进而找到触动内心的那一点,然后开始写作.
每周写一篇语感随笔和一篇新闻(生活)评论,每篇总字数在250字左右.
语感随笔的结构要求:
第一段,直接引用触动内心的句子,或准确利用原文词句提炼出触动内心的细节.
第二段,用一两句话表达清楚自己的情感、观点.
第三段,分析所引用句子中触动内心的词,分析这句话、这些词引发情感的原因,写清楚观点形成的过程.
第四段,联想其他特征相似、相关的文章细节或事物细节,并简要分析,进一步论证观点.
新闻(生活)评论结构要求:
第一段,描写触动内心的新闻(生活)细节.
第二段,用一两句话表达清楚自己的情感、观点.
第三段,分析事物触动内心的细节,分析这些细节引发情感的原因,形成观点.
第四段,联想其他特征相似、相关的文章细节或事物细节,并简要分析,进一步论证观点.
4、朗诵、演讲、辩论
针对问题:缺乏语文思辨兴趣,不知道语文思考什么。
有声语言是带着情感的思想,最能激发人的情感,也最能激发人对词语的思考。
有声语言可以将思维的逻辑清晰地展现出来,辩论可以激发人辩证分析事物特征的能力。
朗诵、演讲与辩论的方法有很多资料,不再赘述。演讲与辩论的关键是找到学生的感兴趣的话题材料。
参考文献:
[1]《语言学概论》主 编 岑运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思维的本质》[美]约翰·杜威 著 孟宪承 俞庆棠译 台海出版社.
[3]《儿童感觉统合》陈国鹏 张小民主编 上海教育出版社.
河南省沁阳市第一中学 454550